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有十一孔十個橋墩,橋墩間距離不等,即從兩端向橋的中心逐漸增大。橋墩形式平面呈船形,每一橋墩承載兩拱。橋墩迎水面,修築了楔形“分水尖”(俗稱“斬龍劍”),抗禦洪水和冰塊對橋墩的衝擊。橋墩尾端作流線形內收呈船尾狀,使水流分散減輕壓力,保護橋體。在分水尖鳳凰臺上加築了多層壓面石,這種建造技巧,既保證了橋的整體平衡,又使得分水尖更加堅實穩固,整座橋渾然一體堅不可摧。

盧溝橋橋墩距離表

盧溝橋橋墩的平面形狀俯視呈船形,北端迎水方向砌成楔形分水尖,長4.5-5.2米不等,約佔橋墩的十分之四,用以迎擊上游衝來的洪水。經過券洞後,橋墩作流線型內收,狀如船尾使水流可以迅速分散,減輕了水流券洞內的壓力,有效地保護了橋體。

盧溝橋南側面,從東往西看船形橋墩。

盧溝橋南側面,從西往東看船形橋墩,遠處是宛平城西城樓。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爲使橋墩北端的楔形分水尖更加經久耐用,設計者在每個分水尖上加裝了一條邊長約26釐米的三棱形鐵柱,俗稱“斬龍劍”。每當初春季節,大地轉暖,冰雪消融。永定河水攜帶大量泥沙冰凌,自河北懷來沿山谷而下,水流甚是湍急,奔騰咆哮,撞擊橋墩。“斬龍劍”也稱“破冰船”,用以迎擊上游流下來的大塊冰凌,保護橋墩使橋孔不易堵塞。數百年來,這把“斬龍劍”不知保護過多少次盧溝橋免遭毀壞,保護了下游多少生靈免遭塗炭。因北側分水尖佔整個橋墩的十分之四,就使得橋體壓向橋墩的南面。爲解決整個橋墩的平衡問題,建築師們又在分水尖的鳳凰臺上加壓了6層厚達1.83米的壓面石,第一、二層挑出於分水尖之外,其餘4層逐漸向上內收,至頂上臺面微微隆起,似琴面狀。

盧溝橋橋墩上的壓面石

盧溝橋北側,從西往東看橋墩的“斬龍劍”。

“斬龍劍”及石橋拱券上的吸水獸

盧溝橋雪景中看橋墩

來源:盧溝橋文化旅遊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