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斯克“免費都不用”的設備,蔚來、華爲爲何紛紛押注?

每經記者 孫磊    每經編輯 裴健如 何小桃    

進入2021年,激光雷達正成爲自動駕駛領域的熱頻詞彙。無論是傳統主機廠還是造車新勢力,乃至科技公司,都在向激光雷達領域押注。

日前,小馬智行與激光雷達生產商Luminarl聯合發佈一體式自動駕駛傳感系統;由福特和大衆注資的美國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公司Argo AI近日開發出一款傳感距離長達400米的新型激光雷達系統。而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ARCFOX極狐阿爾法S、小鵬P5、蔚來ET7、上汽RS33、寶馬iX、智己L7都預告了激光雷達的上車。

華泰證券在研究報告中表示,“我們認爲,當前激光雷達產業正處於行業滲透率快速提升的前夜,行業有望在2021年迎來加速發展。”

在激光雷達量產落地引發競逐的同時,業界對於自動駕駛技術路線卻仍存爭議。部分觀點認爲,攝像頭在數據形式和精度上不足,自動駕駛感知層面需要補充激光雷達;另一部分觀點則認爲,激光雷達不必要且過於昂貴。特斯拉CEO馬斯克更是曾表示“激光雷達免費都不會用”,想從算法上解決視覺信息的處理問題。

成本降低加速激光雷達“上車”

公開資料顯示,激光雷達(LiDAR),英文全稱爲Laser Detecting and Ranging,通過激光束進行探測和測距,由激光發射器、光學接收器、和信息處理系統三部分組成,可以實時感知周邊環境,獲取周圍物體的精確距離及輪廓信息,是自動駕駛在感知層面的核心零部件之一。

據瞭解,激光雷達主要分爲機械式雷達和全固態、半固態雷達。其中,機械式雷達成本較高。以美國公司Velodyne早期打造的激光雷達爲例,64線機械激光雷達售價約8萬美元,32線機械激光雷達售價約2萬美元。相比之下,全固態、半固態雷達目前的價格則在1000美元左右,遠低於機械式雷達,而這也使得各個廠商的全固態、半固態激光雷達量產車型相繼投放市場。

如,WEY品牌的旗艦車型摩卡將會搭載全固態激光雷達;蔚來發布的旗艦轎車ET7,搭載了圖達通的半固態激光雷達;小鵬也宣佈與大疆孵化的Livox覽沃科技達成合作,在今年推出的小鵬P5上就使用了定製版的車規級半固態激光雷達。

在全球科技創新產業專家王煜全看來,激光雷達即將進入成熟期,比拼的是成本優勢、規模優勢。成本優勢帶來規模優勢,規模效應會進一步促進技術成熟,技術成熟推動成本降低,產業得以良性循環。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激光雷達在應用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大霧和大雨會減弱激光信號的強度,精度會下降,並且現在的激光雷達的點雲是基於幾何呈現的,雖然能分辨出形狀,卻不能辨別顏色和紋理等,這意味着激光雷達還無法區分紙袋和石頭的不同。

爲了改善激光雷達的缺陷,上述車型在自動駕駛的感知層面還加入了攝像頭。有分析認爲,攝像頭的高分辨率和激光雷達的精準測距,恰好互爲補充。相比於依靠攝像頭的純視覺感知,激光雷達與攝像頭融合,帶來信息獲取能力的提升,算法要求得以降低,行駛安全也多了一份保障。

行業前景可期但資本趨於理性

在激光雷達行業,國外公司早先進行了佈局。早在2009年,谷歌就成立了無人車部門,而該部門最終獨立爲現在可以對外銷售激光雷達的Waymo;獲得福特和百度投資的美國公司Velodyne已經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另一家美國激光雷達公司Luminar則與全球十大車企中的7家都建立了合作關係。

儘管國外激光雷達市場發展較早,但目前國內激光雷達市場已經開始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不少初創企業在機械雷達方面較爲領先,並向固態雷達發展。此外,大疆、華爲等科技巨頭憑藉在光學光電子等領域技術優勢也進入激光雷達領域,未來也有望成爲市場重要的參與者。啓信寶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雷達相關企業共1.4萬家,2020年新註冊企業2640家,同比增長29.3%。

中金公司研報認爲,在目前技術條件下,激光雷達是實現L3+自動駕駛技術的捷徑。L3智能駕駛汽車有望2021年批量發佈,有望帶動激光雷達在2022年規模量產。未來隨着量產激光雷達成本的降低,出於安全考慮激光雷達有望成爲中高端汽車標配,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據相關諮詢公司預測,至2025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爲135.4億美元,較2019年可實現64.5%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其中,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43.1億美元,較2019年實現63.1%的年均複合增長率。

不過,資本市場目前對激光雷達產業的投資已經趨於理性。青桐資本信息顯示,2020年1~11月激光雷達投融資事件數量達到10起,從2016年以來經歷了一個增長而後回落的過程。青桐資本方面認爲,2020年激光雷達市場趨於理性,接下來資本出手時,對於初創公司會更重視其前沿技術,而對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公司則會更看重量產規模。

記者|孫磊 編輯|裴健如 何小桃 杜恆峯

校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