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峯之上,繼續纏鬥。

月初,銷量一出,自主三強勢必有一場排位賽。遙想2月初那場“到底誰是第一”的口水戰,如今的長安、吉利和長城雖顯低調,但彼此之間的銷量排位依舊劍拔弩張。

5月10日,隨着長城與吉利4月銷量的公佈,長安再次坐實了“自主一哥”之位,而被拋下的長城與吉利則均出現了“下滑”隱憂。

長安“迴歸”

再一次走向了銷冠的位置。

這已經是長安連續第4個月奪冠了,而出色的銷量,也讓長安成爲自主考場中,第一個交卷者。

5月7日,長安汽車公佈的最新銷量數據顯示,其2021年4月汽車銷量約20.23萬輛,同比增加26.78%;今年累計銷量約84.33萬輛,同比大增82.32%。

其中,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表現尤其出色:4月銷量16.6萬輛,同比增長39%,銷量佔比超過了80%。長安系中國品牌乘用車4月銷量10.75萬輛,同比增長56.4%。

相比強勁增長的自主業務,兩大合資品牌卻大爲遜色。其中長安福特4月貢獻1.54萬輛,同比減少24.93%;長安馬自達銷量爲1.13萬輛,同比下降3.9%。儘管長安系旗下的兩個合資品牌銷量下滑,但並未影響長安系整體銷量的增長。

由此可見,長安系銷量靠自主品牌強撐,已成爲不爭的事實,而被別家車企視爲銷量“奶牛”的合資品牌在長安汽車內部正淪爲“拖油瓶”。

事實上,長安汽車當下的高光時刻來得並不容易。

回顧4年前,丟失自主一哥的長安汽車,連續3年走向銷量低谷。

彼時,在轎車領域,長安

逸動(參數|圖片)系列被吉利
帝豪(參數|圖片)家族壓制,SUV市場中也遇到了榮威、
哈弗(參數|圖片)等品牌的阻擊。旗下車型的不給力,致使長安汽車連續兩年銷量低於僅有SUV車型的長城汽車。

2017年,第三次創業的長安汽車,在一句“時代淘汰你,與你無關”的吶喊下,開始向新能源、品牌向上和智能化三大方向轉型。如今,通過“PLUS”、“藍

鯨(參數|圖片)家族”、中高端UNI序列等產品的投放,不僅銷量實現反轉,品牌也不斷向上蛻變。

5月10日,長安汽車迎來了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第2000萬輛汽車的正式下線,企業也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吉利“失速”

有人歡喜,有人愁。

在自主一哥位置上連續坐了4年的吉利自2018年達到銷量巔峯後,就開始進入一個震盪週期。如今,整體銷量增長乏力已是不爭事實。

5月10日,吉利汽車公告稱,4月公司汽車總銷量爲10.03萬輛,較去年同期減少約5%,環比基本持平。具體到國內市場,其銷售同比下滑幅度更是達到9%。

今年前4個月,吉利汽車累計銷量爲43.39萬輛,雖然同比去年增長約39%,但僅完成全年153萬輛銷量目標的28%。

“吉利失速,源於兩大銷量支柱車型的萎靡,帝豪和

博越(參數|圖片)存在感越來越低。”有業內人士指出,作爲吉利汽車的銷量基石,去年超額完成既定的銷量目標,這兩款“老將”貢獻了將近4成。進入2021年,帝豪和博越終端銷量表現下滑明顯,3月份已被其它品牌甩在了身後。

傳統領域丟分,新能源更是拖着後腿。數據顯示,2021年4月份,幾何A、幾何C、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車型的銷量僅爲3787輛。

對於新能源的落後,吉利始終意難平。

今年2月,吉利CEO李書福在內部發表萬字思考,重新制定了“兩個藍色吉利行動計劃方案”,這也被業內視爲吉利將重心放在全新純電品牌上的信號。兩個月後,全新的極氪品牌應聲落地。

“極氪不是PPT造車,不是畫餅,一上場就做‘現貨’而非‘期貨’,吉利5年前就開始規劃極氪和瀚海SEA架構,目前處於產品質量培育期。”

雖然極氪有備而來,但在競爭加劇的新能源市場能否站穩腳跟,爲吉利打開從未“深入”的大門,不得而知。

長城“煩惱”

長城汽車成爲了最後“交卷者”。

數據顯示,2021年4月份,長城汽車單月銷量爲9.18萬輛,同比增長13.55%。但成績單下,一些科目的下滑,顯得格外刺眼。

哈弗品牌,長城汽車的門面擔當。4月份,其銷量爲5.5萬輛,在長城汽車同期銷量構成中,佔據很大的比重。但遺憾的是,與2020年同期相比,哈弗品牌的銷量呈現下滑趨勢,下滑幅度爲3.64%。

其中,被稱作"國民神車"哈弗H6在4月銷售新車2.8萬輛,環比下降24.4%。雖在絕對數字上保持住了銷冠的地位,但緊隨其後的長安CS75,甚至合資車型本田CR-V,均憑藉相對穩定的銷量趨勢,對其寶座虎視眈眈。

而在品牌向上的浪潮中,早早開局的高端品牌WEY,此番下滑得更爲厲害。

數據顯示,WEY品牌4月實現銷量爲3,590輛,同比下跌40.86%。1-4月共計銷售新車15,266輛,同比下跌4.41%。對於WEY品牌銷量環比上月下滑,可以歸結於坦克300車型被划進坦克品牌。

而以“新一代智能汽車”品牌定位煥新而來的WEY品牌,這個被冠以長城CEO魏建軍之姓的品牌,再次站上了新的賽道。

除了銷量下滑,長城還遭遇了新時代的“煩惱”。

此前有消息顯示,長城汽車在重慶永川和徐水兩大生產基地或因缺芯面臨停產,雖然此後長城汽車公告澄清,但從銷量數據來看,缺芯影響依舊存在。長城汽車也指出:“受國際供應鏈影響,汽車行業芯片供應緊張,長城汽車各生產基地排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有增有跌,有喜有憂。”事實上,自主三強的比拼,遠不止銷量,更不止眼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