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

紮馬魯丁(Jamal al-Din):又譯作紮馬剌丁,波斯(今伊朗)人,生卒年不詳。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前應徵東來,在其藩邸做官。忽必烈即位後設西域星曆司,紮馬魯丁就職其中。至元四年(1267),他將自己編制的《萬年曆》進獻,頒行全國。同年,在中都建觀象臺,並創制7種觀測天象和晝夜時刻的天文儀器,用來確定季節。至元八年(1271),在上都建回回司天臺,任司天臺提點,掌管天文曆法工作。至元十年(1273),回回司天臺隸屬祕書監,任祕書監兼提點。至元二十二年(1285),主持編修《元大一統誌》。後累官至集賢大學士、中奉大夫行祕書監事。

在13世紀的北京地區,生活着一批來自西域的科學家。他們將當時西域先進的科技成果傳入中國,爲中國的科技進步和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紮馬魯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紮馬魯丁(袁琳 繪)

主編《萬年曆》巧建觀測儀

忽必烈尚未繼位時,曾委託弟弟旭烈兀在西亞徵召精通天文曆法的學者,紮馬魯丁因此被派遣來到中國。

南宋開慶元年(1259),蒙哥汗在進攻四川合川釣魚山時去世。第二年,忽必烈繼任大汗,宣佈建元“中統”。中統三年(1262),忽必烈下令建立了回回星曆、醫藥二司,命西域人愛薛掌管,紮馬魯丁任職於回回星曆司。中統四年(1263),設西域星曆司,紮馬魯丁在其中任重要職位,開始主持編纂《萬年曆》。

至元四年(1267),《萬年曆》編撰完成,由忽必烈頒行天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由中央政府下令使用的回回曆。直到至元十八年(1281),郭守敬編制完成更先進的《授時歷》之後,回回曆仍在西域人中廣泛使用。僅天曆元年(1328)官府印製出售的回回曆就達5257冊之多,可見使用者之衆。

至元四年(1267),紮馬魯丁還建造完成了7件用於天文觀測的西域儀象。所謂儀象,是指天文觀測儀器。這些儀器設計巧妙新奇,不久後被安置在上都的回回司天臺(後稱北司天臺)中,對元代的天文觀測和天文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的苦來亦阿兒子(漢譯地球儀),是中國第一架地球儀。英國李約瑟博士在其編纂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評價紮馬魯丁製造的地球儀說:“除公元前2世紀馬洛斯的克拉特斯古地球儀(已失傳)外,沒有比馬丁·貝海姆1492年的紀錄更早的了。但是,紮馬魯丁的地球儀卻誕生於1267年,比馬丁·貝海姆的紀錄整整早了225年!”

紮馬魯丁造西域儀象(《元史》書影)

回回司天臺於至元八年(1271)建立後,紮馬魯丁被任命爲第一任提點,其職責是用西域儀象觀測天象,每年編制並頒行回回曆。至元十年(1273),回回司天臺歸祕書監(機構)管理,紮馬魯丁任祕書監(官職)。至元十年(1273)、十一年(1274),紮馬魯丁隨忽必烈往上都創立祕書監分監,並處理北司天臺與大都的南司天臺的合併事務。此後10餘年,他肩負重任,長時間地領導了司天臺的天文觀測與編歷工作。

掌管祕書監  修繕舊書籍

至元九年(1272),元朝設立祕書監官署。職責主要是掌管歷代圖書典籍,包括機密禁書。監內大小官員有30多人,工作內容紛雜,除摹畫、抄寫、校勘、裱修古籍、整理譯稿及編纂地理志外,還雕印、發行新的漢蒙等民族文字的圖書和曆書。元代實行兩都制,每年四月,皇帝便往上都避暑,等八、九月秋涼時再返回大都。祕書監還須撥出圖書隨駕,以備皇帝和諸臣途中用書之需要。祕書監的負責人也稱祕書監,共2人。

第二年,忽必烈下令將回回、漢兒兩個司天臺都交祕書監管理,紮馬魯丁以司天臺提點充任祕書監,焦友直則以戶部尚書改授祕書監。通觀整個元代,擔任過祕書監的學者不少,但多數任期很短,有的並未到任,甚至掛名祕書監卻連食俸也不在祕書監支取。只有愛薛任祕書監長達21年,其次即爲紮馬魯丁,任期至少達17年。

紮馬魯丁上任後的首要任務是興建祕書監館庫。元代初設祕書監於大都西南的舊城,這裏數經戰禍,殘破不堪。而蒙古人剛從遊牧轉爲定居不久,朝廷將大多數工程力量投入了大都新城宮闕的趕建。因此,用於祕書監建設的人力、物力不足。當時,除主要的中央機關外,政府諸事務衙門還未全備,因此紮馬魯丁和焦友直事無鉅細,必得親自出面聯繫。經過緊張的工作,祕書監庫舍等建築終於在至元十二年(1275)基本落成。第二年,右丞相伯顏率軍南下,佔領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二月,元朝設浙東、浙西兩宣慰司,焦友直和原戶部尚書麥歸改授爲兩浙宣慰使兼知臨安府事而南下,祕書監諸事務都交給紮馬魯丁一個人了。

