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七普數據與“預測值”有差距?聽聽人口專家怎麼說

導讀: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漏登率分別是0.056%、0.07%、1.81%、0.12%。

作者 | 第一財經 馬曉華 

剛剛發佈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引起廣泛關注。與此同時,人口總量多於年度抽樣調查的“預測值”也引發了一些困惑。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翟振武在5月11日的“大國人口:形勢、挑戰與應對”專家研討會上表示:“人口總量多於年度抽樣調查的‘預測值’。2019年,年度抽樣調查推斷的中國總人口爲14.005億。按照每年人口出生和死亡的數據變化,可以預計2020年中國人口總量應該增長到14.04億左右。但這次普查的人口總量是14.178億,多於預測值。顯然,這是這次普查低漏報率或者說高質量的一個結果。”

漏報率是影響人口數據質量的核心參數。普查與其他各種調查的最大區別,就在於“普遍調查”,所以普查質量的最核心指標是“漏登率”。在國際上一般把漏登率是否超過3%作爲衡量普查質量高低的一個標準。漏登率低於3%,均屬於質量較好的普查。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幾次普查漏登率基本都在1.5%到3.5%之間。

5月1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發佈會上,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統計局總統計師曾玉平稱,此次普查“漏登率爲0.05%”。

這個高質量的人口數據來源於創歷史性新低的漏報率。歷年的數據顯示,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漏登率分別是0.056%、0.07%、1.81%、0.12%。

“在普查之間進行的人口調查都是抽樣調查,利用抽樣比推斷人口的總體,總會有抽樣誤差的存在。這次普查不是抽樣,而且是高質量,低漏報,導致了一些與抽樣調查略不一樣的結果,給了我們一些新的認識。”翟振武表示。

翟振武認爲,漏報率高除了導致對人口未來發展趨勢預測不夠準確外,還會影響對於年齡段人口發展趨勢的判斷。翟振武表示,漏報率的改善更突出表現在青少年人口的數量和相對比例上。按照2019年的調查,中國0~14歲青少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16.8%,但是,這次普查的結果是青少年人口占總人口18%,比2019年增加1.2個百分點。原來是比例下降,現在是“上升”了。中國人口更“年輕了。”當然,這不是因爲青少年人口 “增加“,而是主要普查低漏報率的結果。其次,漏報率的改善還體現在老年人口數量與比重上。2019年中國老年人口比例爲18.1%,現在爲18.7%。人口更老了。

“與之相應的,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卻下降了,現在是63.4%,2019年是65.1%。概括說,人口更‘年輕’了,人口更‘年老’了,歸根結底的原因,是老年和青少年的漏報率大幅度降低了。”翟振武表示。

在人口大流動、大變化的背景下能夠取得如此高質量結果,與這次普查的新方法、新措施密切相關。

其一,“七普”全面啓用電子化的方式採集數據。700餘萬名普查人員持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深入數以億計的家庭戶及集體戶,一舉告別過去紙表手記這種效率相對不太高、質量可能受影響的數據採集方式。

其二、“七普”同時還增設了普查對象聯網自主填報通道,更好地滿足了人們對於普查工作靈活性、隱祕性等方面的要求。電子化的方式確保數據可直接上報和實時覈准,扎牢了普查的質量控制全過程中最關鍵的一道“籬笆”。

其三,“七普”充分利用部門行政記錄校驗數據。作爲在證明公民有效身份、保障公民合法權益、便利公民社會活動等多方面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信息,身份證號被首次列入普查的主要內容。這使得“七普”可以同公安部門戶籍登記、衛健部門婦幼統計等在內的大數據相掛鉤,彼此間實現了各取所長、互通有無、查漏補缺,用大數據改善普查工作,推動質量控制技術更上一個“臺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