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进入A股的投资人,都是奔着在A股能够而去的,目标小到改善生活,大到阶层跃升,都是充满欲望,有欲望不是一件坏事,无欲无求放弃人生有时候才更可怕。我们这里讨论的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投资,是哪个赚钱往哪里钻,势利愚蠢,还是勤修内功,做自己喜欢的,财富只是附赠品。就像你喜欢鱼,是每天拿着网追着鱼跑,还是静静张开大网,让鱼自己钻进网兜来?


如果我们不是把投资看成一夜暴富的彩票游戏,而是一个终生我们终生与之相伴的朋友,毫无疑问,我们对待行情涨涨跌跌的心态会好很多,要长期持有一家好公司,你有2道坎必须过:
第一次当股价涨幅超过20%的时候你要忍住不止盈,再跌回去不后悔;咬着牙齿熬过第一年,熬过第一年,就是突破了极限,后面几年面对行情波动的心态要好很多;

那么,钱到底是什么,有人说,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力量,有人说,钱是未来的保障,有人说,钱是可以让自己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的底气,这些观点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但都只说对了一部分。
我一直认为,没有抓住钱的本质,人也就是钱的奴隶,今天的文章,就是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钱到底是什么,以及我的金钱观。
从小到大,我都很省,压岁钱从来不会花,都攒起来,上高中了,寒暑假会去肯德基打工,到了大学,更是去做家教,现在还记得那时候家教学生的价格,初三以下15元一小时,高三以上30元一小时,其他年级价格面议。直到毕业前,多余的钱都是存在银行,拿定期利息。工作以后,第一月工资到手钱,大家猜猜我高中大学节衣缩食,一7年共攒了多少钱?5500元,相当于我当时1.5个月工资,但不及第一年的年终奖,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讲,有这样一笔钱也不算少了,但是想着辛辛苦苦那么多年才攒这么点,为了省钱买面包都买店铺关门前半小时半价,出去玩能坐公交绝不打车,还推掉了好几回聚会,现在好多同学都天各一方,再聚也难,我当时心里一百个懊恼,还不如在大学4年把这些钱用个痛快呢。这是我第一次有了:钱是赚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切身感觉。2006年大牛市,逐渐身边的人陆续开始又赚钱的冒出来了,我犹豫了3个月,在2007年春节开了股票账户,我还记得那时候开户佣金是千分之三,没错,是现在的10倍,我是在牛市的后半程入局,虽然那时候什么都不懂,但是敢打敢拼,一共5万本金,全部买了一只钢铁股,3个月时间,5万变8万,我那时候又一次有了:钱是赚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感觉,并且这种体会特别特别深刻。当然,后面不久,就发生了著名的“5.30半夜鸡叫”,账户很快被打回原形,当然这是后话。

我说这些不是怂恿大家过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我们上海话叫:“脱底棺材”的生活,人生保持必要的积蓄还是很有必要。
我想说的意思是:绝大多数人拼命存钱不敢花,是因为他们只能拥有这么些钱,有的时候才会有安全感,花完就会觉得有危险。
确实,对多数人来说,一直以来不敢花钱,就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对未来自己的赚钱能力感到不自信。这可能是“认知局限”。我研究生经济学课第一课老师在讲台上讲,划分富人和穷人的界限并不是你账户上有多少资产,而是:“你是用钱买时间,还是用时间在挣钱?”

