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航天?”
面对记者的采访,眼前这位26岁的系统工程师眼里涤荡着青春昂扬的光,动情地讲述着自己的航天情缘。


翁应健(右)在现场与航天集团技术人员讨论工作
他叫翁应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动力系统工程师,在此次“天和”任务中负责对发射场动力系统工作进行质量监督和技术支持。
翁应健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万宁人,小时候最大的乐趣便是和小伙伴们在港北海湾的沙滩上看夜晚的星空,还有玩火箭、飞机之类的玩具。时至今日,他的额头上还留有一道淡淡的疤,他说,那就是航天飞机玩具翅膀划伤的痕迹,也算是自己最早的航天印记。
高考填报志愿时,他中意的学校刚好有航天的专业,于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空间工程”专业,开始了航天专业知识的学习。

翁应健(左)和同事们一起探讨工作。
大学毕业前,文昌发射场携长征七号火箭精彩亮相,远在长沙求学的他不停地刷新着新闻消息,跟着整个海岛激动得彻夜难眠。“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是2016年6月25日,是长征七号的首飞,也是文昌发射场的首秀,当天晚上,我还在QQ空间留下了一条兴奋的动态。”翁应健说,当时就特别希望自己能去发射场工作,后来还真的如愿了。


长七首飞时,翁应健留在QQ空间的动态。
刚来发射场不久,就赶上了长征五号首飞。任务现场一波三折,他和同事们的心情也跟着跌宕起伏。“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也经历过失利的沉痛。”长征五号第二次发射的失利,让第一次定岗动力系统某连接器岗位系统工程师的他,深切地体会到自己岗位的重要和责任的重量。
长征五号复飞,翁应健独自扛起动力系统工程师的重任,对发射场动力系统工作进行质量把关。“点火前,动力系统所有状态数据,需要由我来最后把关确认,时间很短、责任很大,那种压力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翁应健告诉记者,当发射成功的大红屏出来的那一刻,他才发现自己后背都湿了,和航科集团“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一样,止不住地鼻子眼睛一阵酸涩。也正是那一刻,他更加清楚的明白,自己早已把全部的情感和身心交付给了发射场、交付给了星辰和大海。
如今,投身航天已是第5个年头,经过9次任务的历练,翁应健已是文昌发射场动力系统资历最老的系统工程师,被同事们习惯性地称为“翁总”。“这是平日里,大家亲密的调侃,当然,也是大家对我的一种肯定和信任吧。”谈及未来,翁应健说,“我们和文昌发射场一同成长、一起成熟,星辰大海的路还很长,对于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作者:何玲
编辑:王艳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