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兵韜志略|澳大利亞炒作“協防颱灣”,野心膨脹但自不量力

熱點新聞:

近期,澳大利亞高官頻頻爆出關於中國臺灣地區安全的言論。先是澳總理莫里森在接受當地一家電臺採訪被問及會不會支持臺灣地區時回答說:“我們一直履行支持美國及印太地區盟友的協議。”後是澳內政部負責安全事務的祕書長邁克·佩祖洛更公然表達,“戰鼓”已經敲響,澳必須準備好“再次派出我們的戰士去戰鬥”。對此,臺灣地區一些媒體迅速解讀爲“如果大陸武力攻臺,澳將支持美國及盟友”。

點評:

近年來,隨着全球經濟和戰略重心不斷東移,特別是在美國不斷深化“印太”戰略和中美關係不斷緊張的背景下,澳大利亞認爲遇到了難得的機遇和挑戰,積極充當美國反華“急先鋒”,在南海、中國新疆及香港等問題上對美亦步亦趨,試圖附和或配合美方通過軍事手段遏制中國,並不斷在地區事務上頻頻指手畫腳,這種別有用心和自不量力的想法和做法,讓目前已經持續惡化的中澳關係更是雪上加霜。

甘願充當美反華“馬前卒”

澳大利亞是西方國家,但遠離歐洲,一直對國家安全處於深深的恐慌之中。在恐懼感和孤獨感的驅使下,澳大利亞長期以來採取的是“大國依附”戰略,先是依賴英國,後又投靠美國,二戰後幾乎參加了美國發動的所有戰爭,使得澳美同盟得到了相當的強化。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發兵進攻阿富汗,澳大利亞更是派出了2000多名士兵以及戰艦飛機等參加了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後,澳大利亞再次出動2000人的軍隊以及若干海軍艦隻參加戰爭;同時,澳大利亞還向美國提供了包括達爾文市在內的三處基地,使得2017年的駐澳美軍猛增至2500人。

近年來,美國爲了應對所謂的“大國競爭”,將中俄視爲其主要競爭對手,不斷深化“印太戰略”,更是被澳大利亞視爲不可多得的機遇。澳大利亞由於具有獨特的地緣戰略地位,成爲美國構建反華體系不可或缺的前沿堡壘和重要支點。作爲五眼聯盟其中的一員,澳大利亞出於自己的“小算盤”, 甘願將自己成爲美國的在該地區的“反華橋頭堡”,積極配合美國軍力部署。

實際上,幾年前澳大利亞爲了討美國的歡心,就開始經常派出軍艦和潛艇進入南中國海,效仿和配合美軍開展所謂的“自由航行”。例如,2016年1月,美海軍“威爾伯”號驅逐艦進入南中國海並挑戰中國在建島礁12海里海域後,澳大利亞立刻跟風,在美艦駛入南中國海幾天之後,澳大利亞派出一架P-3反潛巡邏機在南中國海上空進行了所謂“例行海上巡邏”飛行,成爲緊跟美國之後第二個進入南中國海對中國在建島礁空域進行直接挑釁的國家。2020年7月26日,澳大利亞更是不顧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特別是美國成爲“重災區”的情況,專門派出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赴華盛頓參加外交與國防“2+2”磋商,討論如何在印太地區和全球範圍構建和深化所謂的“牢不可破盟友關係”,並宣佈構建一項針對中國的最新“絕密防禦合作框架”。

此次澳大利亞炒作所謂干涉臺海事務,主要依據的是上世紀50年代和美國、新西蘭簽訂的一份軍事聯盟條約《美澳新安全條約》。澳大利亞不少政客認爲,澳大利亞是“五眼聯盟”當中唯一負有國際條約義務、必須派兵支援太平洋美軍的國家。根據這份三方安全條約以及後續的軍事盟約,澳大利亞有責任“協防美國”,如果美國出兵進行所謂的護臺,而澳大利亞未出兵相助,這將被視爲背叛美國的舉動,從而導致該條約變成一紙空文。爲此,儘管澳大利亞政府和官方並未明確表態會介入可能的臺海衝突,但跟隨美國“起舞”、充當反華“馬前卒”,參與美國相關軍事行動的意願還是比較強烈的,值得我們高度警惕。

南太地區稱霸野心日益膨脹

澳大利亞作爲南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國家,長期就有建立地區霸權的野心。1901年事實上獨立以來,澳大利亞幾乎參加了所有世界級戰爭,特別是美國主導的戰爭,其目的就是想借追隨美國這一軍事盟友,提升本國在地區乃至全球的地位。而好戰的澳大利亞,也確實通過戰爭提升了國際地位,成爲南太平洋地區有影響力的“地區中等國家”。

