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於7月1日上映的電影《1921》,5月13日在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舉辦殺青後的首場發佈會。影片監製、導演黃建新,聯合導演鄭大聖,製片人任寧,主演黃軒、袁文康、王仁君、祖峯、劉家禕、張超、張雲龍(按中共黨史出版社《中國共產黨簡史》排角色序),郭子凡、韓昊霖、萱萱、張婧儀、鍾楚曦、周也(按演員姓名排序)集結亮相。

曾打造過《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等多部主旋律力作的黃建新導演,這次選擇從“有煙火氣”地描摹先輩青年時代的創新視角,來講述建黨故事。與《建黨偉業》不同,這次黃建新更關注人物“心靈”,努力去挖掘先輩投身革命的“心靈源動力”。對此戴錦華教授也表示了期待:“導演是如何找到一個有血有肉、充滿細節的方式,讓我們重新與那個年代的先輩們相遇,展現他們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關頭的決絕和創造,是我非常期待的地方。”

爲了呈現出1921年建黨前後的真貌,主創人員花了四年多的時間去世界各地深入挖掘建黨前後的珍貴史料,據製片人任寧介紹,他們從日本警視廳檔案資料裏找到了日本特高科曾計劃破壞“一大會議”、上海法租界工部局接到過對共產國際代表來到上海警戒的信息等鮮爲人知的記載。基於此,《1921》的劇本引入了日本和歐洲的視角,在史實基礎上,對代表們在“一大會議”前後化險爲夷的過程進行影視化表達,以多線敘事的創新嘗試,拓寬主旋律電影創作的“廣度”。

劇組還1:1重建了一大會址、二大會址、博文女校、新青年編輯部等上海石庫門老建築,在上海長大的聯合導演鄭大聖眼中,這樣對史實細節的精益求精是必要的:“黃建新導演在片場反覆重申,‘大事不虛,小節不拘’,所以爲了儘可能去再現和還原歷史‘現場’,我們一寸一寸地用尺子量,復刻搭建了包括各種歷史原址的石庫門建築羣落,甚至連磚頭都是手工鋪就,呈現自然錯落的起伏。”無論是重建歷史原址,還是狠抓歷史細節,都彰顯出《1921》作爲一部歷史題材的主旋律影片,在充實影片“厚度”上的匠心。

“一百年,正青春”,《1921》聚焦“先輩少年時”的新視角,也給予了參與其中的青年演員們,一次體會百年前先輩建黨初心的機會。黃軒出演參與“一大”會議組織和籌備工作的李達,此番是繼參演《建黨偉業》十年後,與黃建新導演的再度合作,他笑言“經常還會想起十年前的情景,比如都是練《國際歌》,這次卻是另一個角色了”。爲了貼近角色形象,黃軒在戲中剃完頭戴上眼鏡,看着鏡子中的自己,找到了還原人物的信念感。入組幾個月前,他就全情投入地閱讀了幾乎所有與李達相關的歷史資料,研讀之餘還不斷和黃建新導演討論,達成創作統一。最後他細膩豐富了人物的多面性:“參與籌備一大會議、出版《共產黨》雜誌時他很熱血,和妻子王會悟天台談心,爲祖國命運擔憂他也會落淚,同時也有脾氣、有耿直的一面。”

雖然是二次出演毛澤東,這一次王仁君卻面臨全新挑戰,他將詮釋此前大銀幕上相對鮮見的青年毛澤東形象:“我在閱讀史料,以及和導演深入溝通的過程中,不斷梳理創作視角,決定展現他熱血、細膩、接地氣的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