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數字化轉型大幕全面拉開,“黑燈工廠”經濟加速滲入大灣區

作爲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和數字化發展大省,廣東將加快數字化發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從國家到廣東,“十四五”規劃都對數字化發展單獨設置篇章進行謀劃佈局。5月13日,廣東省政府正式印發《關於加快數字化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十四五”期間以及未來一段時期廣東數字化發展的路線愈加清晰。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數據,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佔GDP比重爲38.6%,是國民經濟的核心增長極之一。其中,廣東數字經濟規模已經超過1萬億元,規模第一。廣東“十四五”規劃綱要目標明確,到2025年,廣東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 比重指標要達到20%。

總體來看,此次《意見》從數字生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四個方面分類提出8點共33項具體措施,全面推進廣東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發展。

多位專家和參與數字化轉型戰略的企業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意見》既是風向標,也爲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打了強心劑,《意見》還提出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支撐、新型基礎設施支撐等“大動作”,對夯實數字化發展基礎和重構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雙極核

從規模來看,比起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佔據着數字經濟的主導地位。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20年數字產業化規模達到7.5萬億元,佔數字經濟比重的19.1%;產業數字化規模達31.7萬億元,佔比達80.9%。

作爲數字產業化極核,廣州、深圳等市數字技術創新動能強勁,數字產業集羣優勢突出,依託該基礎優勢,廣東在產業數字化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前不久,廣東省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推進會廣州召開,進一步明確了全省推進產業數字化的風向。

爲了推進廣東數字經濟發展,此次《意見》明確要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條腿走路”。

其中,數字產業化方面提出了打造全球領先的5G產業創新高地、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開放創新體系、打造世界級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羣、打造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新發展極、打造全鏈條融合發展的先進視聽產業、培育發展數字經濟新興產業6項舉措。

記者注意到,人工智能產業開放創新體系重點提及人工智能輔助醫療、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無人機(船)、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產業,緊密結合廣東既有產業優勢和細分龍頭特色。而數字經濟新興產業重點提及區塊鏈產業、衛星互聯網產業和量子信息產業,注重前瞻引領。

《意見》明確,要加快打造國家級區塊鏈發展先行示範區,推動區塊鏈與實體經濟、數字產業、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深度融合。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教授、先進網絡技術實驗室主任李揮向記者表示:“在大灣區,我們現在除了珠三角,還要考慮粵東、粵西、粵北,讓整個區域協調發展,要不然後面數字鴻溝會越來越大,這件事政府要關注。”

而作爲數字經濟的另一構成部分,在產業數字化方面,《意見》提出了以數字化轉型重塑廣東製造新優勢、推進數字賦能現代農業、以數字化推動服務業高端化發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慧金融科技中心、推動產業互聯網加速發展及強化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供給6項舉措。

廣州紡織服裝、美妝日化、皮革皮具、珠寶首飾、食品飲料產業是五大優勢產業集羣,其產業鏈較爲完善,集聚效應明顯,但企業也面臨效率低下的發展瓶頸。在工業互聯網平臺等數字經濟新型基礎設施支持下,企業可通過“上雲”提高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業務效率,提升經濟效益,甚至在生產工序中減少人工操作需求,打造出關燈仍能有序運行的“黑燈工廠”。

在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吳菁看來,要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關鍵就是帶動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對於單一中小微企業而言,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投入大、週期長,亟需政府支持引導。

《意見》也特別明確,要強化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供給,提出發展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探索麪向中小微企業發放“數字券”,促進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以政府購買服務、專項補助等方式,支持平臺企業爲中小微企業和靈活就業者提供價廉質優的數字化轉型服務產品等措施。

數字基建支撐數字生態發展

就發展數字生態的思路而言,廣東此次《意見》從增強數字化創新引領能力、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構建數據要素高效配置體系、提升數字化開放發展水平四方面提出13項舉措,數字基建方面有不少“大動作”。

其中提出,開展數字關鍵核心技術“強基築魂”行動,加快佈局6G、太赫茲、8K、量子信息、DNA存儲等前沿技術;支持廣州超算、深圳超算提升能力,保持廣東省“雙超算”領先地位;構建數據要素流通順暢的數字大灣區,深入推進數字技術在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上的應用,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建設。

在數字基建方面,《意見》重點提及建設泛在智能的數據感知傳輸一體化網絡、構建面向未來的先進算力基礎設施、推進基礎設施“智慧+”改造升級3項舉措。

層層舉措背後有其深意,北京大學教授、地理信息系統專家鄔倫向記者指出,對於城市大腦而言,泛在感知、智能預測與模擬、綜合研判以及智慧決策這三項能力尤爲重要。依託泛在智能的數據感知傳輸一體化網絡,我們能夠對城市來進行全方位的感知,藉助人工智能、雲計算,我們又可以對海量實時的時空數據進行分析,從而來提供決策。

作爲數據感知傳輸的基礎,廣東如何推進基礎設施“智慧+”改造升級?

《意見》明確,要發展智慧交通,加快公路、鐵路、城市軌道、港口、航道、機場等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改造,推動智能物流設施建設,構建智慧化能源互聯網,構建智能綠色的生態環保應急設施體系,建立全省天空地海一體化全要素生態環境監測網和全域應急感知監測預警網絡。

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深圳灣區數字經濟與科技研究院院長曹和平向記者指出:“這對於加快數字化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它可以讓物流、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網格化、靈動化,這是向數字經濟初級階段過渡必須的基礎設施升級單元。”

在曹和平看來,目前數字基礎設施可分爲一羣、二羣和三羣,公路、隧道、油田、橋樑及港口等屬於數字基礎設施“一羣”,區塊鏈、雲平臺、大數據、5G、傳感器、遙感衛星等構成了“二羣”,地下光纖互聯網、地表移動互聯網和天空衛星互聯網是“三羣”,將對未來的數字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凌芯 編輯:李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