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軼琳5月9日報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提高全民公共衛生應急能力,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能夠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2021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5月8~14日是防災減災宣傳週。爲了向公衆宣傳普及公共衛生應急策略與技能,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主辦,青浦區衛生健康委員會、青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承辦的上海健康大講堂公共衛生應急專場活動於今天走進首屆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並通過線下互動和線上直播的方式惠及廣大市民羣衆。

2020年11月1日,《上海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正式施行,上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就此邁上了“快車道”。結合第三屆中國進口博覽會疫情防控工作,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吳寰宇主任醫師介紹了《上海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在實踐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

第三屆中國進口博覽會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國在防控常態化條件下舉辦的規模最大、參展國別最多、線上線下結合的國際經貿盛會。第三屆中國進口博覽會的總展覽面積近36萬平米,比上屆擴大了近3萬平方米。展會期間,250餘場投資推介會、品牌展示、文化公益演出相繼展開。該如何平衡大型展會與防疫?吳寰宇介紹,根據《上海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五大體系建設要求,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進博會城市服務保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建了環境整治小組、綜合協調和技術支持小組、口岸防疫小組等12個專項工作組,保證第三屆中國進口博覽會疫情防控工作能夠在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制度下,實現聯防聯控和羣防羣控。

“在進博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班的統一部署下,5個醫療服務點、26個臨時觀察處置點、20個外圍測溫點、16支現場疾控防疫小組、1輛P2+檢測平臺、21個安全健康一體化檢測點、12輛應急救護車,以及1個保障方案和若干個專項方案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內、外織起了一套堅若磐石的監測預警和疾病防控體系。與此同時,上海將33家進博會定點保障醫院分爲園區內保障、核心區保障、專科救治和麪上保障四類,全方位構建起進博會醫療救治體系。”吳寰宇介紹,“在公共衛生社會治理體系方面,上海緊盯守好‘入城口’、抓住‘居住地’、管好‘流動中’、把住‘展館門’、嚴控‘活動點’、用好‘監測哨’這6個關鍵環節,實施全程閉環管理、全鏈條可追溯、全量核酸檢測、全部查驗准入和全面環境清消五項措施,確保第三屆中國進口博覽會順利召開。”

在平“外患”的同時,解“內憂”也勢在必行。21世紀以來,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頻發。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後,上海市東方醫院於同年10月成立了中國高校第一個急診與災難醫學系,開始探索將災難醫學納入本科醫學生教育。然而,我國大多數醫學院校尚未開設全面系統的災難醫學課程,災難醫學的專業人才還相當缺乏,在面對災難事件時,民衆往往先要“靠自己”。上海市東方醫院南院急診內科負責人趙黎明主任醫師認爲,突發事件時有發生,市民羣衆應該主動學習衛生應急知識和技能,家庭也要常備應急用品。在本次活動中,趙黎明就介紹了多項公民需要具備衛生應急知識基本科學素養,讓大家學以致用,成爲一名靠得住的“應急人”。

“在周圍出現多例症狀相似的傳染病或中毒患者時,應及時向當地醫療衛生機構報告,並積極配合醫療衛生人員開展調查、隔離、消毒、接種等衛生應急處置措施。在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時,應做好個人防護,儘量避免前往人羣聚集場所。”趙黎明強調,“若遭遇火災、爆炸、泄露等事故災難時,應立即撤離危險環境,並撥打急救電話;若沾染了有毒、有害物質,應儘快脫除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沖洗污染部位,並積極尋求專業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