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辦轉發了一個意見通知,裏面提了幾條要求。

比如:嚴禁以城際鐵路、市域鐵路的名義建地鐵和輕軌。

高鐵利用率達不到80%,不準開平行線路。

只有省會、特大城市,雙向客流密度達到1年2500萬人次以上,時速才能採用350公里的標準。

看來,北京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地方上不分青紅皁白地靠基建拉動GDP,必然會形成大量的資源浪費、無效投資。

截止2020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超過14萬公里,其中高鐵里程超過了近4萬公里,超過世界高鐵總里程的三分之二,成爲世界上唯一高鐵成網運行的國家。

但是,除了京滬、京津少數線路能實現盈利,其他線路都處於虧損狀態。

比如中西部的鄭西高鐵,運營兩年,上座率不到5成,虧了14個億,讓原本還能盈利4個億的鄭州局虧了10個億。

還有貴廣高鐵,車票收入一年才10個億,但每年還給銀行的利息就要30個億,這還不算水電、人工服務、零件損耗、維護等費用。

鄭西、貴廣只是縮影,夾在大都市兩端之間的三四線城市,情況更不樂觀。

經濟參考報前兩年做過一個調查,河南不少地方的高鐵配套汽車客運站,比如鶴壁平時候車廳連10個人都不到,7個售票窗口只開了1個,停車場只停了1輛大巴車,鄭州、許昌的2層候車廳根本沒用過,很多地市班車實載率不到20%,光一個場站每年就虧損1000多萬元。

事實上,鐵路虧損不單單是我們的問題,而是全世界都頭疼的問題。

中國經濟週刊曾披露過一組數據,世界上公認收支平衡的高鐵線路只有兩條:1964年通車的日本東海道新幹線與1981年通車的法國巴黎—里昂東南線。法國高鐵在1995年依然陷於鉅虧。

歸根結底,決定鐵路能否盈利,投資能否回收的核心因素,還是人口的流動。

京滬高鐵每年營收幾百個億,全線客座率已經達到81.6%,縱貫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轄市和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個省,擁有全國27%的常住人口,創造了全國35%的GDP,滬寧、滬杭、寧杭三條高鐵貫穿了中國城市羣最密集、生產力最發達的長三角。

有人的地方纔有江湖,有旅客的高鐵才能賺錢。

現在要做的,就是讓政府的歸政府,讓市場的歸市場。

2020年有媒體報道,國鐵集團公佈的2020年上半年的財務報表顯示,我國高鐵在2020年上半年虧損955億元!

至於對高鐵的投資,動輒一條几百億,合計已經是天文數字,數以“萬億”計。粗略估算,這些高鐵花費的可真不少:其中近4萬公里的高鐵,直接建設成本恐要達到五、六萬億(1億/公里造價早已經是過去式),再加上地方徵地、其它設備投入、維持費、小規模投入、折舊......虧損多年,10萬億灰飛煙滅恐怕有譜。

10萬億是個什麼概念?

就算每人每天的糧食底線是1斤,那麼簡單計算下,可知10萬億買成糧食,可供全國人坐喫數年之久。

簡算每個貧困戶每月需要1000元救助維持最低生活水平,1億養活10萬戶,那麼10萬億可養活多少貧困戶?

均計房屋建築成本1300/平,10萬億就是N億平!輕鬆解決全國住房難!

假設平均一個本科生各種費用加起來,4年花費10萬元。那麼10萬億可供養1億本科生無後顧之憂完成學業!

除了福利,來點發展的。假設1億啓動一家制造業企業或高新企業,10萬億理論上可搞10萬家大型產研一體企業,每個省都可分到3000多家,“全面發展”並不難。計每家用工3000人,可爲3億人解決就業,到時候甚至要擔心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簡單一算嚇一跳,原來10萬億在我們這個發展中大國,真的可以做許多事情。

現在這10萬億給拿去搞高鐵了,每年還在賠錢......

爲了說明問題,再稍稍詳細討論下,高鐵到底有多大價值?

01經濟效益

高鐵(項目總體)目前仍處於高成本建設和高成本運行階段,事實上在賠錢,中期盈利基本無望,從商業角度,這是個明顯不成功的項目。從更大的範疇,它佔用了大量資金和資源,耽誤其它大事和發展。

個人認爲,發達國家不搞高鐵,與效益方面的考量關係密切。但我們這邊,往往這方面不敏感,家大業大,似乎浪費點沒啥。

遠期盈利有沒有?個人認爲幾十年後,“高鐵”的客流會有較大增長,開始盈利,但那時高鐵恐怕已經不算高鐵,泯然衆人矣,可能難度和成本已經不那麼高,也賣不出什麼好價錢,前面超前建設投入的大筆資源仍難以收回,更要考慮“成本高峯”等影響。

總的來說,相關遠期經濟效益仍難以保證。

那衍生的經濟效益有多少呢?