爲了開展科研工作,紮馬魯丁在最初來華時便攜帶了一批天文資料、圖書和日用儀器。至元十年(1273),回回司天臺併入祕書監時,曾編制了一份波斯式阿拉伯語和漢語混寫的交接目錄,著錄有當時所藏的回回書籍195部,其中包括《兀忽烈的四擘算法段數》《積尺諸家歷》等。紮馬魯丁本人居室中也藏有40餘部回回文圖書,如《忒畢醫經》等。根據忽必烈的歸併計劃,他將回回司天臺等處所藏天文歷算等圖書並一切回回文圖書,劃撥給祕書監。

紮馬魯丁還時時留心,通過各種渠道不斷蒐集散佚的回回文圖書。蒙古曾收繳大量遼、宋、夏、金的藏書,分貯於各部門。至元十年(1273),其中一部分圖書檔案詔付祕書監保管後,祕書監收藏的圖書文獻日益增多。由於頻繁的戰亂,圖書散亂破損,因此修復工作極爲繁重。紮馬魯丁任職祕書監後,對圖書進行了摹畫、抄寫、校正、裱褙修補、貼籤等工作,成爲一項歷時多年的巨大工程。如至元十四年(1277)二月,裱褙匠焦慶安負責修書6762冊,爲之領取了各式綾13862尺1寸、各種紙40572張;一次負責裱畫854幅,爲之領取了大小畫軸1009根,各式綾8072尺。由此可見當時祕書監修書的規模。

爲了管理豐富的藏書,紮馬魯丁還率祕書監製定了不少規章制度。例如,至元十六年(1279),祕書監規定:由於祕書庫所藏御覽圖籍、禁祕天文、歷代名家字畫價值連城,本監所藏沒有皇帝的聖旨或中書省的指示,不能隨便調閱。

曾有人菲薄元代祕書監的工作,其實蒐集遼、宋、夏、金的無主舊籍並統於一監,已是一功,以至元代諸閣藏書規模之大,不下於唐宋。祕書監對歷朝圖書的修補、抄全更是保存中國文化的極大功勞。在圖書利用方面,元祕書監安排監官,逐日輪流提調書籍,以隨時接待皇帝和官員。特編有藏書分類目錄《編類成號置簿》,並印刷出版新的漢、蒙等各種文字的圖書、曆書。元代所修繕的圖書,直至明代還深受稱讚。所有這些工作,紮馬魯丁均參與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編纂一統志  繪製總地圖

紮馬魯丁於至元二十二年(1285)上奏忽必烈,請求編修一統志。七月,這個倡議得到批准並初名爲《地理志》。第二年春天,他進一步建議將廣闊的西域也編入志書之中。忽必烈欣然接受了這一提議,並命令愛薛、阿魯渾薩里協助紮馬魯丁。

當時,紮馬魯丁監管漢法天文觀測及編歷工作,已負擔過重力不從心;編纂大型志書,還需要調查西域文獻。加之祕書監所藏的關於天文歷算等阿拉伯、波斯文圖書需要懂得專業的行家進行整理,而當時具體管理這些圖書的回回人又不懂天文歷算。因此,朝中有大臣曾奏請讓兼職過多的紮馬魯丁不再管理漢法天文歷算人員。他們的奏議得到批准。此後,仍爲大元祕書監兼司天臺提點,但已榮升集賢大學士的紮馬魯丁,就將更多的精力用於主編大型志書和領導回回文天文歷算圖書的整理工作。

至元二十八年(1291),志書初步修成,正式命名爲《大元一統志》,共755卷。該志分別以建置沿革、城郭鄉鎮、裏至、山川、土產、風俗形勝、古蹟、宦跡、人物等門類,敘述全國各路、府、州、縣的情況,內容廣泛,包羅宏富,是古代中國最大的一部輿地書。元文宗時纂修《經世大典》,多以此書爲據。《大明一統志》也以此書爲藍本,《永樂大典》的大量條目也依據此書。明代嘉靖時,文淵閣尚藏有一全、一殘兩部,但今天只剩數十卷了。

在編制《大元一統志》的過程中,紮馬魯丁還充分展現了他傑出的製圖才華。他繪製的大元總地圖《采色地理總圖》,是根據新測繪或新勘定的全國實際疆域的資料,綜合元代各地區和西域回回地區的地圖繪製而成,地域極爲遼闊,以表現元代疆域的廣大。

爲了高質量地儘快編好《大元一統志》,紮馬魯丁大膽薦用有才學的人。至元二十三年(1286),他向忽必烈上奏,舉薦陳儼、虞應龍等人。次年,經忽必烈同意後,有司立即移諮山西、四川等省,徵召所薦諸人。其中,虞應龍應召而至後,很快成爲紮馬魯丁編修一統志的得力副手。他還盡力幫助朝廷培養天文學人才。至元二十二年(1285),他開始向苫思丁重點傳授天文學。苫思丁後來學高藝精,成爲回回司天臺的重要科學家。大德十一年(1307),苫思丁被任命爲回回司天臺提點。大概在同一年,紮馬魯丁與世長辭。

紮馬魯丁畢生致力於天文歷算事業,把當時西域先進的天文歷算科學介紹到中國,並製造了許多新穎的天文儀器,從而使當時中國的天文歷算科學居於世界領先水平。

如今,紮馬魯丁已經離世700多年了,但他對中國的天文、圖書館事業和中國、伊朗兩國間的科學交流與友好合作所做的貢獻,永遠值得我們追念。

本文內容選自《國際友人在北京》,頁下注未標註,如需查閱圖書完整版,請您至方誌館三層閱覽大廳(需公衆號內預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