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5月13日消息,成都一小區電梯內,電瓶車突然起火爆燃燒傷人的視頻,刷爆了朋友圈和微信羣。很多市民在擔心電梯裏乘坐人員傷情的同時,也紛紛擔心類似情況在自己身邊出現。

記者前往多個小區探訪,發現北京的不少小區裏,也有電動車被推上樓的情況,甚至一個樓的樓道里就存放了十幾臺電動車,這些都是很大的安全隱患。

要消除這個隱患,除了提供足夠的公共充電終端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非常有效的“黑科技”,就是電動車梯阻系統——電動車進了電梯,電梯停止運行。椿楸嘉園小區的60部電梯已經都安裝了這個系統,得到了居民的普遍歡迎。

一個單元樓擠了11輛電動車

下午5點,西城區小馬廠東里北院3號樓下,一名女士一邊與鄰里打着招呼,一邊在自行車棚旁停穩電動自行車。說罷,她從電動車座位後下方熟練地抽出電池,一手提着進了樓門。而在她身邊,是兩組正在工作的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櫃。

“取上去充電了,這樓裏有電動車的,80%都在家充電,還有人飛線下樓充電呢。”3號樓居民何大爺說,自己也有一輛電動車,平時爲了方便,也是取出電池拿到家裏充電。至於充電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何大爺覺得自己挺注意的,“我都是人在家裏的時候才插上充電,充電的時候不離開家門。”

電動自行車推上樓充電的行爲,其實已經被立法禁止。小馬廠東里北院的四棟樓裏,也都張貼有警示,明確寫明,“禁止電動車‘進樓入戶’‘人車同屋’‘飛線充電’……”

然而,從下午4點半到6點半,該小區多個樓門均有居民推着電動車或手拎電池上樓。記者在多個樓門進行了不完全統計,11日下午5點左右,在小馬廠東里1號樓總共17層樓的公共步行樓梯間中,共有9輛電動車停放;2號樓中,共有4輛電動車停放;3號樓樓道中,停放着2輛電動車。其中一些推進樓裏的電動車,電池已被取下;有些電動車則是“整車待命”狀態。而在該小區多個樓梯間電動車旁,也有不少自行車、沙發傢俱、花草、垃圾等樓道堆物。

東三環南路的百環花園小區裏,也是同樣的畫面,傍晚六點,一位居民騎着電動車來到了小區8號樓樓下後,毫不停頓地沿着樓前的無障礙坡道一路把車騎到了電梯間,並按下了電梯的上樓鍵。不一會兒,電梯抵達一層,居民推着電動車走進了電梯。顯然,把電動車推上樓已經是他習以爲常的事情。

過了不到十分鐘,又有另外一名居民推着電動車前來乘梯。記者兩次跟隨推車居民乘梯發現,電動車大約要佔據轎廂一半的空間,剩下的乘梯人只能侷促地擠在轎廂的邊角。

在8號樓內,記者總共發現了11輛電動自行車。停放最多的一層樓道里,擠進了3輛電動車。樓道的牆上,還貼着華威里社區在2019年9月張貼的“居家安全提示”。提示的第一條就寫道,“嚴禁在樓道、電梯廳、室內對電動自行車進行充電或存放。”

類似的告示,記者在樓內總共看到了三四種,有的落款是華威里社區,有的是朝陽區流管辦,張貼時間則是2018年到2019年不等,每張告示都提到了不要在樓梯間和過道存放電動車,並且告知小區內有獨立的外部區域可以充電。

車棚充電樁安裝後少人用

這麼多電動車被推上樓,是因爲公共空間裏沒有統一的充電裝置嗎?11日一天裏,確實有很多市民在不同小區業主羣裏催問樓下車棚裏是否能儘快配套充電裝置。但記者發現,僅僅靠提供公共車棚裏設立獨立充電區域還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記者探訪的小馬廠東里北院裏,並不缺少車棚和相關充電設施。在該小區北院,一共有7組電動車智能充電櫃,然而利用率極低,大多處於“空閒”狀態。而在該小區總共5處自行車車棚中,有4處均安裝了可供電動車充電的“黃色小盒子”,初步估算總數達到約57個。百環花園西南角的自行車棚裏,也有能充電的接口,可惜一半被非充電車輛擋住,剩下的兩個充電插口旁,並沒有車輛停放。

