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聯合辦事處

是北平和平解放後成立的

臨時聯合機構

它是中國共產黨以和平方式

解決北平問題的重要舉措

對順利實現北平和平解放及接管

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今天,丹丹帶大家通過北京市檔案館中存放的相關歷史資料,瞭解北平聯合辦事處的成立始末。

文物展示

北平聯合辦事處組成人員表

文物展示

北平聯合辦事處證明放行路條

成立背景

1949年1月,在人民解放軍英勇作戰,解放戰爭迅速發展的形勢下,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接受了和談條件,我方與傅方於19日草簽了《關於北平和平解放問題的協議書》,22日傅作義在《協議書》上簽字,傅軍開始出城,準備接受改編。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鑑於當時的政治形勢和歷史條件,有大量棘手又急待解決的問題,迫切需要一個能夠協調關係、解決問題的臨時性工作機關。經中共中央批准,人民解放軍與傅作義方面共同協商,成立了北平聯合辦事處這一臨時聯合機構。

1949年1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與傅作義方的代表達成了《北平和平解決問題協議書》。《協議書》第二項規定:“過渡期間,雙方派員成立聯合辦事機構,處理有關軍政事宜。”

這個聯合辦事機構被最終定名爲“北平聯合辦事處”,其性質是一個協助解放軍與人民政府改編國民黨軍隊,接管公共機關和一切公共物資的諮詢機關,在北平和平解放過程中起到了溝通協調雙方關係、順利迅速完成改編和接管任務的作用。

成立經過

中國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在和平談判結束後,立即着手進行聯合辦事機構的籌組工作。1月21日晚,傅作義召集華北“剿總”機關及軍級以上人員召開會議,宣佈北平城內的國民黨守軍接受和平改編,發佈《關於全部守城部隊開出城外聽候改編的通告》,與此同時,先期入城的平津前線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陶鑄等與傅作義、周北峯等人已經在磋商成立聯合辦事機構的各項細節,以及妥善處理軍隊改編、軍事、後勤、工礦企業、軍政機關的事宜。

1月28日,葉劍英致函傅作義,告知聯合交接機關將於29日召開籌備會,請派人蔘加。傅作義覆函派郭宗汾、焦實齋、周北峯3人作爲代表參加聯合辦事機構籌備會。

頤和園景福閣

1月29日下午,在頤和園景福閣召開了聯合辦事機構第一次會議。雙方代表除葉劍英、陶鑄、戎子和、徐冰、郭宗汾、焦實齋、周北峯7人外,北平警備司令程子華及最先入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政委莫文驊也列席了會議。會議決定:“聯合辦事機構今日即告成立,本次會議即爲成立會,於佈告後正式執行任務”“工作方式採用集體辦公”“辦公地點設於東交民巷御河橋2號”“聯合辦事機構名稱及內部組織由葉主任起草提會(或傳閱簽註意見)決定,並正式公佈,發表消息”。

北平聯合辦事處組成人員像

2月1日上午,聯合辦事機構舉行第二次會議,除雙方7名正式代表參會外,北平市警察局局長譚政文列席會議。會議決定聯合辦事機構的名稱爲“北平聯合辦事處”,刻制“北平聯合辦事處印”鈐記,並決定設軍事(包括聯勤)、文教行政、經濟物資三組,另設主任祕書一人,副主任祕書一人暨祕書若干人。具體分工如下:主任葉劍英,副主任郭宗汾,陶鑄與郭宗汾共同負責軍事組事宜,徐冰與焦實齋負責文教行政組事宜,戎子和與周北峯負責經濟財政組事宜。祕書人員由雙方指定。同日,新華社發佈消息,宣佈“北平聯合辦事處”(以下簡稱“聯辦”)正式成立。

至2月中旬,“聯辦”機構、人員基本配齊,軍事、財政、文教行政三組及正副主任祕書、祕書等最多時達108人。在“聯辦”工作期間,爲了保證部隊改編、接管及人事處理工作順利進行,雙方委員於1月29日至2月22日共集會13次,共同商討處理了和平解放北平的一系列善後問題。

工 作 任 務

“聯辦”成立後,首要任務是處理駐守北平的幾十萬國民黨軍隊。

關於部隊的接防問題,在“聯辦”的第一次會議上就形成決議:在1月31日上午12時前,北平城內所有國民黨軍一律撤出,開至規定地點,當日由人民解放軍入城接防。按照決議,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城,與傅作義部隊換防交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舉行入城式,以葉劍英爲首的“聯辦”全體委員,在正陽門箭樓上觀看入城式。

1949年1月,解放軍歡迎接受改編的北平國民黨軍隊。

在這之後,“聯辦”着手對國民黨軍隊進行改編。在2月5日召開的“聯辦”第四次會議上,經雙方商洽達成了關於處理華北“剿總”機構、城外建制部隊和各部隊留守處、各建制部隊在城內的倉庫以及補充部隊給養等問題的決議案。2月21日,在平津前線司令部政治部召集受編部隊師以上軍官會議上,陶鑄同志宣佈了由北平聯合辦事處和傅作義幾次交換意見後確定的具體的改編方案。27日,收編部隊全部歸建爲人民解放軍,總數約26萬人。

“聯辦”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是接管北平原國民黨行政機關和舊行政人員。

在和平接管的方針確定後,根據北平的特點,決定採取穩健、系統接管,以“聯辦”作爲接管的過渡形式,然後由市軍管會、物管會、文管會及市政府負責全面接管工作。剛入城時,由於對舊機構工作及人員情況不瞭解,且入城的人民解放軍幹部較少,因此在接管時,我方軍管代表往往與“聯辦”傅方代表一同前往,協助辦理接管,並責成機關主管繼續負責保管與移交等工作。

在接管原有機構的同時,北平聯合辦事處又在2月19日召開的第12次會議上做出設立人事處理委員會的決定,推舉焦實齋委員爲召集人,由軍管會、文管會、物管會、市政府等單位參加,採取分別情況、妥善處理的原則,進行行政機關舊人員的處理工作。在接管工作中,由於充分利用了“聯合辦事處”這一組織形式,從而縮短了新舊交替中無政府狀態存在的時間和空間,安定了絕大多數舊人員的情緒,避免或減少了磨擦與糾紛。對在北平解放初期的社會秩序的安定、生產的迅速恢復起了重要作用。

歷史意義

北平聯合辦事處於1949年4月中旬基本結束工作。在其存在的3個多月中,在中共北平市委和市軍管會的領導下,經過雙方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北平的社會秩序很快得以安定,治安狀況良好,金融、物價平穩,糧、煤、水電供應有所保障,生產逐步恢復,人民生活逐漸得到改善。

可以說,北平聯合辦事處的設置是中國共產黨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問題的重要一環,對順利地實現北平的和平解放及和平接管起了重要保障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