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口地區分佈看區域經濟發展,東北地區問題比較突出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佈,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其中,東部地區人口占39.93%,中部地區佔25.83%,西部地區佔27.12%,東北地區佔6.98%。與2010年相比,東部地區人口所佔比重上升2.1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下降0.7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上升0.22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下降1.20個百分點。

不難看出,東部地區仍然是人口的聚集地,對全國人口產生聚集效應,且吸取的力量很大,10年時間,吸聚了3000多萬人口。東部地區對人口的吸聚,主要是經濟發展較快、城市羣效應體現。如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都是通過城市羣吸聚人口。這一點,從流動人口的變化上也能得到證明。普查數據顯示,流動人口爲37582萬人,其中,跨省流動人口爲12484萬人。與2010年相比,流動人口增長69.73%。如此規模的流動人口,自然會帶來人口地區分佈的差別。經濟發達地區成爲人口的吸聚地,也就十分正常了。如廣東,與2010年相比,人口占比增長了1.14個百分點,主要是深圳、廣州、東莞、珠海等地吸聚人口能力不斷增強。浙江在全國的人口占比也提高了0.51個百分點,與浙江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比較好有着密切關係。江蘇人口占比增加幅度不大,只有0.13個百分點,主要是江蘇的城市容量已經接近飽和,特別是蘇南地區,有人無地矛盾逐步突出。福建人口占比也提高了近2個百分點,與福建產業發展較好不無關係。

而從其他地區的人口分佈情況來看,中部地區出現人口占比下降,則主要是因爲中部地區在過去十年中,沒有出現東部地區那樣的城市羣。更多情況下,都還是單個城市在發展,且發展較好的城市不是很多,只有武漢、鄭州、合肥、長沙等少數城市,未呈現東部地區那樣整體向上推進的格局。因此,除河南外,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人口占比都呈下降格局。在這樣的情況下,中部地區人口占比出現下降,也就比較好理解了。因此,中部地區如何通過建立區域發展規劃,推動城市羣發展十分重要。

有點令人意外的是,西部地區人口占比出現了反彈現象,與2010年相比,人口占比提高了0.22個百分點。雖然佔比提高幅度不大,但是,作爲人口淨流失地區,能夠出現人口占比上升,確實讓人感到高興。一方面,西方地區通過自身努力,流動人口開始反流。特別是近幾年來,人口返鄉的趨勢還比較明顯;另一方面,東西部結對掛鉤、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扶持力度、脫貧攻堅等政策措施的出臺,也讓西部的產業發展呈現積極向上跡象,人口返鄉步伐明顯加快。也正是因爲如此,重慶、貴州、陝西、寧夏、新疆等地,都出現了人口占比提高的現象。

比較令人擔憂的,是東北地區人口的流失。普查數據顯示,東北地區人口占比下降了1.20個百分點,短短的十年時間,人口減少了1600多萬。特別是黑龍江,人口占比下降了0.6個百分點,遼寧、吉林也分別下降了0.25和0.29個百分點。東北地區出現人口占比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外流現象十分嚴重,投資不過山海關、人口不回山海關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造成東北地區人口外流的原因,則主要是產業發展落後,鋼鐵、煤炭等資源型、重工型產業都走到了枯竭和瓶頸階段,很難再有更好的發展前途。而人的觀念又沒有走出傳統國有企業的框框,很難適應市場經濟要求,適應經濟發展節奏,繼而造成東北的營商環境面臨很大的壓力。因此,如何通過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觀念轉變,改善東北的營商環境,是最爲緊要的問題。

從人口地區分佈的情況也不難看出,人口在地區間的變化,主要是隨着經濟的變化而變化,隨着城市的發展而發展。而城市的發展,又依賴於城市羣的建立,依賴於城市之間的聯動發展。特別是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相比,東部地區走的是城市羣之路,中部地區走的是單打獨鬥。因此,人口的流動就出現了很大變化,單個城市發展較快,無法對地區人口產生明顯影響,城市羣發展,則對人口影響很大,吸聚人口的效應很強。

從總體上講,此次人口普查,從人口的地區分佈情況來看,較好地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也對於下一步制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出臺推動區域經濟聯動發展政策、促進城市羣建設等,都將提供非常有效的依據。雖然人口紅利不再那麼豐厚,但是,發展好區域經濟,仍然能夠產生人口紅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