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在第五个中国品牌日来临之际,一辆全新UNI-K驶下长安汽车两江工厂的总装线,正式宣告了长安汽车正式迈进2000万辆的新时代。在活动现场,除了长安汽车迎来2000万辆下线的“高光时刻”以外,中国汽车企业首席品牌官联席会(简称CB20)也正式宣告成立。

自1984年进入民用车领域起,长安汽车历经17年,实现了100万辆自主品牌汽车下线。随后,又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1000万辆里程碑。而实现2000辆的新高度,长安汽车仅用了7年。

正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活动现场所说:“这一串串飞跃的数字,一个个里程碑的建立,是长安汽车坚韧不拔,奋进不止的发展缩影;也是中国品牌向新向上的实力彰显;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小到大,由大变强的时代印证。”

可以说,自2017年底长安汽车对外发布“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战略”以来,通过重组旗下品牌架构、更新换代产品线等措施,长安汽车已收获了积极地进展。那么,接下来长安汽车的转型之路将走向何方?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

转型并非一蹴而就

对于长安汽车来说,要想顺利完成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战略中的一系列转型措施,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过去近三年的时间里,长安汽车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和“北斗天枢”智能化联盟,筹集万名工程师团队和千亿资金全面布局“新四化”。

同时在产品布局上,也形成了以“PLUS”理念为核心,以及UNI高端产品序列的为主的双向发展,配合长安

欧尚(参数|图片)、长安凯程等品牌,进行了全新规划。在
CS75(参数|图片)系列、
逸动(参数|图片)系列、UNI序列和“蓝鲸家族”的加持下,已实现了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连续13个月的同比增长。

在新产品投放方面,长安汽车2021年计划推出多款新车,除已经上市的长安

UNI-K(参数|图片)、全新CS35PLUS、2021款逸动PLUS外,销量担当
CS75PLUS(参数|图片)也计划在年内推出改款车型。同时,在上海车展首次亮相的全新换代CS55PLUS,也会在不久后登陆市场。

在智能化及新能源领域,长安汽车已掌握500余项关键技术,其中48项为国内首发,累计投放智能网联汽车近120万辆。在新能源领域,研发了七合一电驱系统、七合一电控系统和智慧电池管家,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作为品牌发展的“基石”,长安汽车也没有放松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按照此前规划,长安汽车计划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领域,“十一五”至今,已累计投入超过1100亿元。

目前,长安汽车还与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创建的智能高端汽车品牌,并推出了可实现自我进化的智能架构——方舟架构,UNI-K便是该架构下诞生的首款车型。在智能化、大数据背景下,方舟架构对于长安汽车持续提升整车基础性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参照设计规划,方舟架构将完整覆盖A0级-C级的所有车型。

“经营用户”挑战合资

当前,长安汽车已经入转型阶段的“中盘期”,对于企业而言,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以用户为中心,构建起提供智能出行服务的体系能力。对于长安汽车未来将怎样面对新的挑战,在2000万辆下线仪式上,朱华荣用三个“坚定不移”给出了答案。

首先,长安汽车将以软件定义汽车产品和服务为基础,坚定不移向智能产品普及者迈进。在成功推出了PLUS、UNI“系列爆款”产品后,在未来5年中,长安汽车将发布105款车型,其中包含23款新能源车型。

与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创建的智能高端汽车品牌也计划在两年内正式上市。据“汽扯扒谈”了解到,内部车型代号为E11的新车诞生于三方面联合开发的CHN架构,预计车型为纯电动SUV,其竞争对手或锁定为特斯拉Model Y、蔚来ES8等车型。

其次,长安汽车将坚定不移向智能服务创新者迈进。推进客户服务“一号工程”,实施“诚信服务五大承诺”系列措施,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据2020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者满意度调查,长安名列前茅。我们实现了人、车、服务三大连接,支撑产品功能持续OTA迭代开发,提供千人千面生态服务。

最后,长安汽车将坚定不移地成为智能制造行业的践行者。当前,长安汽车正积极践行“中国制造2025”,推进实现全价值链敏捷生产和柔性制造模式变革,工厂自动化率达90%,自主开发智慧工厂系统,信息化率达85%以上,工厂运行效率提升20%。在满足用户在线个性定车的同时,交付周期可缩短10%。

此外,朱华荣早在2019年就发出了“未来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必有一战”的论调。为了迎接这场不可避免的直接对决,长安汽车也通过一系列全新产品的推广,做好了准备。在2021年上海车展,长安汽车还发布了“十四五”规划和2030愿景。

未来,长安汽车将继续聚焦软件、智能科技、低碳、新商业模式、高精尖人才等未来竞争高地,计划整体投入1500亿元,通过五个维度的精准发力,实现2030愿景,加快迈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

并且,在服务层面实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服务车到服务人、从合同纽带到情感纽带的三级进阶,与用户由过去的买卖关系转为“伙伴关系”。

总结:

在汽车行业37年的发展对于长安汽车来说,并不算短。站在2000万辆的新起点上,已经具备度过“车市寒冬”的抵抗力,和挑战合资品牌的硬实力。随着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战略的持续推进,未来长安汽车今后的发展路径也或将变得更加平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