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試點在即 多家銀行已做好準備

本報記者 李 文 見習記者 餘俊毅

備受期待的粵港澳大灣區(以下簡稱“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又有重大進展。近日,由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深圳監管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深圳監管局聯合發佈《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正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意味着,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有望在今年正式推出,以滿足區內居民對跨境投資理財的需求。

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試點在即

所謂“跨境理財通”業務,是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和港澳投資者通過區內銀行體系建立的閉環式資金管道,跨境投資對方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或理財產品。

《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早在今年2月份,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在內的8家內地、香港及澳門相關金融監管機構就共同簽署了《關於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的諒解備忘錄》,明確了各方的責任及義務。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跨境理財通豐富了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有效拓展了境內外資本流動的渠道,滿足了粵港澳大灣區居民自主、多樣化的投資需求,有效拓展了跨境投資渠道,提升了跨境投資的便利性,推進了內地與香港、澳門之間的金融合作與經濟協同發展,對深化金融市場改革與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徵求意見稿》的規定,跨境理財通將採用人民幣跨境交易,並採用“閉環”運作方式。境內資金在閉環的南向交易中不會真正出境,境外資金在北向交易中也不會採用在岸人民幣入境結匯。

《徵求意見稿》還規定,港澳投資者只能選擇一家港澳合作銀行及與其簽署合作協議的內地代銷銀行,辦理“北向通”業務。這意味着,理財通客戶轉換金融機構的可能性相對較低,將爲銀行帶來高黏性的客戶。

個人參與額度上限100萬元

哪些投資者可以參與跨境理財通業務?對此,《徵求意見稿》明確了內地投資者應滿足的相關准入要求。《徵求意見稿》規定,合資格的內地投資者須具有完全民事行爲能力,擁有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座城市之一的戶籍,或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連續繳納社保或個人所得稅滿5年。

《徵求意見稿》還要求內地投資者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在家庭金融淨資產和金融資產方面,最近3個月的月末餘額須分別不低於人民幣100萬元和200萬元。港澳投資者的資格條件仍待進一步公佈。

對於開戶方式,《徵求意見稿》表示,內地投資者可通過遠程見證方式,在內地銀行完成開設跨境理財通的人民幣I類銀行賬戶,無需赴港澳銀行開戶。相反,港澳投資者須親赴粵港澳大灣區9座內地城市的銀行櫃檯完成開設人民幣賬戶。目前中國香港居民只能在中銀香港通過見證開戶的方式,辦理內地II、III類小額銀行賬戶。

《徵求意見稿》還指出,跨境理財通的內地及港澳投資者的個人額度上限均爲人民幣100萬元。此外,北向內地交易的資金淨流入額,與南向港澳交易的資金淨流出額,均不得超過人民幣1500億元,該額度是跨境理財通的總額度上限。中國人民銀行將根據跨境資金流動的形勢,對總額度和單個投資者投資額度進行調整。

通過跨境理財通,大灣區內投資者可以投資哪些理財產品?根據《徵求意見稿》,港澳投資者可投資的內地理財產品,將包括內地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外方控股的內地合資理財公司發行的風險等級爲“一級”至“三級”的非保本淨值化理財產品(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除外),以及風險評級爲“R1”至“R3”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徵求意見稿》並未公佈內地投資者可購買的港澳理財產品的種類和範圍,有關詳情需待港澳金融監管部門另行披露。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跨境理財通推出後,將拓寬粵港澳地區居民和高淨值人羣的資產配置渠道,除了可以通過港股通、中港基金互認、QDII、RQDII等渠道投資香港上市的股票、基金和債券外,今後還可以進一步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可配置的產品和方式更加多元,可以更深刻、更廣泛地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紅利分配。此外,粵港澳地區經濟發達程度較高,居民家庭財富較多,推出跨境理財通後,有利於大灣區內居民對家庭財富的管理和價值投資理念的形成。

多家銀行早已做好準備

能滿足開辦跨境理財通業務要求的銀行有哪些呢?根據《徵求意見稿》要求,內地代銷銀行和內地合作銀行主要是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註冊法人銀行或設立分支機構。《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不少銀行已爲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做好了準備。

工商銀行表示,經過近兩年的籌備,已完成跨境理財通的系統搭建、產品設計、投資者保護、風險防控等業務開辦準備。

招商銀行表示,隨着跨境理財通聯合公告的發佈,該行按照“閉環管理”的總體原則,着手研究業務規則,並規劃相關業務平臺。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有序推進,蓄勢待發。

恒生銀行則表示,該行正推進跨境理財通項目的籌備工作,在跨境賬戶開立、資金劃轉、產品上線、認購及後續服務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佈局,爭取在相關政策落地後,成爲首批試點銀行。去年8月份,恒生投資管理公司曾與平安資產管理(香港)合作發行首隻聯合品牌基金恒生平安亞洲收益基金,爲跨境理財通試點鋪路。

盤和林認爲,跨境理財通業務的推進,將爲滿足條件的銀行提供新的發展機遇。目前國內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雖已有所下降,但與零利率下的歐美市場資管產品相比,國內的理財產品更有吸引力,會吸引更多北向資金進來,購買國內銀行理財產品。

“互聯互通是雙向的,資金的流入流出過程,也在增加國內理財產品的流動性。理財產品是銀行的中間業務,也是銀行利潤的重大來源之一。因此,跨境理財通推出後,大灣區內銀行將近水樓臺先得月,擴展理財業務,增加收入來源。”盤和林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