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船底座星雲中的噴流和塵埃,形如“迷幻山峯”。

大氣層爲人類生存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基本保障。除了維持我們的呼吸外,大氣層還屏蔽了來自宇宙的各類對生物體有害的高能輻射,堪稱地球“保護傘”。

然而,大氣層也屏蔽了一些含有重要物理信息的波段信號。這對於天文觀測者來說,是件憾事。即便是透過大氣層的可見光波段信號,因大氣湍動,依然會影響到地面上的觀測。星星一閃一閃地“眨眼睛”,就是大氣湍動最明顯的體現。

此外,人類夜間照明也照亮了天空,使得一些闇弱天體被淹沒其中。由於這些因素存在,人們在地面上修建天文臺時,就不得不考慮天文臺附近的大氣湍動和光污染情況,因此可供選擇的位置有限。

爲克服大氣層對天文觀測的不利影響,人們嘗試過使用氣球、飛機甚至是探空火箭,將望遠鏡帶到大氣對流層以上的位置。然而,這些方式只能觀測很有限的一段時間,無法連續進行天文觀測。在人類進入太空時代後,將望遠鏡發射到圍繞地球旋轉的軌道上,成爲天文觀測的新選擇。這時望遠鏡被天文學家稱作太空望遠鏡或空間望遠鏡。

太空望遠鏡觀測基本不受大氣層影響,可獲得非常理想的觀測條件,紫外、紅外、X射線、伽馬射線等被大氣層屏蔽而無法在地面上進行觀測的波段信號,也都能在太空得到理想的觀測。此外,在太空中開展天文觀測,也不再受天氣和晝夜更替影響了。

談到太空望遠鏡,最知名的當屬在太空中已工作31年的哈勃太空望遠鏡。這臺望遠鏡口徑爲2.4米,工作位於在距地面約540公里的低地球軌道上,主要對近紅外、可見光和紫外波段的天體信號進行觀測。藉助理想的觀測條件,哈勃太空望遠鏡爲天文學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根據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數據,天文學家精確地測量了宇宙膨脹速度——哈勃常數,並發現了宇宙加速膨脹現象,進而推斷出暗能量的存在。科學家還進一步認識了黑洞存在的規律,發現黑洞就在不少星系的核心位置。在1994年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擊木星過程中,哈勃太空望遠鏡也進行了觀測,獲取到相當清晰的觀測圖像,爲科學家研究天體碰撞時的動力學過程提供了難得機會。

另外,哈勃太空望遠鏡獲得的壯美天體圖像,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公衆關注天文學,甚至加入專業學習研究之中。

哈勃太空望遠鏡還經歷過一段波折。它在太空“安家”不久,科學家發現,當時獲得的圖像沒有達到預期質量。經過調查分析,科學家確定,這個問題是由主鏡面僅2微米的誤差所致。好在哈勃太空望遠鏡軌道高度不高,可由航天飛機對其進行維修。當航天飛機靠近哈勃太空望遠鏡並將其捕獲後,宇航員把一個附加的光學部件安裝到了光學系統中,這才確保了它的拍攝質量。

這次波折,反映了太空望遠鏡維護困難的缺點。同時,建造和發射太空望遠鏡成本極高。如下一代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累計投資已達上百億美元。正因如此,太空望遠鏡在短時間內不會徹底取代地面望遠鏡。

近年來,我國在太空望遠鏡領域也取得了驕人成績。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慧眼”於2017年成功發射,對黑洞、中子星和伽馬射線暴等緻密天體和爆發現象展開研究,並摘得碩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太空望遠鏡在太空“安家”,給人類帶來天文學領域的新發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