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的養生觀念突然分成了兩派,一派堅信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傳統養生觀念必有道理,一派堅信現代醫學方法可以去僞存真。這兩派爭論的重點無非就那麼幾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些話題。

喝熱水還是涼水好

我們關於喝水的傳統觀念是“喝熱水養胃,喝涼水傷胃”。喫飯也是,喫冷的東西不好,趁熱喫才健康。孩子感冒了,更不能喝涼水,喫冰棍兒更是會讓病情雪上加霜。

曾經在美國有一個“難以下嚥的食物”的評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溫水居然名列前茅。歐美乃至日韓的餐廳大都只有冰水,如果你點一杯冰咖啡,很多地方的操作是先把冰塊裝滿整個杯子,然後再倒咖啡。感冒嗓子腫了,醫生建議喫冰棍兒降溫消腫;產婦生完孩子,出了很多汗,會馬上來一大杯冰水解渴。這些行爲在大多數中國的老人心中都是不被理解和允許的舉動。因此,微波爐早已成爲中國家庭的常備電器,但在歐美家庭卻很罕見。

那麼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中西方人的體質不同嗎?很多中國留學生和移民在西方國家不得不喝冰水,之後身體也沒有出現問題,這是爲什麼呢?其實答案並不複雜。

在過去,因習慣和衛生意識不夠,大家“喫喝拉撒”可以說是都在河裏。當時人們會直接從井裏、河裏打水喝。《西遊記》裏就有這樣一個場景,八戒看到河水馬上就衝過去喝了個大飽,再用水袋裝回去給師父喝。許多近現代的抗日劇裏也有很多這樣的場景,農民挑了一擔水,回家灌到缸裏,渴了就拿瓢直接舀來喝。那時候條件有限,只有大戶人家或者泡茶的時候,人們纔能有熱水喝。開水作爲高溫消毒過的水,衛生條件大大改善。後來雖然人們有條件喝熱水了,但是一般人還是不知道“殺毒”“細菌”這些觀念,覺得開水和涼水差不多。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便想了一個簡單但是效果非常好的辦法,就是推廣愛國衛生運動,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喝生水和涼水”。“喝熱水”這個宣傳雖然簡單直接,但是效果非常好,大大改善了中國人的健康水平,免除了很多消化道疾病的傳播,使得中國人均壽命大幅提高。喝熱水並不是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而是新中國成立後大力宣傳的健康觀念。因此,養胃不養胃,純屬無稽之談。

對於飲水衛生方面,歐洲人很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知道河裏的水不衛生,於是選擇喝酒,貴族們幾乎每日以酒代水。酒經過糧食釀造發酵,比生水更加衛生。但是歐美人卻從來沒有一場像我們這樣的愛國衛生運動,也沒有普及喝熱水的“好處”,於是他們至今仍保持着喝涼水或者冰水的習慣。一杯溫乎乎的溫水被歐美人評爲最難以下嚥的食物之一。

話說回來,如今的衛生條件大大改善,不管是涼水還是熱水,礦泉水還是直飲水,水的衛生條件都完全沒有問題。現在再說喝涼水還是熱水,就是個人喜好的問題了。習慣喝熱水就喝熱水,習慣喝冰水就喝冰水,僅此而已。

到底要不要坐月子

坐月子也是中國的古老傳統之一,非常深入人心,甚至應運而生的“月嫂”行業就是專門伺候坐月子的女性的。但它的恐怖之處在於,年老之後的任何問題都可以歸咎於月子沒坐好。腰肌勞損、偏頭痛、關節炎等,都被劃歸到月子病的範疇。

有段時間,孕婦坐月子被熱死的新聞不斷出現。即使如此,在有老人把持的家庭裏,也沒有幾個產婦可以放心大膽地開空調。新手媽媽和新手爸爸都難以頂住“過來人”的壓力。不僅如此,產婦坐月子還不能洗臉、刷牙,不能洗澡、洗頭,不能喝涼水,不僅要臥牀,還要蓋厚被子。你要是問老人這些“不可以”都是爲什麼,他們也說不出門道,只會告訴你這是千百年來的傳統,而老傳統一定是有道理的。

其實坐月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避免產褥感染。產褥感染是指分娩時及產褥期生殖道受病原體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硬化。這種病的發病率一度高達 7%,至今仍然是導致產婦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這就可以解釋爲什麼坐月子的產婦不能洗澡了。因爲以前衛生條件非常有限,水不衛生,剛生完孩子的產婦免疫力下降,再去洗澡、擦身極其容易感染。那時也沒有現在的暖氣,人洗澡後容易受涼。就因爲如此,現在也不乏這樣的產婦,依然一個月不洗澡,掀開被子之後,污血斑駁,臭氣熏天,不可想象。

