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件企業“傳家寶”,致敬百年風華!

5月11日起,央視財經頻道重磅上線百集微紀錄片《紅色財經·信物百年》。由百年興業以來,百家企業的黨委書記、董事長親自出鏡,他們將各自企業的“傳家寶”帶到演播室現場,以企業掌門人的身份,講述信物背後鮮爲人知的感人故事,追溯紅色財經印記、探尋中國經濟脈絡。

今日第三集爲您講述“隱藏萬金的馬甲”。

信物名稱:馬甲

信物傳承者:華潤集團

信物年代:1942年

信物印跡:暗藏經費,穿越戰火

信物講述人:華潤集團董事長王祥明

它從3個人的小商號,變成萬億資產超級公司!故事從一件“暗藏萬金的馬甲”講起...

1942年10月的重慶,在日軍的轟炸下到處殘垣斷壁,沉沉夜色裏,一個衣衫襤褸的人走進了曾家巖50號周公館。

在微弱燈光的映襯下,這位衣着破敗男人的眼神裏滿是激動和無限疲憊。他小心翼翼地脫下殘破的外套,露出了一件並不起眼的馬甲,但誰又能想到,這是一件特製的馬甲,在馬甲暗藏的口袋裏,拿出了一卷又一卷鉅額鈔票。

故事還要從1941年12月8日的早上7點20分講起,這一天清晨,48架日軍轟炸機組成編隊猛烈轟炸香港。那時,作爲華潤前身的“聯和行”一直在爲蘇區和抗日前線提供包括電臺、藥品及醫療器械等緊急物資。隨着香港的最後淪陷,聯和行失去了與上級組織的一切聯繫。

時任聯和行負責人的楊廉安此時犯了難,一邊是聯和行暫存着大量資金無處安放,另一邊是他深愛的一家妻兒老小在戰火中的生命安危。作爲聯和行的負責人,楊廉安身負重任,必須保證資金安全。作爲一個丈夫,一位父親,又怎能置妻兒於戰火之中不顧。經過一番又一番心理鬥爭,楊廉安做出了艱難的選擇:讓妻子王靜雅挑着兩個籮筐,一頭裝着不滿一歲的兒子,一頭裝着僅有的家當,帶着年邁失明的小腳婆婆,領着一家七口和難民一起逃離香港,而這一別,竟是多年。

看着奔赴安全地帶的妻兒的身影,孤身一人的楊廉安暫時安了心。他強忍着心中的牽掛和不捨,毅然回到了聯和行的小閣樓裏,爲資金的轉移潛心計劃着。他親手縫製了一件滿是小口袋的馬甲,把聯和行的資金和黨的經費都捲成小卷,塞進一個個小口袋裏,再把它穿在身上,外面再套起厚厚的其他衣物遮蓋。

就這樣,楊廉安踏上了八千里路的第一步。這注定是一場孤獨的流亡,沒有夥伴,沒有可供與組織聯繫的電臺,已經逃離香港的妻兒也是音訊全無。與楊廉安相伴的,只有這件沉甸甸的馬甲。爲了逃過封鎖區,楊廉安脫下了平日的西裝,以“難民”的裝束融進了徒步向西的逃難人羣中。同樣在流亡的妻兒此時早已遠隔千山萬水,她們不會想到,平日裏體面,運籌帷幄的丈夫、父親,即將踏上一段兇險且顛沛的旅程。

在流亡的六個月裏,楊廉安守護着馬甲穿過了日軍侵佔的廣州,穿過了戰火硝煙中的南寧;穿過了緊張備戰的桂林,穿過山路蜿蜒的整個貴州;他跨過珠江、西江、長江,翻越南嶺、武陵山、大婁山,從初春走到深秋。楊廉安一路喬裝成難民、乞丐,不停變換着身份,甚至裝扮成和尚,一路化緣,喫着殘羹剩飯,這一走,足足走了八千里...終於,在這個深秋的夜晚,楊廉安抵達了重慶。在這個名叫曾家巖50號周公館的地方,找到了五年前鼓勵他去香港創辦聯和行的周恩來,將馬甲裏的鉅額資金交到了他的手裏。

不久,聯和行的這批鉅額資金就被轉送到了延安,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下,資金的及時到來,爲抗日組織帶來了極大鼓舞。正當所有人以爲楊廉安會停留休整的時候,放下資金的他匆匆轉身,再一次走進了紛飛的戰火。

從1938年在香港成立時,僅有三人的小商號“聯和行”,到今天,已經是擁有員工37.1萬人的多元化控股企業集團。當年一件馬甲就能裝下的資產,現在早已超過了萬億。正如那個小小的商行,變成了今天的超級公司一樣,中國也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變成了世界經濟舞臺上的重要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