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5日至6月6日,“回聲”主題線下展覽以 序曲展的方式在上海當代藝術館藝術亭臺、閒下來合作社B區隧道首先發聲。中、瑞合作《回聲:來自自然與城市的問候》展覽計劃源自瑞士伯爾尼山嶽博物館2019年的《回聲:山以聲音回應》展覽。策劃團隊以瑞士回聲展的策展架構爲基礎,經由 “回聲地圖”徵集活動和線下展覽的策劃,將“回聲”這一聽覺和心理上的理念以線上和線下互動的體驗方式展現,帶入國內觀衆的視野。

本次回聲親子工作坊爲展覽主辦方笛德侯文化實驗室、澎湃新聞與活動策劃方那什麼實驗創作小組的聯動專題活動。“那什麼實驗創作小組”(so what experiment)以劇場工作爲基礎,追求接地氣又鮮活的藝術實踐,力求創作過程新穎自由,作品形式不拘泥設限。

和孩子共同想象——從神祕的隧道開始

《回聲:來自自然與城市的問候》序曲展的副場地——閒下來合作社B區隧道,位於虹仙小區的地下防空洞內,是製造回聲的天然場所,加上音頻作品原本具有的空間屬性,配合牆面的剪影變換,疊加出無限的神祕想象。

由居民小區裏的防空洞改造而成的“閒下來合作社”入口。 澎湃新聞記者 沈健文 攝

《回聲:來自自然與城市的問候》序曲展副場地,閒下來合作社B區深洞。 王越洲 攝

我們期待這一場地能夠成爲孩子們的創造天地,從聲音出發,從聽見聲音到跟隨躍動,在層次豐富的交疊空間中,以更多元的感官和途徑感受回聲、體驗回聲、瞭解回聲,和爸爸媽媽一起創造屬於自己的“回聲記憶”。

聲音、肢體、情感的連動

本次親子工作坊將基於“回聲”展覽主題及作品,邀請小朋友和爸爸/媽媽進入閒下來合作社B區隧道所在的特別環境,以遊戲的方式用身體爲“回聲”畫像,並通過溫柔的“回聲”交流彼此的心願。

身體的回聲

在神祕的隧道空間中,來自你的聲音是小怪獸還是跳躍的音符呢?你會聽見怎樣的回聲?大朋友和小朋友又會用自己的聲音和身體對這些神祕的聲音做出怎樣不同的回應?

願望的回聲

遊戲是孩子的天職,同樣也能夠把父母帶回到童年。在工作坊中,願望的聲音通過遊戲的方式突破身份的阻隔,以疊加的回聲形式帶來親子之間換位後的想象,瞭解相處時對彼此的希望。

回聲親子工作坊招募

時間:5月22日(週六)14:00-16:00

地點:閒下來合作社(上海市長寧區仙霞路700弄25號前地下防空洞)

適合年齡:5-10歲

人數:10組以內(每組爲5-10歲之間的1位小朋友+1位大人的親子組合)

費用:100元/組家庭

社區優惠:仙霞街道居住的居民享8折優惠(80元/組家庭)

注意事項:請穿着適合活動的衣着和舒適的鞋。報名不可撤銷但可轉讓名額。

報名方式:請掃下方二維碼報名

關於親子工作坊導師團隊

“那什麼實驗創作小組”(so what experiment)是進行實驗性創作的小組,以劇場工作爲基礎,追求接地氣又鮮活的藝術實踐,力求創作過程新穎自由,作品形式不拘泥設限。

導師:庾凱

劇場及藝術領域工作者,致力於融合身體與聲音的戲劇表現,同時研習面具、偶、小丑及舞踏等其它表演形式。2006年起,主創《小社會》、《倖存的夏日》等三十多部原創劇目及個人作品。展演遍及國內多個城市及韓國、日本、新加坡、印度、美國、歐洲多國的劇場、公共空間等。曾前往歐洲的Odin、Familie Flöz、Gardzienice等劇團學習交流,共同創作演出。具有豐富的工作坊引領經驗。曾作爲韓國Trainer’s Training、 臺灣東岸表演藝術節、Augusto Boal演員與非演員的遊戲、英國藝術與人文研究委員會(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INTERSECTION項目、美術館兒童戲劇工作坊等導師。

導師:陳陳呈

影像藝術家,劇場工作者。致力於身體與聲音、影偶的實驗和研究。自2007年起,主創並參與《倖存的夏日》、《山洞的祕密》等十幾部作品。與美國、德國、法國、日本、臺灣、香港等地的導演、演員多次合作,擁有豐富的肢體表演與創作經驗。展演遍及內地多個城市及臺灣、香港、日本等地的劇場、公共空間。工作坊引領經驗豐富。曾作爲美國Planetary Dance星球之舞中國地區項目、Arts Healing Project藝術療愈項目、Cloud Theatre Project雲劇場項目、美術館兒童戲劇教育工作坊導師。

