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川美眉
《海邊的曼徹斯特》一口氣看了2遍,跟着李·錢德勒先生(Lee Chandler),一起走過他悲情的大半生。心情壓抑得要窒息,但是忍不住想看下去,還看了2遍。


不得不佩服導演肯尼斯·羅納根平鋪直敘看似平常寫實,卻挖掘人性最本質的內在的功力。男主卡西·阿弗萊克本色高超的演技,一種侵染式的悲傷以及傳達出向人生妥協的態度,蔓延在心口,哦,似乎也不全是。
這個曼徹斯特不是英國的第2大城市,而是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人跡罕至的海邊小鎮。這個小鎮的名字就叫“海邊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不可以簡稱爲曼徹斯特,畢竟全美叫曼徹斯特的城市不下30個。
“海邊曼徹斯特”這個小鎮,人口只有5000人,因爲地處海邊,常年陰冷、潮溼,非常切合影片中主人家陰鬱、傷悲的心境,也與故事的場景很好地匹配起來。


那麼,讓我們跟着電影的節奏去體味這個悲傷的故事,看看有沒有你我的影子…
(以下劇透:)
片名鋪展在一望無際萬頃碧波盪漾着的海面上-《海邊的曼徹斯特》,合着古典風格的背景音樂呈現出來,顯得特別大氣舒爽。


接着,一艘小型船駛過來了”克勞迪婭瑪麗號”,它獨自漂在海面上,船上共有3人。很快我們就知道了,他們是lee、lee哥喬和侄子帕。
喬在駕船,叔侄倆在甲板上,一段有趣的對話飄過來:“關於這個世界,他有好多不理解,但我理解,所以指引着我處世的所作所爲。我做的更好,但你爸卻看不透…”是李叔叔在說給小時候的帕聽的。
鏡頭一轉,城市一角,厚厚的積雪,lee在剷雪,他還幫社區扔垃圾。接着,他在幫一男客戶修理水管,建議他換個水斗。他又幫一有色人種某年輕女人疏通馬桶,妥了。對方很感激主動付他小費,還跟自己的某閨蜜通電話說喜歡這個管理員,很顯然,lee洗手時聽見了,他沒搭理走了。又去另一家奧爾森夫人那兒,解決漏水的問題,奧爾森夫人很不滿意,看來他修了N次沒搞定,夫人怒斥他“滾!”


這就是現在的lee,他供職波士頓一家房屋維修管理部門,幹着公司最底層最辛苦的“清潔工”,身份卑微,收入低薄,常常被客戶投訴,被老闆數落。
事情發生在他接到一通電話後,他的哥哥喬心臟病突發去世了,要他去“海邊曼徹斯特鎮”處理。


他開車上路了,冰天雪地,很灰的心情很冷的天氣。
他趕到醫院太平間,看了被白被單覆蓋着的喬一眼,(醫生告訴他喬一小時前剛剛去世)他俯下身親吻了喬,沒有那種大哭大叫特別悲傷的表現,但這種冷靜的陰鬱,足以堪稱男人內心裏萬般的淒寒與傷痛。
按照程序,他和侄子帕見了律師,律師宣佈喬的遺囑,讓他做帕的合法監護人,接管喬留下的遺產資金(現金)包括那艘船。
帕現在16歲,到21歲纔可以獨立處理。


他有些意外,躊躇着,多少年了,他已經習慣於獨自得過且過的生活。
這時候,電影畫面開始插敘lee的過往。
好多年前,lee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有一個溫馨幸福的家,一個美麗的妻子,就在那晚,命運的手殘酷地一揮,他的人生徹底翻轉,厄運降臨得措手不及。
那晚他和友人在自己家裏聚會,已經凌晨2點了 ,觥籌交錯後,他們在室內打乒乓,聲音弄得很大,妻子蘭迪發了脾氣,讓他把來人通通趕走。他喝多了,玩性闌珊,去燒火,想把房間弄得暖和些,忘記給壁爐放防火板了。他稀裏糊塗地去小店買東西,他走着去的,來回各得20多分鐘。返回近家時,他發現家已經被大火吞噬了,他聽見妻子撕心裂肺地喊着:”我的孩子!“他妻子被消防隊員救出來了,三個孩子葬身火海,他要瘋了。


在警局裏,警察問話,他機械地回答着“忘記放防火板了,也許燒着的木塊滾到地板上了”。警察問“沒了?”,“你可以走了”。
他幾乎崩潰了,搶下警察的槍對着太陽穴,想一了百了,警察打倒了他 。
他離開了海邊曼徹斯特,在波士頓租了間小屋,哥幫他買了傢俱,使他那獨居的小屋有了家的味道。妻子和他離婚了,他孑然一生, 獨自飲泣自己釀的苦酒,苟延殘喘地,如行屍走肉般活着。
這個電影就2條線:一條是哥哥喬,似乎婚姻並不幸福,妻子酗酒,脾氣很爛,甚至在喬住院時,她都要發火,後來也離婚了。


一條是lee,他親手毀了自己美好的生活,正如警察說的“你犯了大錯”,他無法原諒自己,沒法繼續待在海邊曼徹斯特,換了一座城市,在波士頓謀生計。
影片採取穿插回憶的方式,交代了lee的過去,他和喬哥倆的感情很好,他常常在假日和哥還有侄子一起出海一起釣魚,生活只有在此時是放鬆了的,有了點情趣。
他出事以後,孩子沒了,妻子離開了,他獨自在波士頓,除了上班他就是去酒吧喝酒,排遣孤獨。


