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6點27分,隨着大興區舊宮鎮綜合地塊的落槌,北京市首輪土地集中拍賣宣告收官。5月10日和5月11日兩天,共有25宗土地進入現場競拍階段,合計拍賣金額981億元。加上此前4宗底價成交的地塊,和1宗招標出讓的土地,北京首輪集中土拍共攬金1110億元,相當於去年北京土地出讓金的一半以上。

此次北京共推出30宗土地,總用地面積約169萬平方米,建築規模約345萬平方米,掛牌總價超1035.81億元。照此計算,此輪土地平均溢價率不足8%。

此次推出的土地中,朝陽區有10宗,豐臺、海淀各有兩宗,這使得“城六區”的供應數量超過一半。在已經實施集中供地的城市中,北京也是土地供應質量較爲優質的城市之一。

進入現場拍賣的25宗土地中,僅有15宗確定了買家。按照競買規則,其餘10宗需要開發商通過對高標準住宅建設方案的競標,來確定最終的買家。

分析人士認爲,從此次土拍的過程和目前的結果來看,共有4個特點值得關注。

1、溢價率低。共有21宗地塊設置了最高限價,因此雖然大量觸及價格上限,但總體溢價率並不高。除朝陽區豆各莊地塊(溢價率超過15%)、密雲檀營鄉地塊(溢價率14.95%)等少數地塊外,多數土地的溢價率在10%以下。

2、房企趨於理性。此次北京推出土地的總體質量較高,但同時也設置了較多的限制條件,例如,有13宗土地競報“公共租賃住房”面積,有16宗土地執行“套內70/90”政策,不少地塊限定最高銷售價格。另有一些地塊設置了競報高標準住宅建設方案環節。

這些限制條件使得房企在競爭中趨於理性。事實上,雖然有着“戰略高地”的地位,但北京樓市調控政策嚴厲,對盈利能力有着極高的要求,房企對市場風險普遍有着一定的預估。此次土拍中,以聯合體形式競拍的參與者佔比近半,也說明了這一點。

3、冷熱不均。分區域看,海淀、昌平、朝陽等核心區域或基本面較好的地塊參拍企業數量多、綜合競拍次數較高,反映了房企向核心區域拿地的意願較強。但一些遠郊區縣的地塊熱度相對不高,競買者數量和競爭激烈程度均不及核心地塊。

4、“黑馬”出現,市場格局仍存變數。近兩日已經確定買家的15宗土地中,卓越集團攬得四宗,成爲獲取地塊數量最多的房企,其中一宗爲獨立獲得,另外三宗以聯合體形式獲得。卓越集團的總部位於深圳,去年的銷售規模不足千億,在衆多競買者中並不出衆,但有望成爲北京首輪土拍的最大買主。

相比之下,大型房企雖然參與度普遍較高,但真正攬入手中的土地數量並不多。融創穫得兩宗土地,碧桂園獲得一宗,萬科則尚未有所斬獲。

北京市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祕書長陳志認爲,土拍制度新嘗試非常成功。政府設置的土地價格上限和企業承諾的市場售價之間確實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間,或許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他表示,土拍結果並未超出預期,也即,未來土地市場不再會出現“地王”等爆烈新聞。隨之,北京的商品房銷售價格也將出現較長時間的平穩局面,對購房者而言是利好。企業之間的產品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要獲得理想的利潤,難度也越來越大。

(作者:張敏 編輯:李清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