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月海外資本加倉648.59億人民幣債券背後:印度疫情惡化“點燃”避險投資熱

隨着美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雙雙回落,海外資本正迅速重返人民幣債券市場。

5月10日,中央結算公司發佈債券託管量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境外機構持有的人民幣債券託管面額爲32219.45億元,較3月份環比增加648.59億元。

此前,受3月美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大幅回升影響,當月外資僅增持人民幣債券46.17億元。

“4月海外資本迅速重返人民幣債券市場的另一個原因,是美聯儲提前收緊貨幣政策不確定性風波暫告平息,消除了海外機構繼續配置人民幣債券的一大不確定性。”一位華爾街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直言。3月期間,衆多全球資管機構擔心美債收益率快速走高會迫使美聯儲將加息時間提前至2022年中,暫緩了新興市場資產配置步伐;但隨着美聯儲官員多次強調延續當前QE貨幣政策,如今這些機構均相信美聯儲最早會在2023年初加息,轉而大膽放心地增持各類新興市場資產。

在他看來,4月海外資本重返人民幣債券市場,還得益於當月人民幣匯率觸底反彈——受4月美元指數從年內高點93.44回落至91.28影響,在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則從年內低點6.5793快速回升至6.4641,進一步帶動市場買入人民幣債券的人氣。

記者獲悉,隨着印度疫情持續惡化,越來越多海外資本正湧入人民幣債券避險。

“這背後,是全球資管機構針對新興市場資產的調倉步伐正在提速,他們寧可犧牲3%-4%的利差收益,也要先確保新興市場投資組合的收益穩健性與投資安全性。”布魯德曼資產管理公司市場策略師Oliver Pursche指出。這令海外資本對人民幣債券的單月增持幅度,很快會回升至千億關口。

美聯儲提前加息風波影響

在多位對沖基金經理看來,4月海外資本淨增持648.59億元人民幣債券,表明經歷了3月美聯儲提前收緊貨幣政策不確定性風波與美債收益率快速飆漲後,海外資本正迅速重返人民幣債券市場。

“尤其是海外央行與主權財富基金的增持力度相當大。”上述華爾街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但在3月,他們普遍選擇觀望態度。究其原因,當時美聯儲提前收緊貨幣政策不確定性驟增,令他們不得不暫緩資產配置步伐,等待政策明朗再決定下一步行動。如今美聯儲官員多次強調延續當前QE政策,令這些海外央行與主權財富基金暫時喫了“定心丸”,在4月份轉而大幅增持新興市場資產。

此外,3月美債收益率大幅飆漲(債券價格大跌),也令部分央行與主權財富基金趁機抄底美債博取更高的持有到期策略回報,無形間影響了他們配置人民幣債券的節奏。隨着4月美債收益率從高回落(債券價格反彈),美債抄底潮隨之減弱,也驅動這些資管機構將目光重新轉向新興市場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淨增持人民幣債券648.59億元同時,海外資本對人民幣債券的質押式回購力度正隨之水漲船高。

中央結算公司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海外資本參與人民幣債券質押式回購的額度達到2227.14億元,較3月的1461.64億元環比大增765.5億元。

“這背後,一方面是部分國家主權財富基金與海外央行鑑於疫情惡化對本國經濟構成衝擊,將人民幣債券進行質押籌資,以隨時干預匯市穩定本國貨幣匯率,另一方面則是不少資管機構將人民幣債券出借給其他金融機構以賺取相應的利息收入。”一位國內大型私募基金債券交易員分析說。尤其是中美利差(中國與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之差)收窄至157個基點附近後,一些全球資管機構正圍繞人民幣債券開展交易性獲利策略或質押逆回購操作,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債券投資組合的回報率。

他強調,質押式回購規模的增加,不意味着全球投資機構正削減人民幣債券頭寸,這僅僅是他們盤活人民幣債券資產提升資金運用效率與投資回報的新步驟。與此對應的是,4月海外資本針對人民幣債券的買斷式回購規模僅有160.4億元,較3月的179.5億元明顯回落,表明人民幣債券仍是他們全球投資組合裏極其重要的優質資產。

印度疫情惡化點燃避險投資熱

儘管4月海外資本淨增持人民幣債券額度回升至648.59億元,但較今年前3個月仍有一定差距。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3月,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市場累計淨買入4946億元中國債券,月均增幅超過1600億元。

“其實,衆多全球投資機構預計海外資本對人民幣債券的月增持額很快會回升到千億關口。”Oliver Pursche指出。究其原因,印度等國疫情持續惡化正驅動越來越多全球資管機構紛紛緊急調整原先的新興市場資產利差交易策略,轉而加大避險投資力度。

國際金融協會(IIF)數據顯示,隨着美聯儲延續當前QE貨幣政策“明朗化”,4月海外資本再度湧入新興市場資產博取更高回報——當月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投資組合淨流入資金高達455億美元,創下今年1月以來的最大月度淨流入。具體而言,流入新興市場股市的資金達到142億美元,其中約135億美元流向中國股市;但在債券市場,4月流入中國債市的資金僅有48億美元,反而流入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債市的資金達到264億美元,創下去年11月以來最高值。

“這背後,是鑑於中美利差收窄,不少資管機構轉而增持收益率更高的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債券以提高投資回報率。”他分析說。但是,印度等國疫情持續惡化徹底改變了上述利差交易策略——鑑於對印度等國經濟衰退的擔憂,越來越多全球資管機構正迅速調整新興市場資產配置策略,一面大幅削減疫情不穩定且經濟衰退風險加大的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資產,一面加倉避險屬性較強的中國等新興市場資產。

記者多方瞭解到,此舉令這些資管機構損失3%-4%的無風險利差收益。但相比印度等國債券存在大幅下跌風險導致投資組合波動性大增,他們務必先確保整個投資組合的安全性與收益穩健性。

“這令越來越多全球資管機構持續加大針對人民幣債券的超配力度。”前述華爾街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經理透露。在3月底富時羅素決定將中國國債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後,不少全球資管機構已提前“超配”人民幣債券3-4個百分點,看好人民幣債券價格持續上漲;如今隨着印度等國疫情惡化給全球經濟復甦蒙上陰影,他們又將人民幣債券“超配”額度增加了2-3個百分點,從而緩解新興市場債券投資組合淨值波動性。

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兼顧安全性與相對較高收益的中國國債與政策性金融債仍是海外資本加倉人民幣債券的重點品種,兩者的海外資本持倉額分別達到20366.66億元與10007.77億元,凸顯中國國債與政策性金融債的避險屬性日益受到海外資本青睞。

(作者:陳植 編輯:李伊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