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搭載 M1 芯片的 Mac 怎麼樣?來聽聽真實用戶怎麼說

「糖紙衆測」是愛範兒旗下聚焦數碼新品的「糖紙」小程序爲讀者提供新奇數碼產品免費試用的平臺。

首先插播一則糖紙衆測消息:

本週衆測活動的招募已經接近尾聲啦!想要免費獲得產品的朋友趕緊上車吧。👇

👉OPPO智能電視K9👈

👉小黃人定製款藍牙耳機👈

參與方式很簡單,只要完成我們的衆測任務,即可免費獲得產品,具體規則可查看衆測頁面。名額有限,想免費獲得產品的你就趕緊戳上方文字鏈接申請吧~😊

今年的蘋果春季發佈會帶來了衆多新品,這次你種草了什麼呢?

是萬物皆可丟星人必備的 AirTag?還是新配色的紫色 iPhone 12?

甜甜醬發現不少糖紙粉絲都在「敲碗」等 M1 版 iPad Pro,看來 M1 芯片非常吸引呀!

說起來,最近糖紙衆測上的Mac M1,得「芯」應手的體驗活動也圓滿結束了,一起來看看用過的小夥伴們的體驗心得吧!

@少冰焦糖拿鐵

新媒體運營

M1 版 MacBook Air 的輕巧機身,爲移動辦公帶來更便捷和流暢體驗。

如今,終於用上了爲其量身定做的 Apple Silicon (Apple M1)之後,新的 Mac 自然有了飛躍的進步。

對於老用戶來說,掀蓋亮屏、點開 App、安全性解鎖(設置內的安全/Touch ID)、應用 & 桌面間的切換等等熟悉的操作,M1 Mac 的反饋速度都比 Intel 版的 Mac 要快上幾倍。

舉個例子:還記得 Intel 在「系統偏好設置」的「安全性與隱私」裏,點擊「小鎖」解鎖的這個步驟嗎?

這個操作,在我的 MacBook Pro(2020 Intel i7)和 iMac 27"(2019 Intel i9) 裏的表現都是挺卡挺慢的,但是 M1 是以秒速進入指紋頁面,然後秒速識別指紋解鎖,最後上鎖也是點擊一下馬上就完成上鎖操作了。

另外,在蓋上屏幕,然後再打開屏幕,MacBook Air 畫面點亮的速度也跟上了 iPhone 抬腕亮屏的速度,極度流暢自然,一改過去 Intel 版本略帶拖沓的慢一拍節奏,反而給到了我一種走咱就走」的輕快感。這時候倒是覺得這部 MacBook Air 有點像我的 iPad Pro 了。

在外觀、屏幕等配置都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很顯然,這都是 Apple M1 的功勞。

蘋果將它稱之爲「統一內存架構」。內存和核心距離非常近,能夠極大地降低使用時數據交換的延遲。

另外根據蘋果的說法,這枚封裝在一起的 SoC,憑藉統一內存架構將會讓 CPU 和 GPU 共享 RAM,這就使得 SoC 中的所有技術都可以訪問相同的數據,而無需在多個內存池之間進行復制。這極大地提高了性能和電源效率,讓整個系統的響應速度變得更快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選擇內存版本的時候,必然要考慮得更加慎重一些,因爲這樣的高集成度芯片顯然是不支持能夠隨意更換內存的。目前,MacBook Air 和 MacBook Pro 都提供了 8GB 和 16GB 的內存版本可選,我個人會建議充裕一些的 16GB 版本

👉點擊查看詳細評測,與作者交流互動👈

@None_

數碼博主

性能強大續航出色,M1 版 MacBook Pro 是他出差辦公時的「得力助手」

當初 M1 芯片 MacBook 發佈時,相信不少人都留意到了它可以運行 iOS、iPadOS 應用這個特性。可以實現這個功能,那還得歸功於 M1 芯片採用的是和 A 系列芯片一樣的 ARM 架構。

而由於過去的 MacBook 都是採用 Intel 芯片,X86 架構,因此這次蘋果也提供了 Rosetta 2 轉移工具,來幫助用戶來安裝那些還沒適配 M1 芯片的應用。整個安裝的過程,還是十分方便的,基本無腦操作。

此外,蘋果還在 App Store 上開設了 M1 專區,搜索「爲 M1 優化」即可看到已經適配 M1 芯片的軟件,進一步方便下載使用。整體而言,這次開發者適配 M1 芯片的速度比想象中快。使用頻率比較高的一些軟件都能正常使用,之前提着的心也放下來了。

對於日常使用的小夥伴來說,Adobe 類專業圖像、視頻軟件使用頻率並不是那麼高。而剪映這類上手難度不高的視頻編輯軟件,成爲了很多人的首選,它也第一時間適配了 M1 芯片。

在外接一個 4K 顯示器,Chrome、微信等軟件正常打開使用情況下,使用剪映專業版來導出一段由 iPhone 12 Pro Max 拍攝的 4K 60fps、HDR 視頻。

