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軍制上“去中國化”?臺軍要廢除軍團搞“五大戰區”,網友嘲諷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臺灣“國防部長”邱國正被爆近期將下達軍令,明年1月1日起,臺軍各軍團全銜將正式廢止;澎湖、花東以及第六、第八、第十軍團,全數改稱爲第一至第五“作戰區”。臺媒10日稱,臺軍將正式脫離遷臺後遺留下的最後一個自大陸沿用至今的軍制。

據臺灣《聯合報》10日報道,臺軍作戰區編制是國民黨遷臺後因應臺澎防衛作戰而制定的,其中“第一作戰區”是澎湖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鎮疆部隊”,“第二作戰區”是東部的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正義部隊”,“第三作戰區”爲北部桃園的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前鋒部隊”,“第四作戰區”是高雄旗山的陸軍第八軍團指揮部“干城部隊”,“第五作戰區”則爲臺中的陸軍第十軍團指揮“崑崙部隊”。此外還有作戰分區,如臺北“關渡指揮部”就稱之爲“臺北作戰分區”,“蘭陽指揮部”則爲“蘭陽作戰分區”。

《環球時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軍團制基本上是陸軍占主導地位的體制,類似於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兵團,採取“兵團-軍-師-團”結構。有島內軍方人士稱,“軍團”是國民黨軍隊大陸時期延用到臺灣的軍制,過去是軍團指揮“軍”與“師”,現在軍與師的編制早已廢止,只有陸軍軍團還在,並由陸軍中將擔任指揮官;未來軍團銜稱廢止後,不但象徵臺軍脫離“大陸軍制”,而且各作戰區未來因應防區屬性也有可能由憲兵或海軍陸戰隊甚至其他軍種中將擔任作戰區指揮官。有分析直言,這項命令很可能衝擊陸軍。

至於軍團軍銜廢止後可能的影響以及此舉是否具有政治意涵,臺“國防部”9日回應稱,有關組織及銜稱調整尚屬研議階段,“國防部”不予說明。

有臺媒聲稱,相較大陸將“軍區”改爲“戰區”的做法,解放軍雖改成五大戰區,但其軍制仍爲集團軍轄合成旅,臺方則是把軍團的軍制取消,取代的卻是作戰單位。對此,有大陸軍事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一些島內媒體將臺軍自身的軍團與大陸集團軍對比,但軍團實際上是主要針對陸軍作戰單位的一個過時概念,而集團軍則包含更多兵種,有更多聯合作戰的概念在其中,不可相提並論。並且根據臺媒的說法,近年臺軍各軍團對外評論部隊事務如救災等,早已對外使用“作戰區”,臺軍學術、戰術研究單位也早已使用各作戰區,而不使用軍團。

臺“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稱,實際上國際上軍隊防區設計都是以作戰區爲主,而非以二戰時代的陸軍單位爲指揮單元,以符合現代戰場特性。包括解放軍歷次改革,也是由軍區改爲戰區,再進一步調整“脖子以上”的作戰指揮鏈。蘇紫雲稱,從戰略層面講,臺軍改革的主因是解放軍075兩棲攻擊艦服役、直-20直升機大量生產,使解放軍兵力投射能力大幅增加,可以對臺發動正規、非正規登陸作戰,因此臺軍守備方向須更爲多元,以發揮內線作戰的效益。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爲,即便臺軍的“五大戰區”劃分沒有和解放軍幾大戰區有一一對應關係,但臺灣分爲5個戰區,本島部分就被分爲四部分,戰時軍事意義非常有限。正如臺媒報道中所稱,臺“國防部”此舉是爲結合“平戰一體”,但改銜後部隊歷史仍能延續,“只是名稱改變”。

蘇紫雲聲稱,此舉研判是防務改革需求,與政治無關,可落實三軍聯合作戰。有島內網民直言,“再怎麼改,也改變不了軍隊戰力低落的現實”,還有人質疑,“這是想搞軍制上的去中國化?”也有網民稱,“小小臺灣哪來那麼多戰區,兩艘航母就鎖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