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長期的、複雜的慢性疾病,以人體無法調節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爲主要特徵。網上關於糖尿病本身及其治療方法有很多傳言,有些有道理,有些根本是無稽之談。如果你患有糖尿病或親友中有糖尿病患者,你應該瞭解這種疾病的真相,這對你以後控制血糖很有幫助。正確的思想方針,才更可能帶來正確的執行和結果。

傳言1:我家沒有人患有糖尿病,所以我不會得這種病。

真相:確實,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的人,其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實際上,家族史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之一。但是,也有很多糖尿病患者沒有血緣近的糖尿病家族成員。

生活方式和某些狀況會增加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包括:

超重或肥胖

患有糖尿病前期

多囊卵巢疾病

妊娠糖尿病

西班牙裔/拉丁美洲裔、非裔美國人、美洲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原住民(某些太平洋島民和亞裔美國人患病風險也更高)

年滿45歲或以上

你可以通過保持健康的體重,每天運動和健康飲食來幫助降低風險。

傳言2:超重讓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真相:體重超重確實會增加患糖尿病的幾率,保持苗條可以大大降低患病的風險。但是,也有許多超重或肥胖的人沒有患上糖尿病,而體重正常或僅有一點超重的人患上糖尿病的。當人體細胞對胰島素產生抵抗時,就可能發展爲糖尿病。胰島素是一種將血糖(葡萄糖)運送到細胞內分解利用中的激素。醫生認爲胰島素抵抗是由細胞內特別是肌肉細胞和脂肪細胞內微小脂肪滴的堆積引起的。即使在腹部或臀部脂肪很少的人中也可能發生這種情況。然而重點是,無論體重超重還是正常,最好的選擇都是通過營養改進和體育鍛煉來減少多餘的脂肪,從而降低風險。

傳言3:喫糖多會得糖尿病。

真相:喫糖不會引起糖尿病。但是你仍然應該減少糖果和含糖飲料的攝入。

由於監測血糖水平在控制糖尿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許多人認爲糖也是其原因。

作爲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1型糖尿病是由於遺傳風險和尚未弄清楚的觸發條件而發展的,不是因爲喫糖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2型糖尿病要複雜得多。肥胖和缺乏運動在該疾病的發病風險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遺傳也是一個因素,甚至比1型糖尿病更重要。許多人食用富含脂肪和糖的飲食,但並未患糖尿病,因爲他們的胰腺能夠產生滿足需求的胰島素,然而其他人卻不是那麼幸運。糖本身不會給你帶來糖尿病,但它可能會使你超重,增加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這是真的。

傳言4:有人說患有糖尿病,就得喫特殊的食物。

真相:健康的飲食模式人人適用,糖尿病人所喫的與其他人應該喫的食物並無不同。那些暗示或聲明\'\'適宜糖尿病人食用\'\'的食物,如果毫無計劃的喫,同樣會衝擊血糖。實際上,美國糖尿病協會不再建議食用特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或蛋白質。但是他們確實建議糖尿病患者優先從蔬菜、全穀物、水果和豆類中獲取碳水化合物,而避免食用脂肪、鈉和糖含量高的食物。這些建議其實適用於每個人。

如果你患有糖尿病,請與你的營養師一起制定飲食計劃,並且始終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均衡的飲食計劃將幫助你有效管理好糖尿病。

傳言5:糖尿病人永遠不能喫甜食。

真相:糖果中含有大量的簡單糖例如葡萄糖、果糖、蔗糖,與其他食物相比,它們能更快速的增加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但是,如果你已經計劃好飲食,讓甜食不超出限制,也不至於讓血糖失控。你可以略微品嚐少量的甜食——淺嘗輒止,然後在用餐時減少相應量的其他碳水化合物。如果你使用胰島素,你可能需要在在喫甜食時注射比正常更高的劑量(具體遵醫囑)。

與甜食相比,更容易讓人忽略而且也會影響血糖的是——脂肪!雖然消化脂肪不會用到胰島素,還能減慢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但它會加重人體胰島素抵抗。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一餐對糖尿病人來說是一項挑戰:大量脂肪使得食物消化吸收進程過於緩慢,從而影響正常的胰島素時機,造成血糖先低(例如在餐前先注射了胰島素)後高(胰島素消耗掉的時候碳水化合物才釋放出來)。

傳言6:醫生讓我使用胰島素,這意味着我的糖尿病加重了。

真相:1型糖尿病患者必須使用胰島素維持生命,因爲他們的身體不再產生這種重要的激素。2型糖尿病患者雖不需要胰島素來維持生命,但當口服降糖藥效果不佳或存在口服藥使用禁忌時,就需要使用胰島素,以控制高血糖,並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危險。另外,2型糖尿病是進行性疾病,即隨着時間的推移,人體自身產生的胰島素會減少。因此,在某些時候,胰島素治療可能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必需的控制血糖措施。健康飲食和運動可以幫你大大延緩這一階段的來臨。

傳言7:與飲食相比,用藥物治療糖尿病會更有效。

藥物可能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挽救生命。但是它們無法帶來真正應對糖尿病和控制血糖所需的減肥效果。藥物通常一種針對一個問題——例如血糖或膽固醇,而健康的飲食幾乎可以一次解決所有這些問題。

飲食和生活方式對於預防糖尿病尤爲重要。諸多大型研究測試了在高危人羣中預防2型糖尿病的兩種方法。事實證明,健康飲食和運動對預防糖尿病的作用比藥物治療更爲有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