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早盤,A股三大股指下探回升,但板塊表現卻與昨日相反:白酒股企穩,養老、醫美等概念股回暖,鋼鐵、有色、煤炭等週期股則高位回撤。

早間開盤,港股新經濟板塊就全線走軟,美團甚至走出“十連跌”,股價較高點已跌近腰斬。

美團十連跌

股價自高點腰斬

隔夜美股三大指數尾盤跳水集體收跌,其中科技股龍頭普跌,特斯拉收跌6.44%、蘋果、亞馬遜、谷歌等均跌逾2%。受外圍科技股大幅走弱影響,港股市場,尤其是新經濟板塊,再度出現回撤。

今早,恒生指數開盤跌1.08%,持續走低,截至發稿時跌幅超過2.12%。恒生科技指數跌幅超過3.5%,騰訊控股、阿里巴巴-SW、小米集團-W跌幅均超過2%,快手-W大跌7.84%。

近日處於“風口浪尖”上的美團-W再度下跌7%以上,K線圖走出“十連跌”,截至記者發稿時,報收242.8港元/股。若從今年2月18日460港元的高點開始計算,美團股價已接近腰斬。

消息面上,昨日晚間,上海市市消保委發佈消息,“五一”前後,上海消費市場投訴總體平穩,但與此同時,線上平臺類消費爭議相對集中多發。爲此,10日下午,上海市消保委約談了美團、拼多多,指出了兩家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上海消保委表示,美團的主要問題:一是取消訂單引發的退款問題;二是訂送餐、生鮮蔬菜配送不履約問題;三是頁面誤導消費者的問題。

美團表示,公司將根據上海市消保委的要求,對其相關的業務進行自查與整肅,並將於近日向消保委遞交整改報告。

中信證券:聚焦估值調整、

潛在收益率上行的“新經濟”公司

自春節過後,隨着美債收益率的上行,全球流動性將收緊的擔憂一度使得港股市場連續回調。進入5月以後,大宗商品價格的飆升再次引發市場對於通脹的擔憂,以新經濟板塊爲代表的港股高估值個股再度承壓。

中信證券策略團隊認爲,港股市場仍不乏結構性亮點,印度疫情再次全面爆發引發市場對於疫情的擔憂,間接推動部分製造訂單迴流,港股醫藥板塊領漲。除此之外,大宗商品於4月開啓新一輪上漲,原材料價格的快速上行推高工業、原材料板塊的股價表現。

資金面上,南向資金3月底重回淨流入,聚焦估值調整、潛在收益率上行的“新經濟”公司。中信證券統計顯示,從個股層面來看,騰訊控股依舊搶手,安踏體育、李寧、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同樣獲得南向增持。

但外資延續了春節後減持的趨勢,4月單月淨賣出460億港元,大幅減持香港本地金融、可選消費和地產板塊。不過中信證券統計顯示,外資在個股層面仍有逆勢加倉,其4月單月淨買入最大的分別是美團、比亞迪股份、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

興業證券研報認爲,港股2月下旬開始的市場調整並非熊市開始,而是結構性長牛的短期休整,並已在4月底已到尾聲,最遲5月中旬將迎來季度級別的做多窗口期。建議逢低做多,積極把握盈利驅動型的結構性行情。

A股核心資產企穩?

不過,雖然港股新經濟“核心資產”早盤全線走弱,但A股方面以白酒爲代表的“核心資產”出現了企穩跡象。

食品飲料以2.31%的漲幅位居28個申萬行業首位。青青稞酒漲停,中炬高新大漲7.88%,貴州茅臺上漲2.87%,重回1900元上方。

此外,受消息面驅動,養老概念爆發,大湖股份、宜華健康等多股漲停。

連日大漲的煤炭、有色、鋼鐵、石油等板塊盤中則大幅回調,截至發稿,平煤股份、陝西黑貓、常鋁股份、華菱鋼鐵等多股大幅回撤。

此前大宗商品的持續上漲一定程度引起了市場的擔憂。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艾熊峯便表示,4月以來,隨着鋁和銅等工業金屬不斷創歷史新高,大宗商品迎來了今年以來的第二輪上漲,但很有可能這是商品的最後一次普漲。

艾熊峯認爲,核心的原因在於後續供給端或面臨一定的壓力,此外通脹壓力之下央行特別是美聯儲政策的邊際收縮同樣會對商品漲價趨勢造成負面衝擊。

不過也有部分外資機構認爲,大宗商品的牛市還有望持續。美國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 Fiona Cinccota表示,超級大宗商品的週期已經到來,且每次週期到來將至少持續大半年。金融危機後的超級商品週期下,銅價漲幅曾高達200%,如今110%的漲幅並不值得驚訝。

編輯:朱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