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年1300多萬人口往外走,河南留不住年輕人?

每經記者 程曉玲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一出,外界對於人口大省河南的數據就熱議不斷。

從常住人口在全國比重下降的省份看,中部六省當中,山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均出現下降,只有河南常住人口比重上升了0.02個百分點。

但硬幣的另一面,不少人猛然發現,河南的常住人口原來還不到1億?且近10年人口增量居全國前五的河南,勞動力人口比重卻在全國墊底?……

種種偏差由何而來?又反映出什麼問題?

“跌破”1億的誤會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全國31個省份中,人口超過1億人的有兩省,分別爲廣東(1.26億)和山東(1.02億),河南以9937萬人排名第三

消息一出,不少網友發出疑問:河南人口“跌破”1億了?事實上,稍微留意就會發現,在當地官方報道中,“河南人口過億”的提法確有出現。

早在2010年,河南省人口計生委就曾根據統計預測,河南省總人口將在當年7月突破1億大關,成爲全國首個人口過億省份。這還是受當時計劃生育影響,“整整推遲了13年”的結果。

此後公佈的《2016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到2016年末,河南全省總人口爲10788.14萬人,“1億人口的說法找到了‘統計學’上的出處”。

緣何跌破“1億”?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佈次日,當地媒體發文澄清“誤會”: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中,河南近9937萬人數據的統計口徑爲常住人口,而大家印象中“河南人口過億”則指的是戶籍人口。

作爲人口流出大省,河南有1000多萬戶籍人口流出到其他省份,如果加上這部分人口,河南“戶籍人口仍然超過1億”。

儘管這次“誤會”因統計口徑不同得以消除,但外界的擔憂卻並非空穴來風。

時間往前推十幾年,全國戶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同時也是全國常住人口第一大省。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河南以9256萬總人口居全國首位,山東9079萬、廣東8642萬分列第二、三位。

不過到了2006年,河南常住人口(9392萬人)被廣東(9442萬人)超越,從此與全國常住人口第一大省無緣。到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河南常住人口(9402萬)又被山東(9579萬)反超,退居全國第三。

差距越拉越大——從2010年到2020年,河南與山東的差距由177萬增至216萬,與廣東的差距由1028萬擴大到2664萬,翻了兩倍多。

從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至今,河南常住人口規模已經在9000萬級徘徊了超過10年。直到此次最新普查結果出爐,河南9937萬常住人口,距離1億大關仍有超過60萬缺口。

此外,梳理近幾年河南省統計公報可以發現,在2017年~2019年間,其戶籍人口增量分別爲64.71萬、53萬、46萬,常住人口增量爲26.71萬、46萬、35萬,出生人口爲140.13萬、127萬、120萬,均呈下降趨勢。

年齡結構失衡的危機

上述現象可以在當地官方發聲中得到印證。

去年6月,河南省衛健委在一則關於“儘快制定河南省人口發展戰略儘快放開生育”建議的答覆中指出,由於受育齡婦女持續減少、育齡夫妻生育意願降低等多種因素影響,河南人口增長“已連續三年下降並將繼續呈下降趨勢”。

幾乎在同一時間,河南正式修改計生條例,將再婚夫妻也納入“提倡生育兩個子女”的範圍,已生育兩個子女的夫妻,只要有一個子女經鑑定爲非遺傳性病殘兒,經批准後也可以再生一個子女。

此番修改還曾一度引發熱議:昔日的人口第一大省,如今卻急到官方下場“催生”了。

更大痛點在於日趨嚴重的人口流失。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中的年齡結構數據看,河南0-14歲少兒人口比重(23.14%)在全國排名第四,並不算低,而勞動力人口卻僅佔58.79%,爲全國最低。

也就是說,河南最缺的不是新生人口,而是正值青壯年的勞動力人口。

作爲勞務輸出大省,從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及當地統計公報數據看,從2010年~2019年,河南人口流出規模從1000萬左右擴大到超過1300萬,幾乎相當於深圳常住人口的總和,並且呈持續上升趨勢。

常年大規模的人口流出,必然帶來人口老齡化等一系列人口結構失衡問題。

當地媒體報道,早在2007年,河南全省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就達到1122萬人,佔當時總人口的11.96%,並仍以每年3%的速度繼續增長。預測本世紀前二三十年,將是河南“老齡化”發展的最快速時期,到2020年就會進入“超高老齡化”階段。

幾個月前,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陳東輝也曾在一次會議上指出,預計到2050年,河南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200萬,佔比33%。“河南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速快、失能老人多,高齡化和空巢化趨勢明顯,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

從最新普查數據看,情況的確不容樂觀。河南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3.49%,距離14%的深度老齡化標準線僅一步之遙。

而由於勞動年齡人口大量流失,進一步導致河南成爲全國撫養壓力最大的省份——高達57.79%的撫養比,意味着河南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需負擔的兒童、老年人有57.79人。

中心城市能否拉動“剎車閘”

應該看到的是,雖然河南人口流失的絕對值仍在逐年增加,但流失速度已經放緩,開始由“外流”到“迴流”轉向。

河南省統計局發佈的《2018年河南人口發展報告》顯示:當年省際淨外出人口比上年增加7萬人,增量比2017年減少31萬人

報告指出,“河南省目前仍然處於人口淨流出狀態,但隨着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出省流出速度減緩。

根據近兩年當地統計公報,2020年末,河南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3086.70萬人,其中省內轉移1850.26萬人,比上年(1826.01萬人)增加24.25萬人,也就是留在省內就業的人數增加了24萬人以上。

有觀點認爲,這種人口迴流現象,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近年來中原城市羣、鄭洛兩大都市圈的強勢崛起,尤其是鄭州作爲國家中心城市的集聚效應。

數據顯示,早在2018年鄭州常住人口達1014萬人,首次跨入千萬人口城市行列,超過南陽成爲河南省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

但進一步分析,鄭州的遷入人口更多來自於省內。以春運作爲觀察人口流動的主要窗口,根據百度地圖2021年春運遷徙數據顯示,在今年春運返程高峯期(初六至初十),鄭州在全國熱門遷入地榜單中,名次始終在第4名至第8名之間徘徊,而在鄭州遷入人口中,河南省內佔比處於93%到85%的區間。

和鄭州同時排名熱門遷入地榜單前十的城市中,同屬中部省會的武漢,本省人口遷入比例爲73%-85%,同爲國家中心城市的西安則在67%-79%之間,這進一步說明,鄭州的輻射能力還基本集中在省內。

與之相應的是,河南人遷移的首選仍然是瞄着省外。以河南流出人口比較多的城市周口爲例,該地在河南省內流動的比例只有47%;南陽人口在省內流動比例爲36.78%;商丘人口省內流動比例爲37.93%。

也因此有專家提出,目前河南東部城市有跟着長三角經濟圈走的趨勢,河南北邊城市有跟着京津冀一體化的趨勢,而南部城市則與長江經濟帶關係密切。對於渴望“留住人”的河南來說,如何提升鄭州以及鄭州都市圈的集聚能力,防止“中部塌陷”至關重要。

就在前兩天,河南印發《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到,要進一步放寬鄭州中心城區落戶條件,全面放開除鄭州中心城區外的落戶限制,其意義就在於“引導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