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挖掘第二次“人口紅利”:中國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10年間增加1億人

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出爐!

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爲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指出,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發佈會介紹,我國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人口紅利繼續存在,同時勞動年齡人口逐年緩慢減少,經濟結構和科技發展需要調整適應。

在談及人口紅利時,除了關注人口數量、年齡結構等因素外,人口質量同樣重要,而受教育程度是衡量人口質量的一個關鍵指標。

尤其是在人口增長速度減緩、老齡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下,推動經濟增長的傳統要素需要重新組合,中國也需要積極挖掘和創造第二次“人口紅利”,即“人才紅利”,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使人口形勢與發展階段相適應。

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達到2.18億

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爲218360767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爲213005258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爲487163489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爲349658828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6歲以上人口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爲1.18億,這意味着,10年間這一數據增加了1億人。

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爲15467人;擁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4032人上升爲15088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8788人下降爲34507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26779人下降爲24767人。

根據計算可知,中國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已經高達15.5%。有經濟分析人士測算,如果減去0-14歲的人口,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將進一步提升至18.8%左右。

可供對照的一個數據是,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在6歲以上人口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的佔比約爲9.5%。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大學學歷人口總數及佔比的提升,與中國高等教育的普及有很大關聯。在國際上橫向來比較,中國的大學學歷人數佔比已經處於中等偏上的水平,但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

全國曆年的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達到3105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爲26.5%;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首次突破50%;到2020年,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18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54.4%。

過去的10年間,全國高校每年畢業生人數在600萬至900萬之間,2021年更是預期將達到909萬。

再看其他與受教育程度相關的指標,全國人口中,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31個省份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的省份有13個,在9年至10年之間的省份有14個,在9年以下的省份有4個。

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爲37750200人,與2010年相比減少16906373人,文盲率由4.08%下降爲2.67%,下降1.41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在解讀中指出,受教育狀況的持續改善反映了10年來我國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以及掃除青壯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邁向“人才紅利”時代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舸在最近的一篇撰文中指出,謹慎地看,“少子化”和“老齡化”或是中國人口無法避免的趨勢,唯有堅持國家創新戰略,驅動產業結構升級,挖掘第二次“人口紅利”,才能對沖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負面影響。

而挖掘第二次“人口紅利”首先要增強人力資本。面向社會經濟發展的長遠需求,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將是中國新發展階段收穫第二次“人口紅利”的重要保障。

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未來的中國經濟、產業發展不再是靠“人海戰術”,而是要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將“人口紅利”轉變爲“人才紅利”,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也將主要依靠各類人才、高素質人口來實現。

與“人才紅利”相對應的,還有“工程師紅利”的說法。2020年3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工程院、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聯合發表文章稱,當前中國每年工學類普通本科畢業生超過140萬人,工程師紅利已取代人口紅利,成爲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其中,在大學學歷人口中,擁有研究生學歷的比例值得單獨關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一些用人單位對研究類崗位的學歷要求大多爲研究生,招聘者傾向於認爲研究生更容易有交叉學科背景,以及更能夠獨當一面地完成研究項目。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6歲以上人口中,研究生學歷人數僅爲413.9萬,佔比爲0.33%。經歷了過去10年的積累及研究生擴招等,這一比例有望大幅提升,但具體數據還有待進一步披露。

值得關注的是,有地方政府明確將研究生人才的培養事宜與本地產業發展相關聯。譬如,廣東省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深化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統籌推進研究生學位授權點增列及動態調整,加強學位授權點尤其是專業學位授權點建設,着力提高與廣東省戰略性產業集羣的契合度。

當然,也有教育界人士提醒需要防範“過度教育”的問題,從就業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很多就業問題是結構性的,譬如高級技工類人才短缺,而某些領域的高學歷人才卻存在過剩的情況。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曾指出,高等教育對於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而職業教育可以提高勞動者的技能和適應能力,有利於保持製造業競爭力和就業穩定性,也應該得到大力發展。

廣東一位高校人士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長期來看,我們的教育需要做好培養方向的區分,應用型的和研究型的。在一個成熟的社會里,專業有分工,而不應只是唯學歷論。

(作者:王帆 編輯:週上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