以前,跑大超市去买生活用品会更便宜,现在,加点运费让外卖小哥送到家更省时间,如果这些时间能创造更高收益;以前,锻炼只是夜晚绕着操场一圈一圈地长跑,能坚持多久,效果好不好自己并不知道,甚至还练出了毛病,现在,请私教,有教练的陪伴会使得锻炼不那么无聊,更能坚持下去、效果也更好;以前,会自己跟着视频学乐器,学老半天也入不了门,看谱子就跟看天书一样,甚至会失去对乐器的兴趣,现在,会请老师,有老师耐心地教导入门能快很多,有老师的鼓励,会觉得自己很棒,从而捡起对乐器的兴趣,甚至,在正确的学习后,以后再听曲子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我记得郭德纲说过:钱是流动的,如果源头活水,只有让钱流动起来才会更好,不管是买知识还是买享受,如果只进不出,如果一泓静水,慢慢会沉寂变质。
有钱了,保底是买房产,高阶一些是买好公司股票,更高阶是买人脉,买见识,买学业。
我们上班挣钱,也是在卖我们自己的时间。你越值钱、你的时间越值钱,自然薪水就会越高。想明白这点以后,就能更深刻地认识到:钱是赚出来而不是靠省出来的。
以前,我经常能看到很多家境不好的人一边上班一边做微商,还做投资,那时候觉得他们很努力,但现在想来这种方式显然不可取,因为他做的这三样工作,都不能提高单位时间挣钱的效率。讲白了,就是战术的勤奋无法掩盖战略的慵懒,看上去很努力,其实还是停留在自己认知的舒适圈内。时间只要拉长到3年以上,他真不如实实在在专心上班,把自己专业技能做到极致,这样单位时间挣钱的效率远远高过现在。

自己当老板招员工,便相当于招到一批厉害的人,通过批发购买他们的时间(965)然后再加价卖出去(创造出一件产品或者什么东西)。
而投资,自然便是最高级的模式。因为投资,相当于购买了创业者的时间,让创业者为你创造收益,创业者,可以说是时间单价最高的那一部分人、也就是最聪明的那部分人。
资本的收益率远高于劳动力的收益率,因为资本是在雇用时间最贵的那批人为他们赚钱。我们为什么买A股最核心的200家上市公司,哪怕有时候价格贵一些也要买,因为这是我们普通人够得着的范围内生钱效率最高的途径啊。

最多唠叨两句普通人投资以外,最快提升自身价值的方法:
普通人投资自己最好的方式还是受教育,不管是脱产还是在职,只要不断充电得到教育,因为受教育可以提升自己单位时间的售价,研究生学历就是比本科生薪水高,top高校的学历就是比普通学校的薪水高,金融、医疗、法律行业的薪水就是比传统的衣食住行更高.....
给自己一个高的起点,然后就该通过不断的精进自己的技能、不断学习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甚至想办法将自己的一份时间多次售卖来提升自己的价值。
这里解释一个“认知误区”,很多人认为跳槽是涨薪的好办法,哪家给的工资高就跳到哪家去,于是这些人的简单上会出现5年5家公司的“神奇现象”,但是这个完全不是靠自身能力提高工资,而是靠换一个好老板,换一个好平台,说白了,这就是好比是证券市场上高估值的股票,公司还是那家公司,业绩丝毫没变,就是市场对他的估值变了,所以虽然股价还是有一些散户接盘(愿意给高薪的老板),炒作者享受了较高估值(就业者享受了高薪),然而时间长了,便会出现均值回归,老板看到你不值这个价,想方设法撵你走,证券市场上被炒高估值的公司也会股价回落,逐渐回归应有价值。


总而言之一句话,不是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而是希望通过别人的“傻”来提高自己的收益的人,总有一天会尝到恶果。比如,公司黄了或者自己年纪大了,处境便会非常尴尬。
只有当一个人自己的时间单价提升到一定程度,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原先所处的地方已经无法使他获得相匹配的报酬,这个人,自然会主动离开,进入高阶模式,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动权。比如:
比如专业的健身房教练,后面基本都会单干开自己的工作室,再雇佣一些教练为他们干活,这就是进入了高阶模式;高人气的作家通过知识变现,写一本书,相当于花了自己一段时间但是重复售卖多次,这也是高阶模式;当一个人的赚钱模式进入到了高阶模式时,财务自由,是迟早的事情。
写在最后
我们一直都在说财务自由,但我想告诉大家,所谓的财务自由并不是自己账上拥有多少财富,而是自己可以不用为了日常生活所需而“迫不得已”去卖自己的时间,财务自由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种时间自由。
咱们应该追求的是时间自由,而不是账面上那一串并没有意义的数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