他幾乎已經喪失了與人交往的能力,在酒吧他幾次動輒跟人出拳相向,他心裏很苦,看見別人看他一眼, 認爲別人在議論他,就惡語相向打起來了。那一次,他與人口角,鼻子傷了,很狼狽貼了塊創口貼。
喬把他領回家,照顧他,他當着喬的女人哭了。唉,這個犯了彌天大錯的大男孩,曾經還那麼自信。


哥哥的突然離世,給他出了難題,他不可能做16歲侄子的監護人。可也很兩難,他安排侄子跟他回波士頓,侄子堅決反對,侄子正值青春年少,有2個女朋友要追,有冰球隊的愛好,還有自己的樂隊,怎麼可能跟他去波士頓。
侄子提出來可以和媽媽住一起,他算開恩開車把帕送到了他母親家。但是隻一頓飯帕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他在媽媽和新婚丈夫的家裏難受極了,對方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這種不是原生家庭的有繼父的家裏的氣氛很不舒服。


整部電影剋制地呈現真實,有些情節甚至很揪心。比如Lee有一次睡到半夜,見到了自己的2個女兒,她們抓住爸爸的手說“爸爸你有看見身上着火了嗎?” 他立刻淚溼枕畔。
比如帕,表面看起來父親突然走了不是那麼極度傷心的樣子,其實心裏很在意的。那晚他和叔叔待在自己家裏,叔叔不允許叫女友來過夜,他到冰箱裏拿喫的,突然,冰凍食物掉了一地。他抓狂了,想到父親還在醫院冰櫃裏他大哭起來。
比如lee在海邊曼徹斯特處理喬的後事時,不經意在路上和前妻相遇了,蘭迪已經有了孩子推着寶寶車,2人很尷尬,但是前妻很激動地檢討自己在那件事發生後對他的態度,說自己話說得太重了。她聲淚俱下,“可是我的心破碎了一地”,”你也是碎了呀“。lee慌不擇路,語不成句“我,我得走了”……

看得觀衆們無限感慨,無限唏噓。
每個人都以爲時間可以治癒傷口,但是有些傷口就是癒合不上。
不是嗎?我們常說“把一切交給時間”,真的這麼簡單?我的一位同事,兒子在高中時得了鼻咽癌,治了數年還是走了。另一對我認識的夫婦,兒子已經結婚了,但丁克了5年,一切都那麼的幸福卻毫無徵兆的滅頂之災從天而降,兒子意外溺亡,突然“失獨”了,這樣的白髮人送黑髮人,如何去面對?剩下的餘生怎樣走完?
你有答案嗎?

餘華在韓文版《活着》自序中寫道“文學就是這樣,它講述了作家意識到的事物,同時也講述了作家所沒有意識到的事物,讀者就是這時候站出來發言的”。又說“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中文版《活着》自序)
從這個意義上《海邊的曼徹斯特曼》寫出了人生的殘酷,人生的無常,或者說悲劇的故事,憂傷地演繹,讓觀者不由得不去認真思考:活着不易,請珍惜。
影片在最後當喬的葬禮結束後,叔侄倆有這樣的對話:“你不用去波士頓,以後你去喬治(喬一起開船的朋友)那裏,他們打算收養你。”你爲什麼不留下?“”我受不了,對不起“lee說。


在這之前有交代,lee帶侄子帕到自己家,給他看了陳列櫃裏的一組禮品槍,(看起來價值不菲)他告訴帕,打算賣了它們,“給你爸爸那艘克勞迪婭瑪麗號換髮動機。”
叔侄倆最後在喬留下的那艘船上航行着,遠方的海天極處似乎有一抹亮色,影片到此嘎然而止,我第一次看到了lee臉上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贅述一句《海邊的曼徹斯特》之前沒看過。近期才聽說,大名鼎鼎的比爾蓋茲曾經接受一個訪談,問起最感動的事情,他說“最感動的是看了那個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看得淚流滿面”。我分分鐘被感動了,以爲這個電影一定是一場摧枯拉朽的愛情故事。
看了才知道,一個憂傷的人生經歷。


此片2017年獲得奧撕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獎,還收穫了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等200多項獎項,我以爲實至名歸。
我非常喜歡此片的背景音樂,那種古老的、宗教的音樂的無處不在,對人物的情緒,劇情的發展,都做出了很好的解釋與烘托。
在失火現場,消防員抱着一個蒙面的小布包,那一定是lee燒焦的孩子,大提琴哀婉地泣訴,此刻令人心碎斷腸,Lee幾乎站不起來了…
在喬的葬禮上,Lee前妻與新丈夫的孩子的哭聲混合着被吟唱的讚美詩的音樂,似乎在告訴人們,活着的人生活當繼續。


影片結尾,重新響起開頭的配樂,海邊的曼徹斯特正如馬薩諸塞州冬天的陰冷平靜一般,有一股綿柔的寒氣纏繞着你,不經意間悄悄地扎個透涼,但是即便這樣,也難掩這個小鎮的安靜美好,只覺得太唯美了…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