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六穩”“六保”之首。殘障人士就業是保障他們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的基礎。近日,記者從海南省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中心瞭解到,海南各類殘疾人總數近50萬人,目前處在就業年齡段的殘疾人近10萬人,實現就業的僅3萬餘人,就業率在33%-35%之間。

2021年以來,海南已經舉辦了三次公益性殘疾人專場招聘會,幾十家企業拿出了數百個崗位,殘疾人報名也很踊躍,最終達成意向的達到了百餘人。但是根據跟蹤統計,最後落實就業的並不多。記者調查發現,殘疾人在求職時最看重距離,想要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然而企業招聘要求與殘疾人求職需求很難達成一致。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記者 韓星

調查:企業招聘要求與殘疾人求職需求難匹配

5月13日,海南省殘疾人就業幫扶招聘會在海口舉辦。招聘會現場,海南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前不時有殘疾人前去諮詢。招聘專員告訴記者,雖然詢問者衆多,但達成意向的很少,“我們提供的打包工、分揀員這些崗位,雖然門檻較低,但工作需要早晚倒班,不少人聽到後就搖頭了。”

海南微網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軟件開發服務的高科技企業,也是海南殘疾人創業服務基地,殘疾員工佔比54%。招聘會上,公司展位上方的屏幕滾動着招聘前段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等字樣,令不少求職者感慨專業門檻過高,“有這些技能的也不愁找工作,我們現場來求職的估計一大半都做不來!”

海南寶亮惠民愛心早餐公司發起的惠民愛心早餐服務站,由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或殘疾人家屬運營。記者 韓星 攝

當天,拄着雙柺的林家金在朋友陪伴下來到現場,想要尋求一份工作。他是肢體一級殘疾,今年已經43歲。林家金告訴記者,他會做椰雕,之前一直在家附近的一家制作手工藝品的公司上班,但由於公司遷址,他因爲身體原因沒辦法遠距離出行,無奈之下只能辭職再找工作。

“我有兩個孩子,小兒子剛上幼兒園,平時還要接送他們上學,給他們做飯,所以希望能找一個離家近、上班時間比較靈活的工作。”林家金想要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並非易事。在求職市場,既要離家近、門檻低,又要工作強度低、時間自由,這對招聘企業來說面臨着輸入與產出的實際負擔。

“我們這一代肢體殘疾的人有不少是屬於小兒麻痹症,到現在年齡都不小了,多數都已經成家,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生活壓力很大。”海口市秀英區肢協主席朱東榮自己就是因小兒麻痹導致肢體一級殘疾,平時走路需要拄雙柺。他坦言,在海口,與林家金情況相同的殘疾人求職者不在少數,“年紀小一點、行動方便一點的,找工作並不是很困難,但像我們這種重度殘疾的,在求職者中佔比不小,就業困難很大。”

“一方面殘疾人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另一方面部分企業也很難招到合適的殘疾人。”朱東榮告訴記者,殘疾人受身體條件限制,本身在就業競爭中就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加上目前有就業需求的一批中年人文化水平不高,沒有專業技能,還要兼顧家庭,社會層面合適的崗位較少,也很難符合企業的招工需求。

而對於無年齡限制、無技能要求、無門檻限制的崗位,往往薪資較低,且上班時間較長,朱東榮透露,爲了方便照顧家庭,他了解到不少殘疾人靠在街上開摩的養家餬口。

此外,殘疾人分爲肢體殘疾人、智力殘疾人、精神殘疾人、聾啞人和盲人五種,不同類型的殘疾人面臨的就業形勢也大有不同。由於與常人交流不便,適合聾啞人的崗位和工種相對要少得多,可接納智力殘疾人的企業就更少了,適合精神殘疾人的工作則幾乎沒有。而盲人的選擇多是按摩店,職業選擇較爲單一。