沒錯,高鐵對某些產業有所帶動。但更值得關注的是,這10萬億砸到其它多個項目上,是不是會產生更多更好的效益?答案几乎是一定的,前面已經算過了。

中國高鐵,早期技術來自西方成熟技術,後由中方自行改進發展而來,開始階段固然是一種進步,但進步之後,後來的巨量資源主要大量投在具體建設、重複建設上,對社會創新、科技進步的帶動已經比較有限。無非就是錢花出去,大家都有錢賺,多少再投資一些。

但是,相關花費的大部分並非用於創新高科技,相關的發展和再投資對遠景的社會經濟效益帶動作用有限。考慮到科技進步往往意味着效益,那麼高鐵作爲較爲單一的項目(羣),這方面的社會貢獻必然會越來越小。

10萬億,本應爲社會創造更多的經濟回報。而現實中,是一個賠錢的高鐵系統佔用了10萬億,別的項目必然要“節衣縮食”過日子,但錢和資源是有限的。

順便說一下,高鐵是專用客運專線,難以用來運貨,這方面和多能的普速鐵路沒法比。再加上各種成本高昂、融資社會化等原因,高鐵和普速鐵路相比,競爭力差。

沒錯,高鐵的最大競爭對手其實是普速老大哥。有老大哥在那站着,高鐵效益就沒戲。在具體例子中,高鐵吸引客流甚至要普速列車配合,比如減少普速車次和席位,不然上座率會更加慘淡。

高鐵的另一個對手是航空,大家都是國企,事實上形成了大規模內耗式競爭。

02社會效益

基本民生問題

前面已經算過,高鐵對經濟全面的貢獻並不如宣傳那麼理想,效益有限,意味着傭工有限和社會經濟能力有限,那麼就難以保證足夠的就業和社會福利。

有人一直在強調高鐵創造了多少多少就業崗位,可10萬家大型企業又能創造多少就業?而且如此打工不大需要翻山越嶺頂風冒雪,家鄉就能解決,而且工資會暴漲。

即使是那些在鐵路部門取得了新就業崗位的朋友們,似乎是“既得利益者”了,可經濟大發展後,在別的企業就業還不是一樣?沒準還賺高薪。

就是說10萬億砸在若干具體產業上,理論上對民生的促進會相當明顯,但砸在高鐵這單一項目上,對民生貢獻有限,不合算。

交通效率推動問題

沒錯,高鐵明顯改善了人的出行速度。但不得不指出,對於大部分乘客來說,幾個小時、一天半天的時間節約,其實沒那麼緊要。

倒是對旅遊業有所促進,但不差錢的遊客並不是全體,旅行社爲了節約成本,也不大會情願選擇高鐵。公出的道理類似。

探親倒是方便多了,可惜探親並不是主線。

更爲重要的是,高鐵是客運專線,對改善更重要的貨物運輸貢獻很小。

這方面總的來看,高鐵有貢獻,但實際的貢獻相比巨大的消耗花費,不合算。而且某種程度上,高鐵加劇了國內交通系統本身的“內耗”,浪費甚多。

社會科技促進

前面已經說過,高鐵對於促進遠期的社會科技發展,不能說沒有貢獻,只是效率較爲低下,也不夠全面。

那乘客買不買賬?高鐵好不好,乘客說了算。數字說明,乘客對高鐵不感冒。總體上座率低,才導致高鐵虧損嚴重。對乘客需要、乘客能力和意願,高鐵仍屬於奢侈品。

國防貢獻

高鐵有利於爭分奪秒、更快地投送部隊,但畢竟是輕載的客運專線,進行快速投送的只能是輕裝部隊,更多重型裝備、大宗後勤物資還得仰仗普速老大哥。

輕裝部隊,其實戰鬥力比較有限。

如此,社會效益如何已經比較明顯。

總體來看,高鐵是一種不錯的交通工具,的確對交通、對經濟、對社會有貢獻,放在客源有保證的地方會賺錢,大家歡迎度也較高。

但不得不說,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國家賬面上“富裕得很”,但仍有許多窮人他們最需要的不是高鐵,而是眼前實實在在的就業和收入的改善,還有穩定安全的社會環境,這方面高鐵給不了,或者說給的不夠多、不夠合理。

10萬億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改善民生、改善經濟、促進科技創新、改善社會環境都好大展宏圖,用在高鐵上,也就是創造了一張“速度名片”,促進了人員流動。

人員高速流動,真的那麼重要嗎?

中國的錢仍然緊張,仍需要精打細算。10萬億這麼隨便的砸,的確說不過去。

根據某些高鐵乘坐的經歷,筆者真實地認識到,高鐵“表面很好看”,實際嘛......比如貴州高鐵,那邊地形所限,高鐵線路70%以上要鑽山溝挖隧道、架橋樑,成本相當高昂(1個多億/公里的高鐵造價是“平原價”)。就是成本這麼高昂的高鐵,上座率也相當少。

有次在旅遊旺季往貴州去,筆者本車廂只有三個人,臨近車廂一個坐了大概六成人,另一個基本空的。爲什麼上座率這麼低?還不是老百姓不買賬!

半路上臨時停車2個多小時,據說是因爲線路上“落石”常有。這樣算起來,我們乘客花高昂的票價,速度並沒有改善什麼!

這樣的欠發達地區,安排高級東西也未必適合,這樣的地形,安排高鐵並不適合。還不如把普速鐵路適當改造改造,再弄些好的產業,大家多點收入更好。

最後再簡單算算,高鐵10萬億都去了哪裏?

毫無疑問,鐵路車輛企業成了明顯的受益者,近年接訂單接到手軟。可惜,許多“老車輛”沒趕上這趟紅利。

工程再往下分包,親近的各種建設公司、小老闆發達了啊。

材料企業、工程機械企業,恐怕一些國企和體制相關的大型企業要佔明顯的上風。收到效益以後,恐怕內部發錢的動機是足夠大的,而不是再投資和創新。

銀行通過貸款,也會賺不少。但實話實說,這樣利息有限、虧損中的貸款項目,未必就是好事。

至於普通打工者收入,只是10萬億中一小小部分,而且每一分收入都要由汗水創造。更不用說,10萬億是不是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守家帶地賺錢呢?

寫這篇社評的意思,並非針對高鐵本身,而是希望“好鋼用在刀刃上”,重視基本、重視主要、重視真實的發展。沒錯,中國仍不是“富得流油”,遠還沒到奢侈的時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