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的駐村故事】沈亮:把奮鬥的故事留在了山坳裏!

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有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阿絞。這裏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多民族雜居,特殊的地理條件,讓這裏成爲脫貧攻堅戰場上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爲了拿下這塊“硬骨頭”,駐村工作隊把汗水揮灑在偏遠山村,把光榮鐫刻在脫貧攻堅進程中,凝聚了磅礴力量,創造了輝煌業績,書寫了振奮人心的故事。

“在我們阿絞,產業發展也是在我們的脫貧攻堅當中最大的短板了,我們阿絞因地勢較高,山高坡陡,比較缺水,根據這種氣候的話,在產業發展當中就難以開展下來。”硯山縣法院派駐阿絞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沈亮介紹說。

今年30歲的沈亮,是硯山縣法院於2019年派駐阿猛鎮阿絞村民委開展幫扶工作的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剛剛初爲人父,就被派駐到邊遠山區開展工作的他,遠離了昔日城市的喧囂,真正意義上融入農村,與當地的老百姓同喫同住同勞動。

“我有兩個女兒,大的現在讀幼兒園,小的一歲不到,這兩年我對家裏虧欠真的很大,所有的事都丟給妻子,我覺得自己很不稱職,但妻子還是支持我,鼓勵我。”沈亮說,拋下家中一雙年幼可愛的女兒,來到阿絞駐村開展幫扶工作,把家中所有的重擔交給妻子來承擔,這是沈亮內心深處最愧疚的,卻也是他無法改變的現實。好在妻子善解人意,一人扛下了所有的家庭瑣事,讓沈亮心無旁騖、紮根農村安心工作。

爲了能在阿絞村迅速打開工作局面,沈亮組織駐村工作隊多次專題研究幫扶工作,與村委幹部、幫扶幹部上下一心,明確幫扶任務,深入開展幫扶工作,通過5+2,白加黑模式,根據分片包組制,以送政策、送溫暖、察實情、解民情爲目標,對全村789戶挨戶走訪,瞭解實情,廣泛聽取民意,進行再“回頭看”。通過與村幹部座談交流、到農戶家調查走訪,瞭解了村裏最需要什麼,老百姓最期盼什麼,村裏的優勢在哪裏、短板在哪裏、未來具有發展潛力的出路在哪裏。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傾盆之雨,在最爲偏遠、路難行的伍家寨村、老闆凳村、車廠村都有沈亮的身影,這也使他很快地進入工作角色、熟悉了駐村環境、融入了基層羣衆,爲下步開展好駐村幫扶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硯山本地一直流傳這麼一句話:“上有魯都克,下有馬西庫(阿絞村的一個自然村)”,這不僅道出阿絞村的地理位置,也寓意出阿絞村爲硯山縣亦屬貧困村之最。爲了按時按量補齊各項短板,沈亮帶領全體人員上下一心,俯下身子,擼起袖子,甩開膀子,苦幹實幹拼命幹。他隨時衝在前陣,提砂漿、搬磚、爲農戶搬家、清理衛生、拆危房等,都已經成爲常態。爲了給最爲貧困的家庭添一些牀、電磁爐、電飯煲等生活用品,他積極與鎮政府、上海銀行協調爭取,將爭取5萬元的牀、電磁爐、電飯煲等物資配送最迫切需要的貧困農戶家中。

“工作隊駐村三年以來,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村容村貌、人居環境有很大的改觀。”硯山縣阿猛鎮阿絞村黨總支書記王忠明說,在沈亮和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阿猛鎮阿絞村民委下轄的17個村小組789戶3891人,在2019年全部如期脫貧。

無奮鬥,不青春。兩年的駐村工作讓沈亮在磨鍊中收穫成長,而這一段不平凡的農村經歷,也將會成爲沈亮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用他自己的話說:“初來不識駐村意,再來已是村中人”。面對即將結束的駐村生涯,沈亮有太多的不捨與眷戀,因爲大山深處不僅留下了他青春奮鬥的足跡,還藏着他未完成的夢想,他說:“回到單位,站在法官助理這個崗位上,我會盡心盡職,做一個讓人民羣衆值得信賴的真正的法官助理。”(黃龍菊 胡國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