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諺雲“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有“你喫什麼就像什麼”的意思,依照這個邏輯,人們之所以對自我感到迷茫,可能和不瞭解自己所喫的東西有關。

不如花點時間看看我們日常中熟悉的食物吧,它們的故事可能遠比我們想象得要精彩!

《被誤解的鹽》

《被誤解的鹽》,[美]詹姆斯· 迪尼科蘭託尼奧 著,王瑜玲 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1年1月

低鹽飲食似乎是健康“常識”, 但是,鹽真的這麼可怕嗎?到底喫多少鹽是合適的?誰需要更少的鹽,誰需要更多的鹽?

爲了讓人們正確瞭解鹽,美國心血管專家、健康與營養學專家詹姆斯·迪尼科蘭託尼奧博士撰寫了這本科普讀本。通過大量醫學文獻和案例,揭示了鹽和高血壓之間的真實關係,闡明瞭鹽被妖魔化的前因後果,及其背後的利益糾葛。

他指出人們對鹽的渴望本質上與對的水的渴望可能相似,而低鹽飲食主張的“當人們減少鹽的攝入,對鹽的渴望會減少”的理想從沒有被證明是對的。另外,他也很直接揭露了一些普通人不知道的真相。比如當一個人在日常飲食中鹽攝入量不足時,體內就會分泌大量激素(如腎激素、血管緊張素和醛固酮)來幫助身體保留住鹽。這些激素最終也會促進脂肪的吸收。從本質上講,與那些沒有限鹽的人相比,低鹽飲食可能會使你每消耗1克脂肪多吸收2倍的脂肪。

迪尼科蘭託尼奧認爲,長期以來,鹽對人體的傷害被誇大,但其實糖帶來的罪更大,現在也時候爲鹽正名,書中也花了不少篇幅來揭示糖成癮的生理和心理機制。

作爲一本通俗科普讀物,它激勵了人們辯證地看待各類健康建議,也爲讀者瞭解飲食營養提供了新的視角,引發深層的思考。

《七種食材的奇妙旅行》

《七種食材的奇妙旅行》 [英] 珍妮·林福德 文 / [英] 艾麗斯·帕塔洛 圖 ,張淼 譯,後浪出品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1-5

蜂蜜、鹽、辣椒、豬肉、大米、可可和番茄是全球飲食結構中佔據重要地位的食材代表,同時這七種食材也與與人類的關係是長期發展密不可分,它們從發源地輾轉流通到遙遠的國家和地區,從昂貴的“異域”食材慢慢變成樸素的飲食主角,但瞭解它們一路嬗變的人並不多。

英國美食作家珍妮·林福德從社會學、歷史學、生物學、文化研究等角度,爲讀者追溯這些食材的歷史。

她探討普通食材背後的奇妙故事、民間傳說和象徵意義,爲人們講述了每種食材帶來的驚喜、感動和價值。書中還附有精美的插畫和63種各地富有特色的食譜,是一本可賞鑑、可操作,有內涵、有故事的基礎食材文化史。

《茶的真實歷史》

《茶的真實歷史》 [美] 梅維恆 [瑞典] 郝也麟 著, 高文海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1年4月

2021年,美國漢學家梅維恆和華裔瑞典作家郝也麟合著的《茶的真實歷史》中文譯本再版,說明,在衆多茶文化的讀本里,這冊講述全球茶史發展和變遷的經典依舊有着無窮的吸引力。

兩位學者以時間變遷爲經線,以全球的地域傳佈爲緯線,展現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茶史全圖。既有中國茶飲的歷史,中國茶葉向外傳佈的不同途徑,亦涉及日本、印度、錫蘭(斯里蘭卡)等東方各國的茶飲歷史,以及茶葉在西方世界的軌跡。

他們從社會、宗教、文化、歷史、經濟、文學、科學、語言等多種視角,串聯起散落在歷史長河中、遍及地球上各個角落的與茶相關的大小事件,解讀茶在人類社會中具有的真實面貌。

《如何正確閱讀一本中世紀的食譜》

《如何正確閱讀一本中世紀的食譜》,[美] 湯姆·尼倫 著,王麗蓉、胡妮、胡愛國 譯,金城出版社 ,2021-2

美國古食譜專家湯姆·尼倫在波士頓經營一家古籍珍本書店,長久以來,他沉浸於對中世紀晚期(大約1300年至1500年期間)菜餚的研究,從鯉魚、檸檬汁、魚露、醬油、巧克力等小小店食材描摹了膳食的演化和食材的遞嬗,探究社會與食物的交會之謎,揭示人類文化的千年變革。

他還挖掘出了很多食材逸聞:比如蛋黃醬是在一次宴會上模仿奶油而發明,巧克力被吹進燉肉從而有了墨西哥的墨西醬料;杏仁拿破崙酥是爲了超過威靈頓牛排而誕生……這本配有130幅大英圖書館文獻的書籍充滿人們對歷史的回想和閱讀趣味,正如人氣作家張佳瑋在序言裏所寫,“通過本書,我們看到食物是如何自然產物鑲嵌進了人類文明,如何演變衍生,甚至如何改變我們的習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