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雷科技Lite」收藏爲我的小程序,不再錯過精彩內容

雷科技數碼3C組
編輯丨一位天明

要說Windows系統最「勸退」的一點是什麼,相信不少人都會提到系統更新。作爲Windows系統核心功能的一部分,系統更新總能在最不適合的時候以最不適合的形式出現在我們面前。但這還只是我們討厭系統更新的其中一個原因而已,以廣爲詬病的Windows 10更新爲例,早期Windows 10的每一次系統更新都伴隨着各式各樣奇怪的Bug,讓電腦這種「生產力工具」淪爲「重裝系統模擬器」。

無獨有偶,這種越更新越糟糕的情況最近也出現在了手機系統中。以Android系統爲例,即使使用的是廠商推薦的穩定渠道,每次更新放出後我們都能在論壇上看到類似「系統更新後XX卡死/閃退/數據丟失」的標題。即使是以穩定見長的iOS,近幾年的更新也不太平。

爲什麼現在系統更新越勤,遇到的Bug卻越多呢?這麼多更新究竟有什麼用?不更新又會有什麼後果呢?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搞明白一個大前提:這些系統更新究竟是幹什麼的?

從功能來看,系統更新可以大致分爲「安全更新」和「功能更新」。顧名思義,安全更新是隻關乎到系統安全性的更新,比如谷歌每個月初都會給Android系統推送安全更新,以此提高手機系統的安全性,微軟和蘋果也是大同小異。

這種安全更新的推送時間一般來說比較規律,通常也不會涉及系統的功能,更多的只是用來修補各類安全漏洞。安全更新背後是各大企業的安全部門,他們通常來說也會和業界保證良好的關係,藉助業界的力量提升自己產品的安全性。

安全更新,不更不行

舉個例子,一個滲透工程師發現了某公司的系統有從未被人發現的突破口,黑客可以第一時間利用這個突破口黑入系統,這種漏洞我們一般稱之爲「0 Day」——指無需準備,當下就可以直接對系統進行攻擊。

按照行業慣例,工程師在發現這個突破口後會將其提交給對應品牌的安全部門,並在一定時間內(一般是3-6個月)對關鍵技術點進行保密,給企業的安全部門留下修復的時間。企業的安全部門在接到通報後會評估漏洞的嚴重程度並做出響應。對於優先級高的漏洞,品牌會第一時間做出修復,甚至是第一時間放出安全更新。但頻繁更新會降低用戶體驗,如果漏洞優先級不高,企業可能會將這些安全補丁攢起來,每個月統一推送一次。

儘管企業對安全更新有着周到的準備,但因爲這些安全更新不會爲用戶帶來新功能,因此用戶對這些更新可能會感到反感——一天到晚要我更新,但更新完又沒什麼不同。因有這種想法,不少對信息安全不重視的用戶選擇關閉系統更新,但這種做法往往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前幾年在全球範圍內流行的WannaCry病毒(因索要比特幣,也被部分國內網民稱之爲「比特幣病毒」)就是最好的例子:

早在病毒爆發一年前,微軟已經知曉WannaCry所使用的系統漏洞,並及時放出了安全更新,讓WannaCry無法入侵系統。但因大量用戶想盡一切辦法關閉系統更新,導致他們的電腦無法及時獲取這個早就給出的安全更新,並最終造成財產損失。

功能更新先看看再說

安全更新不能錯過,但功能更新在我看來就未必了。相比於安全更新,相信大多數人更喜歡功能更新,畢竟功能更新可以爲電腦帶來更多新功能。但與此同時,功能更新其實也是大多數系統Bug的來源。某些企業爲了降低人力成本,大幅縮短了新功能的測試工期,將大量未經驗證的功能推送給一線用戶,讓用戶做品牌的「小白鼠」。

正是這種讓用戶做測試的不負責任行爲,讓用戶對系統更新充滿偏見,主動關閉系統更新。儘管我不認可這種關閉更新的做法,但在我看來,關閉功能更新確實是獲得「穩定系統體驗」的可行手段。

繼續以微軟爲例,微軟自己也意識到了Windows 10系統的不穩定性——微軟除了常見的Windows 10家庭版/專業版外,還準備了一個與上述版本「平行」的LTSB( Long-Term Servicing Branch/長期支持分支,後改爲LTSC)版本。這個Windows 10 LTSC就把「穩定」二字發揮到極致:

儘管每個月LTSC都能收到最新的安全更新,但對於功能更新,Windows 10 LTSC有長達一年的延遲——Windows 10 家庭版/專業版現在就能用上的新功能,LTSC得一年後纔會收到。這樣的更新延遲讓微軟有一整年的時間評估新功能在Windows 10家庭版/專業版中的表現,在肯定系統穩定後再將部分功能打包進一年一次的Windows 10 LTSC更新中,儘可能降低新功能對系統帶來的影響。

企業完全有能力做的更好

爲什麼我們要提到Windows 10 LTSC呢?作爲一個長期使用LTSB/LTSC版本的用戶,我非常認可這種將功能更新與安全更新分離的做法,讓用戶在享受安全保障的同時能維持系統的長時間穩定運行。

在我看來,這種做法也應該落實到智能手機的系統更新上。將功能更新和安全更新分離,可以讓用戶在更新系統時更清晰得了解到某個更新包對他來說是否有必要,從而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但歸根結底,企業應該從源頭入手,對軟件進行充分測試後再投放市場。用戶從來都不應該爲企業的測試部門負責。希望企業能重新找準自己的定位,自己寫的bug自己負責,不要讓爲了產品花錢的終端消費者爲企業的Bug買單。

一條數據線,在全球第二大衆籌網站indiegogo上籌得1013萬人民幣是什麼概念?inCharge數據線就是這個傳奇的主角,它採用6合1設計,在一條數據上繼承了5種常見的充電插頭,被稱爲數據線中的“瑞士軍刀”。如果你覺得家裏數據線太多太亂,inCharge這條6合1數據線絕對能解決你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