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懸崖邊的天梯哨所,他們在守衛祖國

三面臨崖的3197高地

石梯鋪築的天路直插雲霄

這裏有一座天梯哨所

建哨30多年來

一批批雪域衛士登天梯守邊關

做祖國明亮的眼睛

▲哨所官兵重溫“築路英雄”張福林的故事

1

懸崖絕壁處

拉着攀登繩登頂

“小心!”戰士秦祺腳踩暗冰摔倒,同行的哨長鄧東成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他的衣袖。身邊是懸崖幽谷,在場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脈創造成極致。“天梯哨所”位於三面臨崖的3197高地,石梯鋪築的天路直插雲霄。

▲哨所官兵擦拭戍邊石

追溯哨所歷史,早在上世紀50年代便打下紅色烙印,以哨樓前的“張福林班”牌匾爲證。

接到和平解放西藏的命令,十八軍將士“揹着公路”進藏。1951年12月,擔任“爆破班”班長的張福林築路時不幸被巨石砸中,光榮犧牲。1952年,原交通部和原西南軍區聯合授予張福林“築路英雄”榮譽稱號,他生前所在班被命名爲“張福林班”。

昔日築路樹豐碑,今朝登梯守國門。幾經輾轉戰鬥,1987年5月,“張福林班”將五星紅旗插上3197高地,從此在這裏紮下了根。

當時上山根本沒有路,戰士們再次展現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英雄氣概,一手拿槍、一手拿鍬,懸崖絕壁處拉着攀登繩,挎包上拴着白毛巾,摸黑冒雨前進,耗時近4小時成功登頂。

2

肩挑背扛

完成2187級石梯鋪設

駐哨之初,生存是最大考驗。

沒有住房,守哨戰士鑽進樹叢、貓耳洞,和衣而睡。上哨3個月,沒有人洗過一次澡。1988年除夕夜,全哨戰士喫了一頓數得清個數的餃子,算是年夜飯。即便如此,沒有一個戰士動過“向後轉”的念頭。

▲哨所官兵背運物資

那時,守哨戰士活動範圍不足30平米,家國情懷在巴掌大的地方激情燃燒。

修路迫在眉睫,自力更生是捷徑。戰士們在山下崖壁鑿石、冰河淘沙,肩挑背扛,像螞蟻搬家似的一點一點、一梯一梯往山尖延伸,奮戰1年多,終於完成2187級石梯的鋪設。自此,守哨官兵上山耗時縮短一半。

3

一年200多天大霧籠罩

官兵扛着菜地追太陽

歲月輪轉,寂寞悄悄潛入哨所。

哨所處在崇山峻嶺之中,一年有200多天被大霧籠罩。

濃霧遮眼,官兵便練就了聽聲辨音的絕活兒,並在漫山遍野建立起移動觀察哨;缺少陽光滋養,種的蔬菜容易患根瘤病,官兵腦洞大開,用廢彈藥箱、舊塑料盆裝上泥土種菜,趁太陽“露臉”間隙扛着菜地追太陽;哨所活動空間有限,官兵因地制宜舉行走廊拔河競技、天梯扛清油桶比賽、飯桌乒乓球賽,寓訓於樂持續掀起練兵熱潮……

▲哨所官兵背運物資

青春易老,使命不負。受哨所環境影響,老哨長李吉坤一洗頭便大把大把地掉頭髮,髮際線加速後退,休假回家相親好幾次都因髮型而失敗。連長、指導員看着心疼,多次勸他下山,可他一次次擺手拒絕,一待就是14年。

如今,簡易公路修到半山腰,原來的2187級石梯減到677級,官兵上哨更加快捷;哨樓裝上地暖,官兵可以盡情享受濃濃暖意;三級抽水系統安裝落戶,汩汩清泉引入哨所;電網點亮雲端,洗衣機、淨水器、熱水器等生活電器可以穩定使用……

雲天寒哨今勝昔,官兵戍邊志更堅,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觀察執勤任務。

哨所名片

西藏山南軍分區3197哨所駐地海拔3197米,建於1987年5月,前身是“築路英雄”張福林所在班。因最初通往哨所有2187級石梯,常被稱爲“天梯哨所”。多年來,官兵堅守雪域高原,忠誠奮鬥建哨,哨所被西藏軍區表彰爲“耳聰目明”觀察哨,4次榮立集體三等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