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政治局會議點名後,寧波制定112個學區房小區二手房參考價

光明網評論員:二手學區房控價壓力正從一線城市不斷向外圍傳導。繼北上深之後,寧波加入學區房控價戰。日前,寧波官方發佈消息稱,建立熱點學區二手住房交易參考價格發佈機制,官方將以二手住房網籤價格爲基礎、形成併發布熱點學區內住宅小區的交易參考價,而這一價格也將被作爲商業銀行授信時的依據之一。

一段時間以來,包括寧波在內的多地學區房價格較快上漲,攪動了房地產市場。隨後多地接連出臺新政,爲學區房價降溫,中央也罕見發聲要求“防止以學區房等名義炒作房價”。寧波的二手房控價新政就是在此背景下出臺的。不過,對官方指導價能否平抑學區房價過熱局面,輿論反應似乎較爲複雜。

從一些當地網友留言可知,官方發佈的交易參考價普遍低於現下的市場交易價,出於惜售或觀望心理,“被指導”的學區房業主將暫緩把房屋資源投入市場。這將進一步加劇供需失衡,或助推對應小區房價上漲,“基礎”交易價格的上漲,也將最終反映在指導價的變化上。

此外,現行的學區房制度體現爲教育公共服務與房地產結合,換句話說,學區房價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優質教育資源價值的體現。既如此,不排除官方發佈的交易指導價清單反被用作投資指南,那些優質學區中未被納入交易指導價的小區房屋資源或遭熱捧,漲價壓力同樣將最終傳導至被納入交易指導價的小區。無論上述哪種情況,結果或都將與政策制定的初衷背離。這也就無怪乎,有人就此發出“到底是交易指導還是漲價指南”的質疑。

學區房當然是房,但學區房問題本質是教育問題,這就決定了單純的房地產調控手段無助於學區房問題的根本解決。嚴力控價、收緊信貸,相當於變相抬高了參與學區房競價的門檻,讓價格成爲人羣篩選的工具,甚至是唯一的工具。這也許會使學區房在交易市場和輿論場上同時降溫。但學區房並不會因此“祛魅”,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這反而會讓學區房更“卷”。以往針對學區房的多輪政策效果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更隱性的問題是,本應用作公共服務的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集中流向部分人羣。伴隨教育資源在不同收入階層間的重新分配,文化資本的流動機會以及更廣泛意義上的教育公平都將受到折損。

學區房問題,根子在於教育資源的不足與分佈不均。同樣是家門口的學校,教育質量卻存在明顯差別,讓孩子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少家長以房擇校的動力正來源於此。當義務教育優質資源供給充足並在一定區域內均衡分佈,家門口的學校間的差別逐步消解,學區房的教育資源保障屬性和投資屬性才能逐級下降,學區房的價格自然不會成爲問題。

不過,這條路也最難走。推進教育資源均衡分佈是一項長線工程,需要各地政府切實持續加大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並在轄區內進行均衡配置,尤其是在發展中處於弱勢或不利地位的區域或學校。也正因爲其實現週期是如此之長,克服短期的政績衝動、保持政策目標的一致性就顯得尤爲重要。

近來,義務教育入學政策趨嚴。拼競賽和證書的通道被關閉,與此同時,就近入學被強調,疊加“公民同招”帶來的不確定性,學區房的地位重新被強化。在不斷變化的入學政策和家長教育焦慮的裹挾下,學區房控價戰看來還得再打一陣子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上一篇】爲何舉國圍觀人口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