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傅立民文章:中美競爭最終將如何收場

參考消息網5月11日報道 俄羅斯《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雙月刊網站5月3日發表題爲《中美對抗將如何收場》的文章,作者爲美國布朗大學沃森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傅立民。全文摘編如下:

現在,美國在所有方向上開始與中國競爭,人們不清楚這種競爭將把我們帶向何方。在我們開展深入探討之前,應當先思考幾個關鍵問題:中美的賭注有多大?雙方在已開始的鬥爭中將動用哪些現有戰術能力和未來戰略能力?長期競爭會對雙方造成何種可能的影響?這場鬥爭最終將如何收場?

中美各有核心利益訴求

那麼,讓我們把過去視爲客觀現實並努力專注於未來。

中國政治精英認爲,有五樣基本的東西值得一賭:

一是徹底打消歐洲和日本帝國主義肢解中國的企圖,以及美國以冷戰方式實施干涉並策動臺灣獨立的念頭;

二是爲彌補過去中國國家尊嚴所受屈辱而爭取地位和尊嚴;

三是嚴格防範可能破壞中國穩定並損害中國利益和領土完整的行動以及外國軍事幹預的發生;

四是讓中國順利重返其在遭受歐洲帝國主義干涉前所佔據的經濟和技術高地;

五是在地區和全球事務中扮演符合中國體量及其日益增強的國力的角色。

美國的政治精英也在五個方面投下賭注:

一是讓美國維持其在全球和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和金融領先位置;

二是保住美國作爲印太等地區中小國家可靠軍事保護國的所謂“聲譽”;

三是維護美國在所謂“世界秩序”中的優越性;

四是通過降低對不受美國及其盟國控制的供應的依賴來獲得經濟安全;

五是實現再工業化、提高高收入崗位的就業率,並恢復國內平靜的社會經濟形勢。

現在,中美兩國間的力量平衡正在迅速變化,而且趨勢對美國不利。今天的中國擁有比美國更廣泛的國際聯繫。它已成爲包括歐盟在內的世界上大多數經濟體的最大貿易伙伴,在全球貿易和投資中的領先優勢不斷擴大。中國在全球科技創新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而美國的陣地卻越來越小。

盟友未必唯美馬首是瞻

中國崛起首先帶來的是經濟而非軍事方面的挑戰。自冷戰結束10年後至今,我們從未在中美關係中看到過類似今天的敵對狀態。今天的中國軍隊有能力保衛自己的國家免遭任何外國攻擊。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依舊竭力通過談判而非軍事手段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而這樣的談判可以確保和平的延續。目前,中國的戰略目標是提高美國向亞太地區投射力量的成本,但並不直接威脅美國。

拜登承認:爲了有效與更加強大的中國開展協作,需要強化自己的立場並爭取別國的幫助。爲此,他在政府測試國會有關消除美國自身弱點的意願並與盟友及夥伴進行磋商前,遲遲未出臺有關對華政治經濟和軍事路線的決策。

但如果美國當局聽從那些希望與中國對抗的人士的意見,那麼它會意外地發現,並不是很多人贊成這麼做。拜登可能面臨複雜的政治選擇:要麼弱化對中國的敵意以爭取第三國支持,要麼堅持對抗立場而不惜疏遠大多數歐洲和亞洲盟國。

現實情況是:歐洲人感受不到來自中國的所謂“軍事威脅”,而東南亞和南亞國家認爲臺灣問題是中國人的內部事務並竭力置身事外。甚至像日本這種對臺當局“地位”有着直接戰略關切的國家也不想冒險介入衝突。

實力對比正向中國傾斜

中美實力不對稱狀況的轉變可能讓形勢變得更復雜,過去長期爲美國帶來優勢的經濟、技術和軍事力量對比現在正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

在社會轉型初期,迎來了基於科學的新產業浪潮。這些產業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機、雲分析、數據庫、安全區塊鏈等等。中國向科研和教育設施及開發和應用這些技術的勞動力資源投入巨資。相反,美國目前則面臨長期預算赤字,因爲政治僵局和沒完沒了的戰爭讓華盛頓背上沉重的財政負擔。這種局面如不扭轉,中國和其他國家將很快令美國失去一個世紀以來在科技和教育領域的全球主導地位。

即使美國克服當前政治機能失調和財政赤字,中國在科技、工程和數字領域的崛起也將對美國全球和地區主導權構成挑戰。這是一個多方面的問題,美國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有時會弄巧成拙。比如,將北京排除在國際太空合作之外,結果,中國發展自己的航天能力。

今天,美國極力阻止中國在5G網絡佔據優勢,反倒促使中國建立有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人類歷史表明,任何技術突破遲早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被複制,而且成果只會比原先更好。

最大威脅並非來自對手

付出的大量戰略努力擴大和升級了中美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雙方都認爲對手是其崩潰的可能原因。然而,最大威脅實際上來自國內趨勢和事件,而非外國勢力的行動。中美的世界地位取決於它們在國際舞臺上如何行事,而非對手的行動。

如果美國被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崛起”逼下臺,那也是因爲自滿的美國人未能讓一種曾經成功過的制度去適應解決政治和經濟積弊,併爲新突破奠定基礎。

美國在全世界的聲望下降和追隨者減少,與美國的國內政治事件、戰略失誤、對盟國和夥伴的公然蔑視、虛僞專斷的制裁、作爲主要外交工具的脅迫和低效外交有關。中國和其他國家與此毫不相干。

現在,爲了與中國競爭,美國在很多方面也在借鑑北京建立的制度。華盛頓呼籲實行工業化政策,大幅增加科研開支,以及設立基礎設施投資的特別銀行和基金等。

中國的未來是否將由中國創造,美國的未來是否將由美國創造,兩者都不是註定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