創業難起步 扶持政策有門檻

求職不易,創業更需勇氣。

近年來,海南不斷加大對殘疾人的各項保障力度,如對創業缺乏資金的殘疾人提供貸款優惠,海南省殘聯爲創業殘疾人提供每次5000元的生產扶持基金,海口對殘疾人自主創業就業最高補貼50000元等但朱東榮認爲,扶持政策應該向殘疾人創業最難的起步階段延伸。

“像創業扶持補貼,必須要經營一年以上,纔有資格去申請。”朱東榮說,殘疾人創業存在資金和技術等難題,經營一年以上這個門檻,很多殘疾人難以跨越,如果投入過多卻產生虧損,可能還要增加還貸壓力。

此外,秀英區殘聯還曾幫助轄區內殘疾人免費在農貿市場經營攤位,但經營效果並不理想。“肢體殘疾人很難一個人照顧攤位,一些搬菜、運菜等體力勞動還需要家人幫忙,自己很難做到獨立運營。”

哪些崗位適合殘疾人?

海南省殘疾人聯合會、海南省殘疾人基金會爲幫扶殘疾大學生創業,打造了一條海南殘疾人就業創業一條街,街上匯聚了甜品店、服裝廠、電子商務公司、洗衣店等項目,就業的大部分是殘疾人。

在朱東榮看來,經營報刊亭和惠民愛心早餐服務站是對肢體殘疾人較爲不錯的就業選擇。

海南殘服愛心服裝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忙碌着。記者 韓星 攝

“我和愛人就是靠經營報刊亭來維持家庭開支,還把兩個孩子撫養大的,現在大女兒已經大學畢業了。”朱東榮說,早些年自己和妻子承包下一座報刊亭,平時他只需要坐在報刊亭裏,不用來回走動就能把東西賣出去,貨物交易很方便,“進貨只要打個電話,供貨商就會送貨上門,省去了搬運的麻煩,而且時間上也相對自由,如果家中有急事或者需要接送孩子上下學,我就先臨時關門,等忙完了再去經營。”

而朱東榮提到的惠民愛心早餐服務站,是由海南寶亮惠民愛心早餐公司發起,用於安置殘疾人就業的精準扶貧助殘的民心工程,“殘疾人朋友可以就近選擇承包一間早餐店自己運營,或者簽下就業協議在店裏打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朱東榮說,服務站一般早上8點半上班,11點半就下班了,時間上很人性化,解決了平時接送小孩的問題。

記者瞭解到,除了海南寶亮惠民愛心早餐公司發起的惠民愛心早餐服務站,還有由海南省殘疾人基金會發起創建的海南殘服愛心餐飲便民服務點,網點全部由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或殘疾人家屬經營,餐品由中央廚房統一製作、配送,降低了殘疾人及家屬的上崗難度。

如何拓寬就業路?

如何拓寬就業路,提高殘疾人就業率?海南省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蔡平高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做好殘疾人就業服務工作,需要摸清底子、掌握情況,依託社會資源針對不同類型殘疾人開展相適應的職業培訓,提高殘疾人職業技能,多渠道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幫助殘疾人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殘疾人有培訓需求的,我們會和人社部門取得聯繫,爲他搭建渠道,報名滿30人的會單獨開班。”蔡平高說,中心正在籌劃開設電商直播培訓,幫助殘疾人掌握新技能,在求職中更具競爭力。

此外,記者獲悉,海南省殘聯在全國率先推出“產業助殘+重度殘疾人日間照料”工作模式,並在萬寧、海口、文昌、臨高等市縣開展試點,讓一批貧困殘疾人及家屬在家門口就業,一批重度殘疾人獲得集中照料。臨高縣東英鎮和新村建成的“農村扶貧生產車間”,就帶動了20戶村民家庭就業。目前,海口、瓊海、臨高等市縣已建成掛牌26個基地(車間)和6個陽光之家基地,讓殘疾人就近就便得到就業和託養服務。南海網版權聲明:

版權聲明: 以上內容由南海網原創生產,未經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內容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複製、修改、抄錄、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銷售。如需轉載,請與南海網聯繫授權,凡侵犯本公司版權等知識產權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王思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