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職業稱呼,同樣的親切笑容,卻有着不同的工作經歷。精神科,在這個外人看來充滿了神祕感與恐懼感的科室,他們卻將之視若第二個家。

“希望大家對精神疾病患者多一些理解和關愛”“希望我們今年能成功創建三級醫院”“希望能喫到一塊蛋糕”……在第110個5.12“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進遂寧市民康醫院,傾聽這羣特殊的“白衣天使”的故事與節日心願,感受他們辛勤的付出和無私的大愛。

李濤:不僅是護士 更是“全職保姆”

“剛下晚班,還沒來得及休息。”剛見到遂寧市民康醫院精神三科二病區的護士李濤時,她的臉上略顯疲態。

大學一畢業,李濤便投身到遂寧市民康醫院工作,至今已有7個年頭。“當初選擇來這裏更多是因爲好奇,但和我想象的還是有點不一樣。”

和醫院其他的護士一樣,剛來到醫院面對這些精神科的病人時,李濤心裏是有着恐慌和顧慮的。“畢竟這些患者和其他綜合醫院的患者不太一樣嘛,難免還是會有點害怕。”李濤說,剛開始遇到患者不配合或者精神症狀出現時,自己也會有點不知所措。

“後來在領導和同事的幫助指導下,慢慢地便找到了和他們溝通的技巧及方法。”李濤說,精神病患者存在各類精神症狀,重度精神病患者沒有自知力,甚至連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也表述不清,因此護理人員不僅要有耐心、愛心,更要有細緻的觀察力及高度的責任心,才能保證患者的安全,保證治療、護理有效進行。“你要試着和他們去交朋友,讓他們信任你,把你當做親人。”

“我們除了要給他們進行日常的護理外,還要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我們不僅是護士,更是他們的‘全職保姆’。”當被問及她和其他綜合醫院的護士最大的不同時,李濤笑着說:“不僅要爲她們洗澡,天氣冷時要爲他們加衣,衣服髒了要給他們換衣,對於失去自理能力的患者,還得給他們餵飯。”

對於今年護士節的心願,李濤表示她希望能喫到一塊蛋糕。

“護士節是我們的專屬節日,所以能喫到蛋糕當然是最好的。”李濤說,過去每年的護士節,她都會讓老公爲她買一塊蛋糕,兩人一起過節,希望今年也不例外。

羅豔:精神科護士最重要的是心理承受能力

“當初來上班的第一天,就看到有個患者拿着一個玻璃杯在那砸門,把我嚇的不輕。”回憶起26年前自己第一天上班時的情景,羅豔還記憶猶新。

今年41歲的羅豔,是遂寧市民康醫院精神三科一病區的一名護士,從事醫院的精神科工作已有26年時間。在她看來,精神科的護士最重要的便是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壓能力。

“好多次都想過要放棄,有時真的很委屈。”羅豔說,從事精神科的護士工作,“受傷”是常有的事,而且還只能“忍氣吞聲”。一次,在喂一位病人喫藥時,由於患者患有嚴重的被迫害妄想症,便直接將她的手指咬住,一直不鬆口。“當時真的是痛的一直流眼淚。”羅豔說,當時要不是其他護士的幫忙,可能後果不堪設想。

爲何能一直堅持下來?羅豔表示,雖然有時很委屈,但每次患者康復出院後,看到患者及其家屬對自己表達的感謝以及感激,自己也非常高興,證明了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也讓自己感受到了精神科護士這份職業的的工作價值感及成就感。

和所有精神科的護士一樣,羅豔同樣除了負責患者的護理外,也要照顧她們的起居飲食。“每天的工作很繁瑣,但換個角度想,這些病人也渴望我們能夠像親人一樣去照顧他們,自己也就會有更多的動力。”

“每年護士節醫院都會組織一些知識競賽、十佳護士評選等活動,內容很豐富,我們也都會參與,樂在其中。”羅豔說,今年也希望醫院能夠成功創建爲三級醫院,自己也會繼續兢兢業業把各項工作做好,爲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

代小林:耐心溝通是對待精神科病人的最佳方法

也許是因爲從業多年,經驗豐富;也許是不經意流露出的樂觀和自信會讓身邊的人也深受感染,遂寧市民康醫院精神二科三病區的護士長代小林照顧的患者都很信任他,很聽他的話。他說:“跟患者打交道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技巧,就是要跟患者耐心地溝通,細心的照顧。”

作爲一名男性,在被問道最初爲何會選擇這份職業時,代小林也坦言,“當時也沒想那麼多,只是需要一份工作。”

高考那年,代小林正好遇上高考改革,再加之其他因素的影響,最終他放棄了當初填寫的醫學志願,服從專業調劑到了護理系。如今,他成爲一名精神科護士已有十餘載時間,“但是現在,我越來越熱愛這份工作。”

在代小林看來,這些“特殊”的人羣只是普通的患者,他的工作也和普通的護士一樣。不一樣的是,這羣“特殊”的患者在心理和精神方面往往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當他們由於病情“失控”時,往往比綜合醫院的患者更棘手。

而這,也是代小林的壓力來源。在他看來,工作中遇到最大的困難便是相比其他普通醫院的護士,他們的工作職業成就感不是那麼強。

“比起普通醫院的護士,我們在工作上的成就感往往會差上一點。”代小林坦言,綜合醫院的患者經過治療,病情很快便會得到控制,但精神科的患者由於其病情的特殊性,部分患者的病情會因不按時服藥等原因時常反覆,出院後一段時間再被送回醫院是常有的事。

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和醫院其他的護士一樣,當看到患者依賴你,家屬認同你的時候;當老患者跟你說好久沒見到你,看到你特別高興恨不得過來抱你的時候,就會覺得心裏很暖。”在患者及其家屬的認同中,漸漸地,代小林發現自己愛上了這份工作,也找到了精神科護士工作的意義,“時間久了,和患者更像是親人朋友。”

護理專業詳解、心理學知識……在代小林的辦公室,整齊地擺放着各類專業書籍,“每當感覺壓力比較大的時候,我便會通過看書來調節自己。”閒暇之餘,代小林時常通過看書來緩解自己的壓力,既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又放鬆一下自己的心情。

“我希望醫學界的科研學者們能儘快研製出有效的藥物,讓精神疾病患者都不再經受病情反覆的痛苦。”對於今年護士節的心願,代小林如是說。同時,他也希望各社區能夠加強對精神疾病的科普力度,提高全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認知,消除大家對這類特殊人羣的歧視,多給他們一些理解和關愛,並有效聯動社會各方力量,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推動全民精神健康。(曹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