那什麼戲劇工作室往期項目掠影

關於《回聲:來自自然與城市的問候》序曲展

《回聲:來自自然與城市的問候》展覽計劃源自瑞士伯爾尼山嶽博物館(Swiss Alpine Museum, Bern)2019年的《回聲:山以聲音回應》(Echo: The Mountain Calls Back)展覽。由中、瑞合作的《回聲:來自自然與城市的問候》策劃團隊以瑞士回聲展的策展架構爲基礎,將回聲展延展至國內,以序曲展的形式首發,令國內的回聲、與瑞士的回聲發生共鳴。序曲展共展出十六件音頻作品。瑞士作品的部分以聲音藝術家克里斯蒂安・贊德(Christian Zehnder)的作品構成;國內參展作品,主要取樣自回聲展先導活動、也是由主辦方之一澎湃新聞於2021年共同策劃的 “回聲地圖”公開徵集的成果,另有部分爲邀請展出。

在展覽開放期間,策展團隊將結合藝術亭臺與隧道場地的展陳空間特點,陸續推出結合藝術體驗和人文科普的公教活動;同時,基於本次序曲展的策展實踐,後續將以“如何展示聲音”爲主題開展跨領域交流座談,以吸引更多的藝術家、跨領域創作者、普通公衆等公共參與。此外,策展團隊預計將開放展陳空間作爲活動場所,招募多元化的創作主體及團隊,以回聲主題爲概念起點,建立更多層面的對話。讓回聲的回聲繼續輻射、發生(聲)在不同屬性的自然與城市空間。

《回聲:來自自然與城市的問候》序曲展

展期:2021年4月25日(週日)至2021年6月6日(週日)

地點:

主場地:上海當代藝術館藝術亭臺 MoCA Pavilion(南京西路215號人民公園七號門。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10:00-21:00)

副場地:“閒下來合作社”B區隧道(上海長寧區仙霞路700弄25號前地下防空洞。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20:00)

參展藝術家/個人:

克里斯蒂安•贊德

羅菲

羅天瑞

孫奇芳

王越洲

袁菁

爆發力小姐

主辦方:

瑞士山嶽博物館

上海當代藝術館

上海當代藝術館基金會

澎湃新聞

上海笛德侯文化實驗室

協辦方:

閒下來合作社/大魚營造

澎湃研究所

共同策展:

貝雅特•厄許樂、朱紀蓉

助理策展:沈健文

展覽空間設計:弗蘭克•迪特曼

影音顧問:羅天瑞

策劃團隊:袁璟、林宜仙、楊陽、黃俊儀、馮炳莨

顧問:孫文倩、徐千禾、施翰濤、殷漪

學術支持:

同濟大學聲音實驗室

浙江大學聲音實驗室

沈雪曼

張書銘

王婧

鳴謝:

瑞士駐滬總領館

瑞士聯邦政府科技文化中心

那行文化

OCAT上海館

一加一殘障人公益集團

金盲杖自立生活

大魚營造

耳聆網

上海新金矩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董盛攝影工作室

支持:

瑞士文化基金會上海辦公室

關於共同主辦方

笛德侯文化實驗室由獨立策展人朱紀蓉博士主持,2019年成立於上海,以法國百科全書編輯Denis Diderot之姓氏爲名、策劃跨領域展覽爲實踐主軸。笛德侯文化實驗室企圖在學術展覽和商業展覽之間探索平衡,透過關注日常,產生領域、情感之間的連接,以期爲華人世界、國際社會創造有意義、有意思、有溫度的展覽。

關於主展場

上海當代藝術館藝術亭臺(MoCA Pavilion)是上海當代藝術館自2015年開始積極推動的公益性青年藝術家孵化平臺與展示空間。通過展示、教育、社會實踐,推廣系列藝術項目,更好地支持社會藝術文化的發展和孵化優質藝術家項目的同時,鼓勵當代藝術中各領域的實驗與創新精神,在上海市中心的黃金地段,營造出一個獨特而開放的文化氛圍,展現摩登上海的大都匯人文景觀。

關於副展場

閒下來合作社是由社會組織大魚營造發起、長寧區仙霞新村街道支持的社區友好共建空間,位於虹仙小區700弄25號居民樓下的人防地下室。閒下來合作社倡導社區友好、團結合作、創造鏈接、可能性、兼容性及先鋒性,以空間爲載體,創造社區多元主體的合作共融。

關於支持方

瑞士文化基金會致力於在國內外推廣瑞士當代文化藝術,基金會於1939年由瑞士政府成立。 瑞士文化基金會上海辦公室於2010年成立。它旨在支持中瑞兩國藝術家與機構間的合作與交流,通過開展項目促進兩國在文化領域內知識與經驗的分享。目前,瑞士文化基金會上海辦公室開展的項目主要集中在瑞士當代藝術,其中包括視覺藝術、設計、建築、音樂與舞蹈等衆多領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