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5年,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00人,带动中药种植农户1528户……这组数字,是江苏省中医院贵州扶贫项目组对口帮扶贵州的“成绩单”。为了表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近日,江苏省人力资源保障厅发布决定,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集体记大功,江苏省中医院贵州扶贫项目组获此殊荣。一所大型综合性中医院,如何落实国家脱贫攻坚工作、服务群众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好医一定要有好药

早在2013年8月,江苏省中医院与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贵州省铜仁市共同投资成立了“贵州同德药业有限公司”。几年来,江苏省中医院从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全方位的进行帮扶,为贵州当地中药企业的建设、发展、产业带动,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中药方面的合作,可谓是“水到渠成”。江苏自古名医辈出,为吴门医派和孟河医派的发源地。1954年江苏省中医院建院之初就汇集了一大批名医大家,他们中有吴门、孟河医派传人、御医后代还有一大批岐黄世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中医特色为百姓解疾除疴,广受赞誉。

有好医,就要有好药。江苏省中医院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认为,药不好,治病就会功亏一篑,出现“病准、方对、药不灵”的结局,要用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中药之精髓,是古人几千年来经验的总结。

而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湿润温暖的气候,非常适宜草药生长与中药材种植,素有“地道药材”之美誉。

药材好,药才好,好医一定要有好药。按照中央关于对口帮扶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江苏、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为发挥江苏作为中医大省,贵州作为中药大省的优势,2013年8月,江苏、贵州两省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签署了《加强中医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将推动两省在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合作,共谋中医药事业发展。

为了积极落实推动该项工作,江苏省中医院成立了贵州中药产业扶贫项目组,党委书记方祝元教授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院长翟玉祥教授任副组长。项目组就道地中药饮片种植、采集、炮制、贮存等质量控制和信息交流,扶持、指导当地农户种植适宜的中药品种,建立中医药全产业链无缝合作模式达成了共识。

双方在苏黔二省签署《加强中医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当天与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中医药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基地。

源头把关道地药材

为了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项目组专家踏遍了贵州道地药材原产地的山山水水,带着几乎“挑剔”的要求,严把质量关。一味中药,从田头到病人服用,最少要过十几道“关”。第一关就是土壤,然后是水源、空气质量、气候温湿度等,都要符合国家标准。几十种的贵州道地药材,从种子选定到指导种植,如抑制农药、化肥使用,人工锄草,到人工采收等,每个环节都由项目组专家亲自把关。

道地药材多是生长在崇山峻岭,“深山最易长仙草”,平均海拔1200-2000米左右。项目组专家深入种植基地,与当地药农同吃同住,现场指导。为了确保草药的新鲜,人工采收后,在当地中药饮片加工厂现场加工,加工后的中药饮片随后由物流直接运抵江苏省中医院。这种“前店后厂”的模式,确保了中药饮片的质量,提高了临床疗效,病人纷纷慕名而至,仅2020年,贵州中药饮片销售就达1498吨。目前江苏省内除江苏省中医院外,省内已有10余家中医院使用贵州同德道地药材品种。

利国利民造福群众

道地药材提高了疗效深受患者青睐。为了不断推进该项工作,方祝元教授亲自指导落实,集中有经验的中药专业技术人才,入驻公司开展工作,开工建设了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7条中药饮片GMP生产线及质检中心等配套设施。2015年2月通过GMP认证并正式投产, 2015年5月份开始正式销售供应中药饮片。

江苏、贵州两省的精诚合作为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受益,为百姓带来了实惠。近五年来,公司实现销售6.58亿元,上缴当地利税2200万元,解决当地就业148人,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00人,带动中药种植农户1528户,种植中药品种近80余,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

种植道地药材,利国利民,造福百姓。在贵州率先建立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以来,江苏省中医院先后在云南、四川、浙江、内蒙、山东、河南、甘肃全国24个省份建立了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超过20多万亩,种植品种超过100多种。医院始终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四名”“四专”优势成为行业翘楚,吸引着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患者纷至沓来,连续20年门急诊服务人次位居江苏第一。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我们要认真贯彻加以落实,坚持做到名医坐堂,道地药材,精准调配,科学煎煮,让省中的金字品牌日久弥新,让中医药精髓造福更多的百姓”方祝元教授如是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通讯员 冯瑶 麻云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