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買基金大有萬人空巷的架勢。可近來,不僅公募基金總規模出現了下降,就連去年“高攀不起”的爆款基金也出現了規模驟降,甚至“基金偶像”張坤和劉彥春都不受待見了。不禁想問,全民買基的盛況還能重現嗎?  公募縮水2200億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昨晚披露的數據顯示,截止3月末,公募基金總規模達到21.56萬億元,相比2月末的21.78萬億元減少了2200億元,環比下降1.01%。 在此之前,公募基金總規模是不斷走高。從去年7月起,公募基金規模已經連續8個月實現正增長,短短8個月時間規模大漲了4.88萬億元,公募基金規模也連破18萬億、19萬億、20萬億、21萬億4個整數關口。且自去年8月起,連續7個月刷新歷史新高。 此外,2020年的12月和今年的2月份,公募基金總規模還出現了單月增超萬億的盛況,規模分別增加1.14萬億元和1.19萬億元。 具體看,本次公募基金總規模縮水,主要是股票及混合兩大類基金導致的,這兩類基金規模合計減少近3000億元。而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權益類基金的份額3月份仍在增長,所以基金淨值的回調,或許纔是公募基金總規模縮水的主要原因。

打開百度APP看高清圖片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新發基金極速降溫 權益類基金份額在增長,看似是基民在積極“抄底”,但更多是因爲基金淨值的下降,基民無奈所做的攤薄成本的行爲。若從新基金髮行的角度看,近來基民買基熱情可謂是一落千丈。 過去的2020年,可謂是基金大年,按基金成立日統計的話,全年新發基金規模3.16萬億元,創下歷史新紀錄,幾乎是此前的2015年創下的1.66萬億元歷史記錄的一倍。 而進入2021年,新基金髮行規模,卻呈現了逐月快速走低的態勢,1月新發基金5307億元,2月爲2967億元,3月爲2820億元,4月只有1407億元。而5月至今,新發基金規模只有326億元,全月能否突破1000億,都是值得商榷的。

爆款基正在“失寵” 不僅是新基金髮行遇冷,2020年成立的不少爆款基金,現在也“失寵”了,管理規模正在大幅縮水。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發行規模超百億的新基金(本文統計偏股混合、普通股票和平衡混合基金)共有24只,其中的23只基金一季度末的基金規模,較發行時是縮水的。 比如2020年新發規模最大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南方成長先鋒混合,成立規模爲321億元。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規模只剩145億元,縮水了54.85%。 而袁芳、李昱管理的工銀高質量成長混合,發行規模高達120億元,而截至一季度末,基金規模只剩31億元,縮水74.14%,是百億新基金中規模縮水最嚴重的。

張坤、劉彥春不受待見了 此外,這一輪基金大行情,明星基金經理效應不可忽視,過程中直接誕生了兩位千億級基金經理,一位是張坤,一位是劉彥春。但由於近來行情不給力,張坤和劉彥春等頂級基金經理,受到的怨言越來越多。 尤其是張坤,其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因爲重倉了美團等跌跌不休的股票,導致基金淨值一直萎靡不振,導致該只基金吧中怨言隨處可見。

而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吧裏,同樣如此,不久前還有個基民表示,劉彥春最近業績很差。

除市場風格和基金經理調倉因素外,天相投顧高級基金研究員楊佳星表示,去年很多爆款基金髮行的背景是權益市場的火爆,而規模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則是今年一季度市場的大幅波動。隨着一季度權益市場回落,市場情緒也逐步趨冷,部分在市場火熱期進場追逐爆款的投資者尋求退出市場,集中贖回,也有部分投資者是在高位獲利了結。 但有不少人士認爲,規模已突破21萬億的公募基金,早已成爲市場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甚至成了市場投資的新的風向標,公募抱團股總會成爲投資者的追捧對象。加之A股機構投資者比重正在提高,未來公募基金的地位只會越來越強。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D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