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媒:臺積電、三星考慮在美建置高端芯片代工廠,配備3納米、5納米先進工藝

【編譯/觀察者網 李煥宇】自美國總統拜登拋出“芯片也是基建”的論調後,美國政府就開始對臺積電、三星這樣的外國芯片代工巨頭軟硬兼施,一邊是白宮兩次開會“呼籲”各家支持美國的芯片製造業,另一邊是總統接連拋出上百億的補貼“大餅”,意圖吸引各家前來建廠。

最近一週,臺積電、三星接連傳出計劃在美建設代工廠的消息,而且用的還是像3納米、5納米這樣的先進工藝,如果計劃最終落地,那將是這兩大代工巨頭首次在非本土地區建設先進工藝生產線。

路透社:臺積電考慮在美建設3納米工藝芯片生產線

據路透社5月14日報道,有知情人士稱臺積電正在考慮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3納米工藝的高端芯片代工廠,如果成真,這將是臺積電首次在本土以外建設高端芯片生產線。

臺積電曾在去年宣佈投資100-120美元,在亞利桑那州的州府菲尼克斯建設一家代工廠,但報道稱那只是臺積電計劃在該地區建設的第一家工廠,用的是5納米工藝生產線,以後還會有其他臺積電的代工廠落地,最多達5座。報道指出,臺積電在該州建設更多工廠的細節此前從未被報道過。

不僅如此,公司管理層正在討論是否給下一個工廠配備更先進的生產線,比如3納米芯片工藝,這樣的一座廠預計將耗資230-250億美元。鑑於菲尼克斯的園區要在未來10-15年才能建成,管理層還草擬了建設2納米乃至更先進工藝生產線的計劃。

目前,臺積電拒絕就亞利桑那州計劃的具體細節發表評論,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魏哲家上月表示,在初始階段過後,“有可能會進一步擴張”,下一步的行動取決於公司對工廠效率和客戶需求的評估。

美國政府的補貼無疑是推動臺積電建廠的重要因素。路透社稱,美國總統拜登呼籲爲本國的芯片製造業提供500億美元的補貼,參議院最早可能在本週就採取行動。藉助建廠計劃,臺積電將有資格跟已公佈建廠計劃的英特爾和計劃建廠的三星爭搶美國政府的“半導體補貼”。

不過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並不看好他們在美設廠的前景。在上月21日的一次公開演講中,張忠謀曾分析道,美國在晶圓代工佔有土地與水電優勢,臺灣本島則有人才優勢。

“美國敬業程度絕對不如臺灣,至少工程師如此。我現在要的是,又是優秀又是敬業的工程師、技工、作業員都重要。而且要他們願意投入製造業,美國製造業不紅了,幾十年前就不紅了。”

張忠謀認爲,就算美國聯邦與州政府打出補貼牌,短期的補貼也不能彌補長期的競爭劣勢。不過,他認爲美國“又有胡蘿蔔,又有棍子。”所以臺積電在美設廠並不都是出於經濟上的考慮。

一些美國官員還擔心,對臺積電的補貼對臺灣島內的幫助可能會超過對美國的幫助,因爲臺積電可能繼續把研發工作留在臺灣。

除了美國,歐洲也在積極同臺積電談判,但進展“非常糟糕”。路透社指出,臺積電高端芯片的很多大客戶,比如蘋果,都在美國。以今年第一季度爲例,美國佔臺積電銷售額的67%,歐洲和中東地區僅佔6%。該公司發言人表示,他們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但還沒有在歐洲建廠的計劃。

韓媒:三星將在美建設5納米工藝芯片生產線

臺積電在美擴建的消息傳出後,作爲它在晶圓代工領域的最大競爭對手,韓國三星電子也傳出了在美擴建的消息,而且同樣是首次把先進工藝放到海外。

韓國“電子新聞”網站5月17日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三星內部決定將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建設5納米工藝生產線,耗資170億美元,目前正就稅收優惠等讓利政策進行談判。這將是三星首次在海外建設需要用到極紫外輻射(EUV)光刻機的先進生產線,預計將於本週舉行的美韓首腦會談前後正式發佈,最終在2024年投產。

據韓國財經網站“Edaily”分析,三星此舉一方面是有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爲了保持對代工龍頭臺積電的追趕態勢。報道認爲,如果三星眼看着臺積電不斷擴大投資而無動於衷,那麼二者之間的差距將越來越大。

韓國信息技術新聞網站“ZDNetKorea”則指出,三星已在上月12日參加了由美國白宮主持的“半導體峯會”,本月20日,三星還將參加由美方主持的第二次半導體會議,因此他們一直承受着來自美方的壓力。

除此之外,英特爾、臺積電在參加完“半導體峯會”後紛紛公佈各自的在美投資建廠的計劃又從側面給三星增加了投資上的壓力。

報道稱,三星最近已經增加了他們在韓國本土半導體產業上的投資,預計在美國的投資規模也將大於此前的計劃。韓國《國民日報》稱,除了三星,現代、SK、LG這四大韓國財團其實都準備了在美大規模投資的計劃,預計金額將達354億美元。

地緣政治影響力上升,半導體產業面臨重複投資風險

針對臺積電積極在美建廠的情況,專門研究全球價值鏈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的高級講師卡普里表示,對臺積電來說,到臺灣島以外設廠當然會更貴、更低效,但當前“地緣政治的首要性已經被擺在單純的經濟之上”。

卡普里認爲,過去30、40年受惠於自由貿易,企業可以自由地合理化供應鏈在哪邊最有優勢,只不過,世界現在正面臨戰略產業“脫鉤”,對於臺積電這樣的公司來說,臺灣本土仍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研發和製造的重心,但是它必須將其能力“複製”到臺灣以外的在地化市場,以符合當地的戰略需求。

爲光刻機巨頭阿斯麥爾(ASML)供應光源高性能激光器的通快集團(Trumpf)首席技術官彼得·雷賓格(Peter Leibinger)對地緣政治不斷干涉商業行爲的做法十分擔憂。他表示,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已明顯成爲歐洲企業的挑戰,無論是在供應方面還是需求方面,不僅增加某些零部件的購買成本,銷售也會受到出口管制影響。雖然中美兩國各自湧現的半導體工廠會帶來不少設備訂單,但“這導致了全球範圍內的芯片產能過剩,長期來看將導致效率低下,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阿斯麥(ASML)首席執行官溫彼得則警告稱,如果外部供應完全中斷,將促使中國完全自主掌控供應鏈,隨後非中國企業將被排除出中國這個最大的芯片市場之外。對於非中國芯片製造商來說,失去銷售市場將是一個重大打擊。

他以自家的EUV光刻機爲例稱:“我們三家公司一起成功突破EUV技術,使整個世界受益。但如果在美國和中國也發展這樣的技術,做三次這樣的事情是沒有用的,地球上也沒有足夠的聰明工程師來做這件事。”

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分析認爲,美國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去阻礙供求關係,分割高科技產業鏈,不但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還將給整個行業帶來極大的損害。中國是包括高通、英特爾等在內的美國企業的主要市場,美國半導體1/3產能由中國市場消化,同時,半導體本來就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美國只是在半導體設計領域有優勢,在製造、測試、封裝等等環節同樣依賴全球產業鏈。如果強行爲了政治正確,而讓這種趨勢持續下去的話,就會讓人類社會回到各自爲戰,大量資源重複投入的時代。

相關文章