通過測試:這段經過簡單剪輯的 4 分 26 秒素材,導出成 4k 60fps、高碼率的視頻,耗時約 13 分 30 秒;導出成 1080P 60fps、高碼率視頻,耗時約 3 分 40 秒;導出成 1080P 30fps、高碼率視頻,耗時約 2 分 12 秒。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平時幾乎不會轉動的散熱風扇,在導出 4k 60fps 、高碼率的視頻時,會聽到明顯的風扇聲,但比起 Intel 版,還是弱不少,整體的發熱並不明顯。

可能有人會問,搭載 M1 芯片的 MacBook 最佳應用場景是什麼?用我的經歷告訴你就是出差。在過去,用 Intel 芯片 MacBook 的時候,出差還是要帶着充電器的,高強度工作下半天一充在所難免。

而 3 月底的一次出差,讓我真的體驗到 M1 芯片 MacBook Pro 的超強續航。這次出差四天,我僅僅帶了一個體積超小的 65W GaN 充電頭,以及 1 根 C to C 的充電線和 1 根 C to L 的充電線。

一整天下來使用下來也僅是掉電 50%,回到酒店插上充電器,半小時即回血到 90% 以上,便可以安心把充電器讓給我的 iPhone 了。當然了,還能在給 MacBook 充電的同時,利用 MacBook 左側的 C 口(支持 PD 協議)來爲 iPhone 進行快充。

👉點擊查看詳細評測,與作者交流互動👈

@青山閃閃

廣告導演

在影視後期製作中發掘 M1 版 Mac mini 潛力。

大約兩年前開始,各大影視廠商都把重心放在了視頻性能上,錄製的視頻編碼升級到了 HEVC(高效視頻編碼),也稱爲 H.265,用於取代過去的 AVC/H.264 標準。

可是換來的就是解碼性能要求過高,需要效率更高效率的處理芯片進行解碼。 而 ARM 的架構恰巧很擅長適合解碼,比如搭載了 M1 芯片的 Mac mini 。

以這段佳能 C300 III 電影機的 4K 分辨率,60FPS、總體碼率: 804 Mb/s、4:2:2 10bit 的 AVC 編碼素材爲例,在 Final Cut Pro 裏進行回放測試。

一邊是配置爲 2018 款 i7 處理器、32GB 內存、4G 顯存的 Radeon Pro 560X 獨立顯卡的 MacBook Pro 播放直接卡成 PPT ,如果不轉代理的話就連粗剪都沒辦法進行呢~

而同樣的素材到了 M1 Mac mini 上不僅流暢播放,我試着增加三條軌道,同時處理三條 4K 60FPS 4:2:2 10bit 素材,它依然可以流暢播放,我服了~怎麼做到的?直到增加到四條 4K 軌道纔會出現明顯的掉幀,但這已經超越多數工作站的處理性能了。

接着我還測試了之前提到讓無數後期頭疼的 HEVC 編碼素材……在 M1 版 Mac mini 上依然可以同時處理四條軌道流暢回放,增加到六軌道纔會出現掉幀。而 i7 版 MacBook Pro 播放單條就已經出現明顯的丟幀~🤷‍♂️ 在視頻後期能力上,九千多的 Mac mini 居然輕輕鬆鬆超過了兩萬多的 MacBook Pro!真是太奇妙了!

最後,對於影視後期流程來說,多一塊屏幕放下更多窗口就可以大大提升效率,不會因爲在一塊屏幕上反覆切換窗口而打斷創作。 同樣離不開的功能還有「隔空投送」,可以在脫離局域網和蜂窩網絡的情況下,在 Mac、iPad、iPhone 之間無損地分享原文件,極大地方便了文件交換與傳輸。

在一次參加 48 小時電影節的過程中,團隊需要在 48 小時內拍攝並後期製作完一條微電影。在距離提交作品還有 5 小時的時候我們還在緊張地進行協作,剛好團隊全員都是 Mac,後期把初剪同時「隔空投送」給負責混音、字幕翻譯、字體包裝幾位夥伴,中途各小組完成各自的部分,將音軌、字幕、包裝特效「隔空投送」給到後期進行最終合成,中途反覆修改調整都是通過「隔空投送」來傳輸文件,爲我們爭取到了足夠時間在截稿前提交作品。

在緊張的協作中頻繁地傳輸文件,這一切都不依賴第三方軟件,即便是大家第一次協作,用「隔空投送」真的太方便了。

👉點擊查看詳細評測,與作者交流互動👈

怎麼樣,這幾款搭載了全新 M1 芯片的蘋果電腦的性能表現,是不是很符合你的口味呢?如果想了解更詳盡的體驗就請戳圖片下方鏈接吧👇

如果你熱愛數碼產品,想和其他人分享新品試用體驗,那就快來參與「糖紙衆測」吧。下一個能把心水好物抱回家的衆測體驗師說不定就是你哦!

這些「逼死強迫症」的設計,到底好在哪? 點擊查看

AirTag 深度體驗:把它拴在寵物身上,靠譜嗎? 點擊查看

五大 Andriod 系統橫向對比,誰的「小窗模式」最好用? 點擊查看

來個一鍵三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