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陽雙井,一場“空間換服務”的城市更新嘗試開始了。垂楊柳附近的8棟央企家屬樓昨天正式啓動改造,工程由社會資本投資,產權方將配套空間使用權交投資方統籌經營使用,預計十年時間內可達到微利可持續運營。

東三環垂楊柳醫院西側,8棟老樓分佈在勁松中街兩側,平均樓齡超50年。樓院裏隨處可見歲月的痕跡:私家車停放無序,樓間綠地凌亂,路面磚石翹起……更棘手的是,8棟樓分屬7個院落,全是無物業的開放式小區,外來人員和車輛可隨意穿行,居民缺少安全感。

雙井街道辦主任閆培文介紹,老樓的產權方爲在京央企——東方石化。正是央企家屬樓的性質,導致該區域在開展城市更新時一直存在難點。

“按照相關規定,央企家屬樓的改造不能使用市區兩級的老舊小區綜合改造資金,而產權方也無力持續投入。”閆培文說。如今,雙井街道辦搭建起平臺,邀社會資本願景集團加入,打造“政府平臺+多元主體+社會資本”的老舊小區有機更新模式。

改造從內而外,注重細節。7個院落都將增加智能門禁,重新施劃停車位,鋪裝道路,補種綠植,加裝坡道和無障礙扶手。每個小區還因地制宜,量身定製了空間調整方案。比如4號和5號樓所處小區,劃分爲停車區、健身區、休憩廊架、活動場地、小花園,各區域以小徑連通但不會互相干擾。據估算,8棟老樓、7個院落的公共區域改造成本約爲上千萬元。

賠本的買賣沒人做。社會資本投入大量改造資金,後續又該如何實現投資回報平衡呢?答案是“空間換服務”。

“勁松中街兩側的部分底商和閒置空間,屬於東方石化的配套用房。不久前,我們雙方簽署了一份20年的協議,將這些配套用房的使用權以零租金的形式移交給願景。”願景集團城區更新事業部鄭旻硯說,配套用房的面積近3000平方米,將根據居民需求植入便民業態,如老字號點心店、裁縫鋪、社區食堂等,把勁松中街變成便民服務示範一條街。測算顯示,通過盤活閒置空間、停車管理等方式,投資方約在8到10年後收回改造成本,並實現微利可持續運營。

城市更新不是一錘子買賣。此前多年,本市部分老小區在翻新後光鮮一時,可由於缺少物業公司的維護和管理,沒過幾年就又重返老舊。這次改造中,投資方同步引入專業化物業管理。

該地區居民中,60歲以上老人達一半以上。如何滿足爲老服務需求,也是改造的重點之一。項目設計方相關負責人說,一家養老驛站將在閒置車棚中開張,按需設置日間照料、呼叫服務、助餐服務、健康指導、文化娛樂、心理慰藉六類基本服務項目。

小區內還將設置便民健康管理中心,和垂楊柳醫院達成合作,在居民急病轉運、掛號住院、專家諮詢等方面形成聯合體。此外,雙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將在小區內開展家醫簽約、社區健康管理、社區康復等服務。

雙井街道辦相關負責人說,“用空間換服務”的央企家屬樓改造嘗試,將實現政府財政減負、產權單位減少投資、居民生活品質提升、參與改造運營企業實現經濟效益的多方共贏局面。

今年10月,8棟老樓的改造工程將完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