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副中心人防體驗館,小學生跟着志願者學習心肺復甦術。

今天是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記者從通州區人防辦獲悉,通過積極探索利用人防工程開展便民化服務,通州區人防工程在保證“防空防災”和應急避險的同時,被賦予了更多便民公益功能。同時,在社區建設中融入人防、應急救援等措施,通過配建應急亭、設置疏散標識等,爲居民打造安全生活環境。

“人防工程”這個詞大家不陌生,它的全稱是人民防空工程,是指爲保障人民防空指揮、通信、掩蔽等需要而建造的防護建築,主要功能爲“防空防災”和應急避險。區人防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人民防空法”頒佈實施以來,通州區人防工程建設面積直線上升,規模大、質量高、設備設施齊全,發揮着城市應急避難場所的優勢。

記者從通州區應急局獲悉,截至“十三五”末,城市副中心已建成地震應急避難場所10處,包括北京市育才學校通州校區、梨園主題公園等,總面積達59.1萬平方米,可篷宿面積11.6萬平方米。避難場所具備消防、衛生防疫、應急指揮、供水和應急供電等基本功能。未來,城市副中心還將有序推進避難場所建設,到2025年,力爭人均避難場所用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

居民們最常接觸的人防工程,要算自家小區的地下空間了。

在華業東方玫瑰小區,記者乘坐電梯直達地下一層。一出電梯,就能看到小區地下人防空間的防護密閉門。“每棟樓下都配有人防空間,設置了掩蔽室、水箱間、物資儲備點等。”該小區物業負責人表示,“這是‘生命工程’,在設置上半點都不能馬虎。”

人防空間變身便民倉儲站。

現在,人防空間還探索開展“多彩服務”,增加多種便民功能。

據介紹,按照《北京市人民防空工程和普通地下室規劃用途變更管理規定》,地下空間規劃用途變更應遵循依法使用、安全可靠、公益便民的原則。變更後的使用功能應當優先用於補充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服務設施,鼓勵用於文化、體育、居民倉儲、公共服務設施。

記者從區人防辦獲悉,“十三五”期間,通州區精選騰退的人防空間用作公益便民和社會服務場地,探索建設健身中心、超市、倉儲站等多處便民場所。同時,人防空間也爲“解決停車難”幫了大忙,截至目前,全區已提供277處人防車庫、4.4萬餘個車位。

換上健身服,直奔小區地下健身中心,喜愛健身的趙芳直呼方便。走進北苑街道後南倉小區31號樓的健身中心,地下室再不是以前接灰蕩土的閒置空間,大廳寬敞整潔,跑步機、仰臥板等器械一應俱全。“這裏曾經是非燃品庫房,空置多年未能利用。”北苑街道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通過區住建委、區人防辦等多部門合力,這裏最終變成健身房,滿足小區居民家門口健身的需求。

後南倉小區地下空置倉庫經改造變成健身房。

通州區遠洋東方公館小區共有居民778戶,由於地處繁華地帶,周邊停車資源較少,在人防辦的支持下,小區在原有地下停車庫的基礎上,利用人防工程進行改造,增設384個車位。物業相關負責人說:“現在,這裏既是人防工程也是便民工程,小區停車難題大大緩解。”

除了地下空間用於應急避險,地面上還增加了“百寶箱”應急亭。

在華業東方玫瑰小區外,一個近兩米高的藍色亭子頭頂“防空防災”四個大字。“這就是區人防辦配置的應急亭。亭子不大,裝的寶貝可不少。”臨河裏街道玫瑰園社區居委會主任馬國傑打開亭子門詳細介紹。門裏藏着四個大抽屜,全是應急工具。大到擴音器、滅火毯、雨衣雨鞋,小到摺疊鏟、高頻口哨、多功能應急鉗,種類齊全。

應急亭內配置19類、54件用品,均可用於應急救援。

據介紹,按照本市相關標準,應急亭內共配置19類、54件用品,全部可用於應急救援。“十三五”期間,城市副中心共建設應急亭43臺,今年擬新裝10臺,基本實現大型社區全覆蓋。

細心的居民還會發現,這幾年在社區、公園、各類公共場所,普遍增加了疏散掩蔽標誌和路線圖。醒目的符號、簡單的構圖、動漫的形象,簡單明瞭。

居民身邊的疏散掩蔽標誌越來越多。

區人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設置準確清晰的疏散標識,是讓居民掌握緊急避險技能的第一步。“十三五”期間,區人防辦共安裝各種引導提示2306塊、人防工程標識牌7080塊,在人防工程出入口、各功能房間、連通口、戰時封堵位置、小區疏散道路等增加配備。爲提高指示牌使用壽命和清晰度,人防部門還選用了鋁板、金屬烤漆、反光膜字的製作工藝,增加表面罩防紫外線高光油處理。接下來,人防部門將力爭讓各類指示牌、疏散標識成爲社區建設的標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