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如果注重收集靠譜的科學信息,對糖原性肝病以及肝源性糖尿病,不會感到陌生,而且,還會思考血糖與肝功能的關係;但是,多數糖尿病患者,得病多年後,仍然沒有樹立從機體代謝的維度,全面認識糖尿病的觀念。這樣的患者,較難控制病情,防止併發症。近日,美國的多個學術團體,共同發佈了1份科學聲明,強調了2型糖尿病患者重視相關肝病的重要性。咱們現在就來解讀其中的要點。

糖尿病對肝臟功能的實際負面影響,超出許多人的認知。2020年12月的2份獨立的流行病學報告顯示,70%到74%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肝臟脂肪變性;其中,6%到15%的患者,已經達到晚期肝纖維化;3%到8%的患者,存在未被發現的肝硬化。於是,美國內分泌學會、美國臨牀內分泌醫師協會、美國胃腸病學會等多個學術團體,準備了1份科學聲明,呼籲開展跨學科合作,共同建立臨牀指南,關注糖尿病患者有肝病篩查和針對性治療,減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可逆肝臟損害。

大家可能聽說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其疾病過程,是從單純性肝脂肪變,發展爲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逐漸引起肝纖維化,最終發展爲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處於病程中間階段的NASH,如果能夠得到及時醫治,改善纖維化程度,就能獲得相當良好的結局。但是,NASH早期沒有明顯症狀,需要患者具備足夠的意識,定期進行肝臟功能的專業檢查,才能及時發現病情。

相關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存在脂肪肝的比例大約是24%到33%,比普通人羣高出1倍;但是,脂肪肝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病率,卻是60%到80%。因此,將血糖異常和脂肪肝,形容爲1對伴侶,並不爲過。而且,糖尿病患者伴有脂肪肝,發生腎臟和視網膜病變的比率更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顯著升高。

糖尿病患者伴隨肝病的現象,實際上,早在1930年就引起了學者的關注,但是,直到2006年時,才正式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了這種肝病,稱爲莫里阿克綜合徵,也稱爲糖原性肝病。這種肝病的特點,是肝臟糖原累積,導致肝臟腫大、轉氨酶升高、血糖難以控制、反覆出現酮症。血糖控制後的2到14周後,症狀才能得到緩解。只有及時控制血糖,才能改善肝功能,防止肝臟纖維化。

血糖與肝功能異常,還有1種特殊的表現,叫肝源性糖尿病,這個概念是1906年時首次提出的,1947年被正式命名。相關研究表明,慢性肝病患者中的50%到70%,存在糖耐量減低;如果是肝硬化患者,則有57%存在進展性的胰島素抵抗。肝源性糖尿病的特點,是由於肝實質損害,導致血糖升高及葡萄糖耐量減低,通常會在慢性肝炎患者中發生。

由美國學者發起的科學聲明,呼籲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常規檢查,尤其是肝酶的檢測;其次是進行超聲波檢查評估,判斷肝臟纖維化的程度。同時建議,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診斷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脂肪肝炎、肝纖維化,治療選擇主要是減重、調整飲食,藥物選擇吡格列酮,目的是逆轉肝炎,防止纖維化進展,減少心血管疾病事件。因爲,對糖尿病與脂肪肝關係的認識不足,無論是大夫,還是患者,關注的焦點都是血糖水平的達標,這樣,容易忽視肝功能的變化,而脂肪肝進展到一定階段,纖維化難以逆轉和控制,就會導致肝硬化等嚴重後果。因此,糖尿病患者和家屬,應該儘早樹立整體代謝調節的意識,將脂肪肝和肝功能納入到重點關注的目標之內,定期檢查,及時發現病情,正確治療。血糖與肝功能,要兩手一起抓,兩手都要硬。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等系列,內容爲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