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芯觀點】“鴻鵠質疑法”與撲朔迷離的諾基亞5G專利排名

芯觀點──聚焦國內外產業大事件,匯聚中外名人專家觀點,剖析行業發展動態,帶你讀懂未來趨勢!

4月28日,諾基亞官方宣佈,在一項由獨立第三方諮詢機構PA Consulting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諾基亞在5G專利中排名第一。這樣一份聲明,讓諾基亞再次陷入全球5G專利排名的輿論漩渦中。

對諾基亞來說,之所以說是“再次”成爲該話題的主角,是因爲早在2019年,諾基亞就已經宣佈該公司在PA Consulting給出的5G基於專利重要性原則(Essentiality)排名中位列第一,諾基亞專利和許可部門負責人詹妮·盧坎德(Jenni Lukander)對PA Consulting的排名大加讚賞,認爲這是該公司在5G佈局中的重要證明,不過德國另一家5G專利評級機構IPlytics隨即表示了異議。

詹妮·盧坎德(Jenni Lukander)

乍一看上去,這兩件事就如同時光倒流一般重演了一遍。

對衆多全球領先的網絡設備商來說,5G專利是他們“秀肌肉”的最佳舞臺之一,它直接昭示着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研發能力,甚至和運營商的議價能力能直接相掛鉤。

對諾基亞來說,整個2019年,諾基亞諾通過專利和品牌許可,以及交叉專利混合授權,獲得了約15億歐元(18億美元)的收入。

上個月中興通訊官方公佈了一個大致的5G專利許可的市場化方案,在越來越多的玩家加入到5G專利變現的戰場之時,5G專利排名貌似被賦予了更多意義。專利數量和錢息息相關,它還能直接反映到賬面上。可以想象,華爲、中興、高通、愛立信、諾基亞的5G專利之爭只能更日趨白熱化。

2019年,華爲在年度財報中宣佈其5G有效專利爲85000項,同時諾基亞“低調地”宣佈該公司涉足2萬個專利族,愛立信聲稱擁有54000個已授權專利(granted)。分析師們擔憂中美高科技之爭會加速半導體和通信領域的技術標準的分裂,但卻有意無意忽視了,在特朗普執政團隊竭力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之前,5G專利邊界和技術標準如何制定的模糊性已經越來越突出地擺在各大參與者的面前。

IPlytics2月份的5G專利排名

弔詭的是,這些全球頂尖的網絡設備商都達成了一個缺陷性的共識:即專利不能只看數量,而且要有必要性和核心性的加權標準。很遺憾,目前令所有人信服的共識性評級機構仍在發育中,當這些公司作爲運動員在賽場拼殺之時,IPlytics和PA Consulting等準“裁判員”也在努力證明誰纔是金牌評審官,另一家5G專利評審機構GreyB根據另一套標準,把諾基亞排在了第四位,排第一的是華爲,諸如此類的分歧不一而足。5G專利糾紛目前至少存在於內容和形式兩個層面。

鴻鵠質疑法

去年十月份,接受過“集微訪談”採訪的Radio Free Mobile創始人Richard Windsor對GreyB的5G核心專利評價體系做了批評,他還拿飛機零部件作爲類比,螺旋槳和承載機艙內小推車的掛件都是客機的組成部分,但飛機性能的重要性則有着天壤之別,而且Richard Windsor着重指出,如果某一家公司在3G和4G時代的實質專利數量中處在較爲落後的位置,在5G時代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所謂的“彎道超車”,因爲4G和5G共享某些核心IP,比如OFDM(正交頻分複用)編碼系統。

Richard Windsor認爲專利數量從4G到5G是循序漸進而非“躍進”

真正引發論戰的是2019年5月6日一篇署名Joff Wild的《5G專利,在質而不在量》的文章。該文發表在IAM-media.com後,引發了業內專家的熱烈討論,在各種反饋中,其中影響因子比較高的一篇當屬第一作者爲Matthew Noble(一共署名三個作者)的《那些決定5G專利領跑的因素》。

平心而論,Matthew Noble的這篇文章最大貢獻在於其否定性的意義,他提出了一種假定性的指導意見,並分析了市面上廣泛流傳的評級機構數據不準確、不周延的原因,但並未真正給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框架和思路,文章中非常關鍵的一句話是“稍微調整統計口徑和某個細小的變量,那麼排名就會有較大的變化。”

Matthew Noble指出的幾個重要變量包括:書面聲明(declaration)與申請(application)的標準,專利族(patent family)下屬的專利數等等,比如對某一專利族下的數量進行加權評定,但即便如此,Matthew Noble依然承認會時常冒出一些潛在變量。

在4G時代,兩位通訊領域的專家David Cooper和Apostolos Kakaes就做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專利量排名,按照前者統計,三星的4G核心專利數量族爲38個,華爲是30個;後者則統計華爲爲43.5%,三星爲23.5%,但Matthew Noble發現,前者在每個專利族上的研究時間爲平均5到6個小時,而Kakeas在每個專利族上花費的時間則只有30分鐘,於是他判定前者更爲權威。然而,“慢工出細活”的行爲邏輯放到5G專利的核心加權評分項目上,就真的一定合理嗎?

