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新浪财经APP,了解最新债券资讯

原标题:“碳中和”目标下中资商业银行境外发行绿色债券的借鉴和思考

来源: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程涛、罗曼,中国工商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

内容提要

商业银行境外发行绿色债券,有利于积极推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丰富绿色投融资品种和投资者基础,充分吸引国际资源,降低融资成本,努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文章介绍了商业银行境外发行绿债的特点,与境内外主流绿色债券标准异同,就进一步完善境外绿色债券发行提出建议。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减排目标,此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1年“两会”也强调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实现“30/60”目标,意味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绿色金融是重要的推动力。绿色债券作为投融资工具,可以完善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有效协同绿色信贷支持经济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双循环”格局中,中资商业银行可充分吸引国际资源、发行绿色债券,努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支持“30/60”目标落地实现。

一、绿色债券发展概况

(一)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急剧增长

2013年是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分水岭。在过去的十年中,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增长了218倍,2020年全球贴标绿色债券发行量达到2625亿美元,比2011年增加了2613亿美元。虽然受新冠疫情对全球债券发行市场的影响,2020年发行规模较2019年微增48亿美元,增幅2%,但绿色债券的迅猛发展势头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二)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不断丰富

早期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以国际性金融组织居多,如欧洲投资银行和世界银行。随着全球绿色理念不断深入,市场接纳程度日益提高,发行主体逐渐多元化,主权国家、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支持实体等各类主体发行占比逐步提高。发行区域也从欧洲向全球扩散,其中亚太地区增长迅猛。细分到中资商业银行来看,四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近年来均有发行。

(三)中资商业银行境外绿色债券主要特点

一是发行币种上,以美元、欧元为主,辅之以少量人民币、日元等,这与中资商业银行主要外币资产运用币种匹配高度相关。二是发行期限上,集中在5年以内,3年、5年是最主要的期限品种,这与欧美市场上绿色债券常见10年期及以上期限有所不同,与中资银行普通境外债券期限基本一致。三是资金投向上,集中在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能源效率改进和水资源处理等类别,这些在国内绿色信贷中也是主要品种。四是发行亮点上,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创下中资境外绿债多个“首笔”或是“第一”,如中资机构首笔境外绿色债券、首个符合境内外双重标准的绿色债券框架、首笔“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债券等。

二、境外主流绿色债券标准及中外差异比较

(一)绿色债券原则(GBP)

2014年国际资本市场协会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制定了《绿色债券原则》,现行对外公布采用的是2018年修订版。该原则通过发布对信息透明度、披露及报告的指引,提高绿色债券市场的可信度,是自愿性指导方针,在市场上广泛使用。该原则经过多年修订,但四大核心要素组成的框架始终未变:一是募集资金用途,二是项目评估和遴选流程,三是募集资金管理,四是披露及报告。

(二)气候债券标准(CBS)

2011年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推出了《气候债券标准》,目前采用的是3.0版。该标准以《绿色债券原则》为基础,给出了更加具体的实施指导方针,也更加侧重于应对气候变化,对于低碳交通、低碳减排、可再生能源等多个领域制定了更为详细的执行标准,细分程度较高。和《绿色债券原则》类似,该标准也是自愿性原则。

(三)境内外绿色债券标准及认证评估差异

一是发起对象方面。与国际上自发性组织制定标准不同的是,国内绿色债券标准主要由政府部门倡导并牵头制定发布,是从国家层面发布的指导性原则。二是绿色项目范围方面。境内、境外绿色债券标准对于绿色项目的认定范围大方向基本一致,但境内标准更体现国内的具体情况。三是募集资金管理方面。境内标准在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管理方面更加严格明确。四是信息披露方面。境内绿色债券信息披露要求更加细致具体,要求发行人加强对存续期绿色金融债券的监测评价,并提出具体的披露规范和报告模板。

三、商业银行境外发行绿色债券的意义及思考

(一)中资商业银行境外发行绿色债券的意义

一是服务绿色经济,积极响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过程中,我国积极履行《巴黎协定》碳减排目标,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预计2030年前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绿色债券作为投融资工具,可以完善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有效协同绿色信贷支持经济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中国工商银行积极践行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过去4年来累计发行境外绿色债券合计98.3亿美元,募集资金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等绿色资产项目,碳减排总量累计超过4500万吨。