既然車棚裏有充電設備,居民爲何還要推車或手拎電池上樓充電?記者調查發現,車棚設施“不能用”、智能充電櫃“價格偏貴、不方便”是主要原因。

“車棚裏的黃色充電盒子,據說是專門爲解決電動車充電而安裝的。但是少說有兩年了,一直就不能用。”小馬廠東里北院居民楊大爺說,車棚裏的充電設備非但不能用,反而被一些自行車或雜物阻擋,無異於是資源浪費。“你看,都‘黑着臉’呢。要能用的話,我寧願在樓下充電。”

而智能充電櫃少人“光顧”,一些居民表示一是由於價格偏高,“原來一小時0.25元,現在一小時0.5元,充滿電得好幾塊錢,還不如回家充電”。還有一個原因在於使用不太方便,“必須取下電池充電,不能直接接線充。”一位四輪電動車車主表示,“我就見着院裏只有兩三個人用。”

百環花園小區裏,主動利用公共充電設備的也不多。記者一直等到晚上七點多,纔看到一個剛下班的居民騎車到車棚充電。這位居民說,在這裏充電3小時只需要1元,到了時間後會自動斷電。其他多個騎電動車的小區居民,大部分人聲稱不瞭解車棚裏有充電設備,只有一個居民坦率地說出了顧慮,“車棚沒人看管,把車停在那裏不放心。”

“這個車棚好多年了,老居民應該都知道”,百環花園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禁止電動車推上樓的告示中雖然沒有明確說明小區車棚的位置,但這個車棚存在了好長時間,雖然沒有專人看管,但車棚外安裝了監控設備,“沒有丟過車”。對於居民推車上樓的現象,物業解釋爲實在不好管,“光說沒有用,我們物業也沒有權力去罰業主。”

在小馬廠東里,記者將電瓶車推進樓道一事反映給負責該小區2號樓、3號樓的物業公司,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已記錄下問題,將派人前去查看處理。而至於車棚中充電設施無法使用一事,該設備公司安裝人員表示,當初主要是爲了解決兩輪電動車充電問題而安裝,“裝了好幾年了,我們不管具體使用。你們去找物業,通電了就能用了。”

梯阻系統阻電動車“乘梯”上樓

除了在小區公共空間提供足夠的、能使用的充電終端之外,對電動自行車推上樓的管理其實還可以依靠另外一個科技手段,就是電動車梯阻系統,北京現在已經有部分小區安裝了這個系統,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海淀區椿楸嘉園南區內所有60部電梯轎廂內,都安裝了電動車梯阻系統,而且已經運行了將近兩年。這個小區居民有五千多人,有七百多輛電動自行車,安裝梯阻系統之前,小區內之前每天要發生900多車次的電動車上下樓,如今很少出現,居民已經習慣了將電動車放在樓下車棚集中充電。很多居民都在不同微信羣、朋友圈裏看到過那個視頻,十分慶幸自己小區的選擇,“不用提心吊膽的,踏實”。

椿楸嘉園物業副經理申海珠專門負責小區的消防安全,她告訴記者,電動車梯阻系統的運行其實並不複雜。轎廂上方的攝像頭可以在兩秒之內識別市面上一千多種型號的電動車,識別之後,在電動車不移出電梯之前,即便有人強行摁關門鍵,電梯門也不會合上,轎廂裏的電子屏會自動反覆播發提示,“不安全乘梯行爲,電梯暫停運行,請將電動車移出電梯。”

在申海珠和物業經理張華的手機上,都安裝了梯阻系統的手機端程序,任何一部電梯出現問題,他們在20秒內就能收到報警提示,“還會彈出具體門棟和電梯編號,點開後可以看到轎廂內的實時畫面”。在主頁面上,還有“發起對講”的按鍵,特殊情況下可以直接與轎廂裏的乘客對話。

這套系統的安裝難度也不大,椿楸嘉園南區的60部電梯加裝梯阻系統,整個工期用時爲半個多月,安裝的時候,也不需要在小區內加裝光纜,而且還可以實現各種信號的無線傳輸。

這個梯阻系統,本端去年就曾經做過報道,在不少微信羣裏,業主們在討論電動車推上樓話題時,也有人轉發了這個信息,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也給他們帶來了希望,“靠勸導去‘禁止’,實在難以實現。鄰居之間也不好當面勸阻,過多的投訴也不利於鄰里和諧。還是希望這個梯阻系統能推廣,靠技術‘勸退’上樓的電動車,更靠譜。”

(原題爲《調查|樓下就有充電樁,電動車爲何乘梯上樓?怎樣能攔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