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5年,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200人,帶動中藥種植農戶1528戶……這組數字,是江蘇省中醫院貴州扶貧項目組對口幫扶貴州的“成績單”。爲了表彰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近日,江蘇省人力資源保障廳發佈決定,對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作出傑出貢獻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集體記大功,江蘇省中醫院貴州扶貧項目組獲此殊榮。一所大型綜合性中醫院,如何落實國家脫貧攻堅工作、服務羣衆的?背後又有哪些故事?

好醫一定要有好藥

早在2013年8月,江蘇省中醫院與貴州信邦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在貴州省銅仁市共同投資成立了“貴州同德藥業有限公司”。幾年來,江蘇省中醫院從資金、技術、人才、市場,全方位的進行幫扶,爲貴州當地中藥企業的建設、發展、產業帶動,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中藥方面的合作,可謂是“水到渠成”。江蘇自古名醫輩出,爲吳門醫派和孟河醫派的發源地。1954年江蘇省中醫院建院之初就彙集了一大批名醫大家,他們中有吳門、孟河醫派傳人、御醫後代還有一大批岐黃世家,他們在各自的領域發揮中醫特色爲百姓解疾除痾,廣受讚譽。

有好醫,就要有好藥。江蘇省中醫院國醫大師夏桂成教授認爲,藥不好,治病就會功虧一簣,出現“病準、方對、藥不靈”的結局,要用道地藥材。道地藥材,中藥之精髓,是古人幾千年來經驗的總結。

而貴州地處雲貴高原,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溼潤溫暖的氣候,非常適宜草藥生長與中藥材種植,素有“地道藥材”之美譽。

藥材好,藥纔好,好醫一定要有好藥。按照中央關於對口幫扶工作的決策部署,在江蘇、貴州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爲發揮江蘇作爲中醫大省,貴州作爲中藥大省的優勢,2013年8月,江蘇、貴州兩省醫療衛生主管部門簽署了《加強中醫藥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明確將推動兩省在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六位一體”全面合作,共謀中醫藥事業發展。

爲了積極落實推動該項工作,江蘇省中醫院成立了貴州中藥產業扶貧項目組,黨委書記方祝元教授擔任組長,黨委副書記、院長翟玉祥教授任副組長。項目組就道地中藥飲片種植、採集、炮製、貯存等質量控制和信息交流,扶持、指導當地農戶種植適宜的中藥品種,建立中醫藥全產業鏈無縫合作模式達成了共識。

雙方在蘇黔二省簽署《加強中醫藥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當天與貴州信邦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中醫藥產業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投資建立中藥材種植基地和中藥飲片加工炮製基地。

源頭把關道地藥材

爲了確保中藥飲片的質量,項目組專家踏遍了貴州道地藥材原產地的山山水水,帶着幾乎“挑剔”的要求,嚴把質量關。一味中藥,從田頭到病人服用,最少要過十幾道“關”。第一關就是土壤,然後是水源、空氣質量、氣候溫溼度等,都要符合國家標準。幾十種的貴州道地藥材,從種子選定到指導種植,如抑制農藥、化肥使用,人工鋤草,到人工採收等,每個環節都由項目組專家親自把關。

道地藥材多是生長在崇山峻嶺,“深山最易長仙草”,平均海拔1200-2000米左右。項目組專家深入種植基地,與當地藥農同喫同住,現場指導。爲了確保草藥的新鮮,人工採收後,在當地中藥飲片加工廠現場加工,加工後的中藥飲片隨後由物流直接運抵江蘇省中醫院。這種“前店後廠”的模式,確保了中藥飲片的質量,提高了臨牀療效,病人紛紛慕名而至,僅2020年,貴州中藥飲片銷售就達1498噸。目前江蘇省內除江蘇省中醫院外,省內已有10餘家中醫院使用貴州同德道地藥材品種。

利國利民造福羣衆

道地藥材提高了療效深受患者青睞。爲了不斷推進該項工作,方祝元教授親自指導落實,集中有經驗的中藥專業技術人才,入駐公司開展工作,開工建設了建築面積達2.5萬平方米,7條中藥飲片GMP生產線及質檢中心等配套設施。2015年2月通過GMP認證並正式投產, 2015年5月份開始正式銷售供應中藥飲片。

江蘇、貴州兩省的精誠合作爲當地羣衆帶來實實在在的受益,爲百姓帶來了實惠。近五年來,公司實現銷售6.58億元,上繳當地利稅2200萬元,解決當地就業148人,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200人,帶動中藥種植農戶1528戶,種植中藥品種近80餘,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

種植道地藥材,利國利民,造福百姓。在貴州率先建立道地藥材種植基地以來,江蘇省中醫院先後在雲南、四川、浙江、內蒙、山東、河南、甘肅全國24個省份建立了種植基地,種植面積超過20多萬畝,種植品種超過100多種。醫院始終堅持發揮中醫藥特色,“四名”“四專”優勢成爲行業翹楚,吸引着全國各地乃至海內外患者紛至沓來,連續20年門急診服務人次位居江蘇第一。

“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我們要認真貫徹加以落實,堅持做到名醫坐堂,道地藥材,精準調配,科學煎煮,讓省中的金字品牌日久彌新,讓中醫藥精髓造福更多的百姓”方祝元教授如是說。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蔣明睿

通訊員 馮瑤 麻雲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