二是丰富绿色投融资产品品种和投资者基础。目前境外绿色债券品种更为丰富、投资者群体更为广泛,境外发行绿色债券能进一步扩大中资商业银行债券的投资者群体种类,充分吸引国际资源,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近年来,中资商业银行每年稳定的多次发行受到全球投资者的充分认可和积极认购,在全球债券市场发行实践丰富,为持续发行绿色债券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三是提升国际形象和影响力,降低发行成本。中资商业银行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可以向全球投资者、客户和公众宣传自身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既能体现深入落实国家战略的形象,又有助于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社会责任和品牌影响力。当前美元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中资商业银行整体信用评级较好,境外发行信用点差逐步收窄,今年以来发行的美元境外绿色债券利率屡创新低,绿色债券筹资成本相对可控。同时,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于发行绿色债券有着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方面的财务支持政策,有利于中资商业银行降低绿色债券的综合发行成本。

(二)境外发行绿色债券执行层面的思考

一是培育境内外币绿色债券市场。目前,中资商业银行发行外币绿色债券均在境外,境内外币绿色债券市场尚属空白。当前,境内外币流动性充裕,也正需要寻找合适的投资产品和运用渠道。绿色资产、发行人主体和投资者基础,境内市场也均已充分具备。建议市场监管主体和参与者积极推动培育境内外币绿色债券市场,助力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是建立完善内部顶层设计。前文提到,境内外对绿色债券的认定均有较为成熟的业界标准和流程体系,其中涉及到对绿色债券框架的搭建、募集资金的用途和管理、合格绿色项目的分类及认定、环境影响评价判定、对外披露报告等各项事宜,涉及方面广泛,专业性较强。需要中资商业银行从顶层设计出发,自上而下有序推动,推动绿色债券从筹备、发行到披露报告全流程的顺利实现。

三是合理制定绿色债券框架。在准备正式发行绿色债券前,国际上通行的最佳实践通常会搭建绿色债券框架,这也是投资者了解绿色债券发行人的有效途径。以中国工商银行现行绿色债券框架为例,包括五个部分内容:

1. 明确资金用途。绿色债券选择项目将同时符合国际《绿色债券准则》(GBP)和国内《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要求。募集资金将用于为低碳环保、可持续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做出贡献的合格绿色资产提供融资或再融资,排除了化石燃料、大型水利和核能三类项目。

2. 评估筛选项目。绿色资产由行内专业绿色债券工作组负责选择审核,符合合格绿色资产标准的项目将形成“合格绿色资产清单”,绿色债券发行对应的项目将从清单中选择。

3. 募集资金管理。建立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分配台账,记录每次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的使用分配情况。尚未被分配至合格绿色资产的募集资金余额,将会按照稳健审慎的流动性管理策略进行统一管理,不会被投资到高污染或资源密集型项目。

4. 披露年度报告。承诺发布绿色债券年度报告,向全球投资者提供关于募集资金配置和项目影响的具体信息,包括绿色债券发行情况,分配给各项合格绿色类别的累计金额、尚未被分配项目的募集资金余额及部分项目案例分析。此外还包括募集资金对应绿色项目的环境影响指标。

5. 外部审核评估。聘请权威机构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CICERO)对框架是否符合《绿色债券准则》进行评估并出具独立第二意见,获得了最高等级“深绿”评价;聘请中财绿融咨询有限公司对框架是否符合国内相关绿色标准进行评估并出具独立第二意见。

四是充分考虑境内外标准融合。全球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差异,节能减排的成本收益和紧迫性各有不同,对绿色的看法必然千差万别。但目前来看,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境内和境外主流的绿色债券标准在大方向上已经基本一致,人民银行也提出正在与其他国家共同推动绿色分类标准的国际趋同,最新公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不再支持化石能源等高碳排放项目,并采纳国际通行的“无重大损害”原则。在此基础上,中资商业银行可考虑同时兼顾满足境内和境外的绿色债券主流标准,降低投资者在识别绿色债券过程中的门槛和成本,同时也是通过具体实践促进境内外绿色债券标准的进一步融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