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5月9日訊 9日上午,藍城桃花源·長江杯2021武漢職工足球賽新聞發佈會宣佈,新賽季將於5月15日開打。三十餘家參賽球隊領隊齊聚羅田三里畈溫泉共襄盛舉,這也意味着今年的長江杯足球賽已吹響了號角。

發佈會現場。    長江日報記者記者喻志勇 攝

藍城桃花源成“長江杯”參賽球員訓練療養基地。    長江日報記者記者喻志勇 攝

新活力:世界級名企紛紛加盟

從2018年重啓賽事以來,今年長江杯已是連續第四屆舉辦。今年的賽事吸引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企業球隊加盟。其中包括華爲、京東方、高德紅外、衆邦銀行等,爲賽事注入新鮮活力的同時,也彰顯了賽事品牌影響力的大幅提升。

9日在新聞發佈會現場,高德紅外隊領隊餘小小介紹說:“我們是一家專注爲國家研究‘高、精、尖’核心技術和產品的企業。球隊的球員大多是程序員和科技工作者。他們平時心無旁騖地投入科研,並沒有太多時間進行足球運動。今年很榮幸能加入到長江杯這個大家庭。論足球水平,我們的隊員或許不算專業,但在球場上相信他們會像搞科研一樣全身心地投入,賽出風格賽出專注。‘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這是我們企業的格言,也是球隊的追求!”

有着卓爾集團背景的衆邦銀行自帶“足球基因”,球隊隊長史耀文說:“長江杯今年是第四屆,而衆邦銀行今年正好也是成立四週年。我們這次報名參加長江杯,就是想借助這個平臺向外界展現自己的企業形象,把自己對足球的理解與大家進行交流,同時也是用實際行動支持武漢業餘足球事業的發展。”

華爲武漢研究所今年也是首次組隊參賽。武研所足球協會會長李文勇介紹說,華爲非常關心員工的生活、心理狀況和身體狀況。2009年,華爲武漢研究所就設立了自己的文體協會,目前會員已經超過3000人。協會經常組織各類文體活動,其中就包括自己的足球比賽。“第一次參加長江杯,我們雖然不在乎最後的排名,但全隊定爲全力以赴,打出華爲的精氣神,讓大家看看,什麼是‘四肢發達,頭腦還不簡單’的華爲人!”他表示。

新賽程:賽區分佈武漢三鎮

2021長江杯武漢職工足球賽將以“新賽道、新徵程”爲主題,圍繞“五個中心”,創新辦賽模式,擴充參賽陣容,增加賽事亮點。

比賽將以8人制足球爲主,根據參賽球隊的行業特徵劃分組別,設立“五+三”的八大組別:1.國家品牌組(全國經濟中心);2.高新科技組(國家科技創新中心);3.商貿物流組(國家商貿物流中心);4.國際友好組(國際交往中心);5.金融精英組(區域金融中心);6.醫療衛生組;7.名企聯盟組;8.公共管理組。比賽採取小組單循環,前兩名進入淘汰賽。

全新賽季,今年在賽程安排和賽區設置上也進行了全新的佈局和匹配。賽區從往年的兩個增至四個,分別是塔子湖基地、沌口開發區、青山建九江灘、光谷聚星,實現漢口、漢陽、武昌三鎮全覆蓋。爲參賽隊就近參賽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提升參賽隊的參賽體驗。同時,對於部分有條件舉辦主場比賽的企業,也會在賽程上進行傾斜,讓他們真正體驗到“主場作戰”的榮耀。

9日的發佈會現場,組委會代表還與藍城桃花源正式簽訂了賽事冠名協議。藍城桃花源項目營銷總監鄭明珠表示:“武漢基礎資源雄厚,球迷衆多。作爲一家有着足球基因和情懷的企業,很榮幸爲各位球友搭建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樂趣的競技平臺。”

新賽制,新賽程;新賽區,新冠名。這不僅擴大了賽事覆蓋面和影響力,還將全方位展現武漢職工的激情、武漢市民的精神面貌、向國際化邁進的城市動感與活力。

新體驗:與百萬市民共享足球快樂

時隔一年,再次聚首。新老朋友,激情澎湃。在新聞發佈會現場,參賽隊代表紛紛期待,在新賽季切磋球技,增進友誼,與百萬熱愛足球的武漢市民一起共享足球的快樂。

漢陽醫院是去年的大黑馬,他們一路過關斬將,捧走了8人制的冠軍獎盃。球隊代表雷鞭表示:“前兩屆的比賽中,我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所以去年針對陣容進行了補強。其實開始也沒想到能夠奪冠,但最後給我們來了個大驚喜。全隊都非常激動也非常榮幸。非常感謝長江杯這個平臺給我們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今年參賽的球隊更多,實力更強,我們會調整心態和狀態,力爭打出水平,力爭好成績。”

來自光谷聚星賽區的老炮足球隊今年是第一次參加長江杯。球隊代表徐召燃介紹說:“我們隊從2015年開始一直參加光谷9人制業餘足球聯賽,從開始幾屆墊底,一直堅持到2019年問鼎冠軍。我們球隊參賽都是力爭冠軍,但不執迷於冠軍,輸得起放得下,球場素質放在第一,這是我們球隊的文化。”對於參賽目標,他說:“長江杯這個平臺更大了。我知道僅在光谷賽區就有很多強隊,所以我們今年能從賽區出線,進入淘汰賽就是最大目標。”

船機旗艦隊代表夏全武說:“我們隊由企業中技術、技能、管理三支隊伍中的足球️愛好者組成。參加長江杯將本着安全第一,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在賽場上展現船機人的素養,體現‘三品三心’船機企業核心價值觀!”去年,船機旗艦隊止步16強,今年他們依然將目標鎖定在小組出線。“首先力爭小組出線,然後能走多遠就走多遠。”(長江日報記者張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