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馬小龍

據媒體報道,近期,一些地方的製造業企業面臨“用工荒”、招不到人的窘境。有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不光招工難,招年輕點兒的工人更是難上加難。

製造業“用工荒“其實是一個老話題。近年來,每到春節返鄉潮後,很多勞動密集型的企業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2019年,“製衣廠月薪過萬招工難”的話題就曾被頂上社交媒體的熱搜榜單。這其中,既凸顯了新一代年輕人擇業觀的變化,也有產業鏈轉移的宏觀因素在影響。

有機構發佈的調研報告顯示,年輕人從事一線藍領工作的意願低是造成藍領“用工荒”的主要原因。相對而言,小時候較好的家庭環境以及信息接觸門檻的降低,使得新一代年輕人更加憧憬看似光鮮亮麗的白領生活,而非一線藍領的生活。

當然,這其中有着對一線藍領工作固有的刻板印象,很多人覺得從事此類工作既累又不體面;但另一方面,在很多普通公衆的認知中,很多勞動密集型產業是小微企業,且制度嚴密,規矩多;相比而言,人們顯然更願意選擇體量較大的企業,以及更爲靈活的就業環境。

但現實去看,一些白領的工作,其實都需要一定的學歷門檻。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每10萬人中有15467人達到大學文化程度。多重因素的影響之下,很多年輕人自然而然地會走向門檻相對較低第三產業。

以外賣行業爲例。相比傳統制造業流水線式的工作而言,外賣行業的工作雖然並不輕鬆,但在時間的安排上顯然較爲靈活,作爲一個折中的選擇,也會得到很多年輕藍領的”青睞“。長此以往,勞動力市場的供需關係便會逐漸發生變化。

而隨着產業鏈轉移逐漸成爲一種趨勢,以及勞動力供需關係的變化,輿論自然會將目光更多地集聚於這些新興行業。因此就出現了一個尷尬的現實:一方面是年輕人不願進工廠當流水線工人;另一方面,外賣行業的“內卷”雖然飽受詬病,輿論也對外賣員的工作環境保持關注,卻依舊是年輕人進入較多的行業之一。

前段時間,“北大博士後陳龍爲做研究送半年外賣”一事就曾引發廣泛關注,陳龍以自身經歷爲例分析了外賣平臺系統所存在的問題。一時間,關於外賣騎手“內卷”、數字控制等問題引發爭議。

對比去看,這裏的癥結在於,專業的分析雖然得到了一些輿論的認可,可從現實出發,這歸根究底還是一道“選擇題”:對於一些選擇性較少的年輕人而言,既然都是高強度勞動,那爲何不去束縛相對沒那麼多的行業呢?

從這個角度去看,擱置既有情緒和跳出對於單一行業的分析後,也要看到更宏觀和深層次的問題。也就是說,在規避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同時,也要尊重市場規律和現實基礎,以便從中迴旋,找到最佳平衡點。

外賣行業“內卷”是現實,年輕人對“工廠做工”這種固有勞動模式認同度的不斷降低,也是一個現實問題。這其中如何平衡,考驗着管理者的智慧。

此外,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8%,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勞動年齡人口占比下降。在人口紅利逐漸減弱以及年輕人擇業觀念發生變化的當下,製造業“用工荒”的情況可能會加劇。就此去看,有關方面必須要提前有政策安排,以解決目前的這種矛盾。

熱點視頻推薦

更多內容

關注“光明時評微信視頻號

關注“光明日報微信視頻號

文字:馬小龍

圖片:網絡

朗誦:王茜

責編:王子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