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最終選擇做農業?

“因爲我的家就在這片黑土地上。”東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顯峯的回答簡短有力。

回饋家鄉成了這位“80後”的使命。

“兩個任務:一個是讓我們的合作農戶掙錢,一個是確保東方大米的品質。”東方糧倉大米基地負責人韓佔濤敢如此硬氣,是由於背後有張顯峯在支持。

譬如流轉,東方集團一次性拿出了約1.5億元資金,每年的利息都需要800多萬元;又譬如明顯高於市場價格的保底價,需要東方集團來承擔。據公開信息,即使在2020年,東方集團的大米業務仍要承擔一定的虧損。

幸運的是,早年對民生銀行等金融企業的投資,讓東方集團有能力來體現擔當。

企業最終當然是要掙錢的。張顯峯明白,他要掙的錢決不在農民身上,必須向下遊高附加值的產品要效益。

所以有了人造肉,有了米糠,有了各類優質的豆製品。

“食品行業的有些細分領域,做好了,毛利比房地產還要高。”張顯峯說。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方面,東方集團做過房地產,現在也還有少量地產業務,正在退出;另一方面,東方集團的農業已經找到了盈利突破口,2020年,公司油脂、豆製品板塊實現淨利潤超過1.7億元。

東方集團的耕耘,已經深度改變了當地的農業產業鏈。

譬如育苗,東方集團集中建設了80個育苗大棚,配備了溫控等基礎設施,免費提供給當地的合作農戶,用科技手段武裝現代農民。

又譬如規模種植,有了1000畝標準化改造的土地,大型設備派上了用場,年輕人駕駛各類機械也可以完成農活,不再是臉朝黃土背朝天,而且收入也有了較好的保障。

記者到訪當天,種糧能手於文富的小兒子就開着大拖拉機在地裏幹活,這位“90後”畢業後選擇留在家裏,做了“新農民”。

能讓“90後”留在黑土地上,東方集團的夢已經紮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