近年來,爲了更好地鞏固在南太平洋地區的霸權地位,澳大利亞一直積極加強自身軍事實力建設,以提高部隊實戰能力和適應性爲主要目標,充分利用現有的美澳合作機制,不斷加強在彈道導彈、高超音速防禦技術、電子戰和太空戰等新型防務領域的合作。近期,澳大利亞國防部長琳達·雷諾茲聲稱,將與美國共同開發一款高超音速武器,該項計劃被命名爲南十字星座綜合飛行研究實驗,目的在於研發一款高超音速導彈的原型彈。一旦該導彈完成研製,將首先用於針對特定的對手,必將加劇國際緊張關係,給地區平衡帶來破壞性作用,此外,澳大利亞還計劃未來10年在國防領域投入2700億澳元,用來採購先進武器裝備,這筆鉅額預算主要用於海上戰力提升、空中和防空力量的強化,以及陸上作戰系統的升級和採購遠程精準打擊武器使用。

而隨着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澳大利亞還將視野從南太擴展到印度洋地區,不斷加大在印太地區的投入和對地區事務的介入,積極發展與周邊地區國家的軍事外交關係,通過整軍力部署態勢、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加強武器與技術合作,向較遠的戰場投放兵力等,打造一支規模更大、攻擊性更強的軍隊,從而更好發揮其所謂“地區中等強國”的影響力,實現從地區向全球範圍內的角色轉變。

盲目“隨美起舞”必將利益受損

雖然澳大利亞在謀求地區霸權和與華對抗方面可謂處心積慮,蠢蠢欲動,但畢竟其充其量也就是個二流國家,在國際舞臺上本身並沒有多少展示的機會,因此,只要與中國周邊有關的事態發生時,澳大利亞似乎就跳得非常歡實,盲目追隨美國,不斷在涉及中國敏感核心利益的問題上,說出或做出不符合地區安全利益的事來,其結果可以說是自不量力,自咽苦果。

首先,從軍事實力來看,澳大利亞根本不具備一流軍事強國的能力,其軍隊總數共有6萬人左右,不僅數量少,而且武器裝備也並不特別先進。例如,作爲澳大利亞優先發展的海軍,總人數不足1.5萬人,艦艇50餘艘總噸位18萬噸,其中最先進的“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排水量2.7萬噸,其他3000噸級以上戰鬥艦船隻有20艘左右,其它艦艇多數爲小型艦艇,甚至連頻繁炒作涉華議題的澳聯邦參議員帕特里克也無奈宣稱,如果澳中緊張局勢升級,澳將面臨“潛艇能力不足”的危險。

澳大利亞空軍大約擁有1.4萬人,擁有主要包括F-18、F-35等作戰飛機,數量約100餘架作戰飛機,僅處於中等國家水平。而且,最重要的是澳大利亞沒有戰機生產線,全部依賴外界,直到2020年7月,美國洛馬公司才向澳大利亞空軍交付了第30架F-35A戰鬥機,預計首個F-35A作戰中隊將於2021年才能啓用,全部72架飛機預計將在2023年全面投入使用。同時,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2020年澳大利亞軍費開支大約270億美元,只相當於中國的1/10。而澳國庫部長喬什·弗萊登伯格在日前的報告中指出,2020至2021財年,澳大利亞的預算赤字將達1845億美元,負增長的時間遠遠超過預期。在這種情況下,澳大利亞的軍事能力無法有效實現其預定目標,甚至只能將國防安全嚴重依賴美國。

而對於美國來說,從戰略層面考慮一直優先關注的自身利益而非盟友,即便是拜登政府上臺後也是如此。美國對臺一直秉承的是“模糊戰略”,從沒做過“法律”意義上的承諾,即便是“與臺灣關係法”也只是讓華盛頓售臺防禦性武器,但沒規定在臺海一旦發生戰爭時向中國臺灣地區提供軍事援助,因此使它在中國大陸一旦武力攻臺時,並無明確或必須的防衛義務,也不敢輕易與大陸開啓戰端。在這種連美國都沒明確承諾會爲所謂的防衛臺灣出兵的情況下,作爲“關聯方”的澳大利亞所叫囂爲臺灣跟中國開戰,只能視爲一種“嘴炮”罷了。而且,如果澳大利亞在對華關係上盲目地“隨美起舞”的話,必將會進一步惡化中澳關係,最終使澳大利亞的安全和利益受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