事實上,Matthew Noble最值得注意的地方還是他對IPlytics和彭博社的批評,認爲這兩家的5G專利數據蒐集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考慮到“申請延遲”問題。無論是IPlytics還是彭博社,數據都基於ETSI,即歐洲通訊標準協會(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但無論哪一家公司的專利,從書面申請(declaration)到納入數據庫(Database),都需要長達數月的時間。因此,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上,每家公司的專利排名可以呈現出相當不同的面貌,如下圖:

2018年9月1日至12月31日的ETSI專利錄入延遲狀況

總之,西方主流媒體如CNN,WSJ還有著名數據公司Statista的公開數據都只能代表某一時間節點的狀況,而無法反映瞬息萬變的,資訊密集的5G專利數量儲備的全貌。

這篇文章三位作者都來自同一家單位,總部位於英國的Bird & Bird(鴻鵠)律師事務所,他們都是該律所專門研究專利和知識產權的法務人員。文章發表後,其影響因子遠超同類型的業內評議,我們姑且稱之爲“鴻鵠質疑法”。

衆多在5G專利沃土上辛勤耕耘的公司中,對“鴻鵠質疑法”大加讚賞並加以背書的貌似只有愛立信。加拿大知識產權局成員,同時也是愛立信首席知識產權官的Christina Petersson在公司官方網站上發表了題爲《不要相信你所讀到的有關5G專利的一切》的文章。憤世嫉俗般的外殼之下,內核依然重複歸納了“鴻鵠質疑法”,不過此文有所推進的地方在於兩點,一是確認整個歐洲在5G專利申請數量上的領先地位,一是告訴公衆主流媒體公佈的數據都帶有明顯企業宣發和公關意味,充滿了各種誤導和偏見。

兩則案例

愛立信如此熱切回應“鴻鵠質疑法”,背後的原因並不複雜,因爲“鴻鵠質疑法”的邏輯起點始於一場曠日持久的專利訴訟,訴訟雙方是華爲和Unwired Planet(簡稱UP),這場訴訟中,愛立信並不是完全置身事外的無利益相關者。

Unwired Planet曾是互聯網軟件領域的早期開拓者,後來從一家從事WAP協議的相關研究的企業轉變成了純粹的專利許可公司(NPE)。2013年,UP從愛立信收購了2000多件專利之後,隨即在英國對華爲、谷歌、三星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其中UP與華爲的拉鋸戰最引人關注,左手收購之後,右手隨即向全球最頂尖的5G專利擁有者發起訴訟,UP很容易給人以“專利流氓”的印象,不論控辯雙方的真實意圖以及最終的勝敗,此案最大的爭議點不在於標準必要專利(SEP)的認定或者定義,而是標準必要專利權人必須以誠信協商方式,提出符合公平合理無歧視(FRAND)的授權條件,並提出授權要約。

專利糾紛訴諸法庭往往會曠日持久,控辯雙方都希望以拖待變,通過增加沉沒成本迫使對方就範,往往會陷入囚徒博弈困境而兩敗俱傷。同樣深度牽扯到FRAND的是愛立信與三星的專利糾紛和解一事。

愛立信與三星的訴訟始於去年12月,這場官司的焦點和UP vs華爲一案如出一轍——愛立信認爲三星違背了FRAND(公平,合理和非歧視)條款,緣起於去年雙方專利許可協議到期,三星對於愛立信提出的專利許可方案並不認可。

雙方能在半年之內這樣一個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和解讓外界頗感詫異,由於雙方簽署的包括了5G技術在內的蜂窩技術相關專利的全球交叉許可協議是保密不公開的,所以外界無法得知愛立信所謂的專利許可協議到期、對手機市場的地緣政治影響、從4G到5G的技術轉移的具體細節,鎂光燈下的專利廝殺突然偃旗息鼓,讓諸多看客感到意猶未盡,更主要的是,它無法具象化爲可垂範性和導向性的判例,沒能產生對未來5G專利許可的方式和價格具有決定意義的決定或者聲明。當然這樣一個期待有些過於理想化,雙方各退一步,重新劃分專利地盤的攻防邊界是資深玩家的慣常反應。

這兩則案例可以說是“鴻鵠質疑法”的副本:專利排名和數量是有爭議的,界定模糊的,而且在現實層面上,它也無法構成專利訴訟的核心爭議點。

結語

“鴻鵠質疑法”對全球各大資深媒體、第三方研究機構和智庫的5G專利數據權威性的挑戰,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從語義發生學的角度看,書面聲明(declaration),應用(application),專利族(patent family)的劃定是業界共識金字塔的底座,從3G、4G時代一路走來的設備供應商逐漸夯實和加固了上述共識。但這個金字塔的終端和塔尖涉及到了更容易產生分歧的SEP(標準必要專利)、數據庫的即時性、以及如何詮釋FRAND,恐怕纔是彌合第三方評議機構排名差異的關鍵。

而且“鴻鵠質疑法”明確指出了“誰纔是5G專利最大贏家”這個問題在很多情況下和企業操縱輿論和品牌宣發相關。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越來越會潛在地割裂行業評級標準的今天,5G專利數量排名體系會如同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的芯片節點定義一般,也許會更多趨向於參照性而非權威性。(校對/Seren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