坐月子要求產婦不能出門也是因爲條件所限。首先還是衛生條件的問題,農村家庭大都飼養牲畜,難以避免蚊蟲叮咬和老鼠、蟑螂傳播疾病;其次就是保暖條件,當時產婦就算裹上厚厚的衣服,保暖效果依然很差。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出門是爲了保障婦女休息的權利。勤勞的中國婦女在農忙時節,剛生完孩子沒幾天就下田幹活,由於過於勞累,也造成了許多健康問題。於是,人們在血的教訓中,慢慢積累起經驗來,經驗漸漸變成了坐月子的習俗。

但是如今的出行情況大爲改善,尤其城市裏的產婦出門都是車接車送,常常只是從一個地下車庫到另一個地下車庫。逛個超市、下個館子、看場電影,她們幾乎完全接觸不到一絲風寒。

食物相剋是怎麼回事

很多家庭的冰箱上或許都貼了一張食物相剋表,這恐怕是菜市場門口的地攤銷售最好的“周邊產品”了,比如“桃子和西瓜一起喫會死”“螃蟹和柿子一起喫會中毒”“蝦和檸檬一起喫會產生砒霜”。

2018 年“3·15”晚會報道了食物相剋是謠言。《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提到,迄今爲止沒有發現過任何真正因爲食物相剋導致食物中毒的案例和報道。有時人們喫完東西不舒服,往往是因爲食物不乾淨、食用方式不當、過敏體質等。而網絡上的傳言卻片面地誇大了食物間的相互作用,並且忽視了劑量的重要性。

這些食物相剋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大多數都是民間醫學的個案報道,然後再去尋找可能的理論。但是稍有科學研究背景的人就知道,個案報道要推廣到人羣普適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既然食物相剋不靠譜,爲什麼到 2018年“3·15”晚會纔來闢謠呢?因爲這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過程。如今人們看食物相剋,不僅能分辨真僞,還能解釋其曾經被認爲有用的原因,甚至能找到其中隱含的道理。

食物相剋中最常見的恐怕要屬“螃蟹與柿子”“桃子與西瓜”了。螃蟹與柿子都是胃難以消化的食物。柿子含有鞣酸,容易在胃部凝結成塊,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喫柿子容易出現梗阻。我曾經遇到一個10歲的小女孩因爲喫柿子引發了梗阻,做了 3次手術才勉強保住性命。螃蟹本身是一種高致敏性的食物,非常容易引發腹瀉和過敏。它的烹飪方法又很簡單,人們無法殺死螃蟹中的寄生蟲,便造成了許多健康問題。雖然兩者同時喫是否有反應還不確定,但胃腸功能不好的人都不要輕易嘗試。

桃子和西瓜都屬於含糖量較高的水果,高糖食物喫太多容易讓腸胃不佳的人出現腹瀉,這其實與糖的滲透性有關。如果人們喫了大量的西瓜或桃子,胃腸壁細胞吸收水分的能力就會小於腸胃裏糖的滲透壓,細胞中的水分就會滲出進入胃腸道。西瓜和桃子本身含水量很高,再加上滲透作用,的確容易腹瀉。但這並非中毒,更不會致死。其實所有類似的大量食用高糖高水分水果都有這樣的風險,並非只有桃子和西瓜。

古代的中國人有一種樸素的科學精神,雖然這些做法沒有理論支持,但足以指導生活。比如,喝熱水是爲了喝殺過菌的水,坐月子是爲了不讓孕婦下田勞作從而引發感染,食物相剋更多的是爲了讓人們控制這兩種食物的攝入量。

雖然方法不夠精確,解釋也不完全正確,但簡單有效,易於傳播。

傳統養生和現代健康理念都有自己忠實的擁護者,辯論到最後恐怕就是中醫和西醫之爭。有人能找出中醫的神奇功效,也有人能找到中醫的缺陷,換之西醫亦然。倘若你認同醫者治病救人的基本觀念,也就能理解醫學的發展就是要找到更可靠、更有效地解除患者病痛的方式。

中醫指的是傳統中國醫學,毫無疑問這是一項經驗科學,是中國人在千百年來的臨牀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而西醫則是現代醫學,起源於西方,是百年來建立在實驗科學基礎上的理論較爲明晰的醫學。中醫和西醫彷彿是天然敵對的兩派,好像你必須選一邊站隊。彼此爭論不休,永無止境。治療效果好不好,理論依據是否足夠,都不要緊。問題在於,倘若你已經站隊中醫或者西醫,就已經自帶了有色濾鏡,不看療效,只看立場,把治病救人的初心早已拋到腦後。

有一句話叫“沒有永恆的真理”。所謂真理,只是在一個歷史時期內,對於相應的問題做出的最優解釋。隨着時代變化,辦法也會變化。對於醫學來說,無論是傳統方法還是新式方法,中國方法還是外國方法,只要行之有效,就是好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